科研产出
高寒易旱区少耕法的效果和效益
《土壤学报 》 1989 CSCD
摘要:本区位于我国北部,属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为—2℃—1.0℃,活动积温(≥10℃)1600—2400℃,无霜期为80—125天,作物属一年一熟制,年平均降雨量450—65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400—2800小时,一般春季干燥,夏季


葡萄裂果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北方果树 》 1989
摘要:葡萄裂果主要发生在成熟期,裂开的果粒被蝇虫吸吮很快腐烂并影响到健全的果粒,使整个果穗失掉商品性。因此,了解裂果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除措施,减少损失是葡萄生产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水稻旱育苗床土调制剂的研究
《土壤肥料 》 1989
摘要:黑龙江省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近几年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发展很快。但育苗床土调制,一般用浓硫酸、白矾、硫酸亚铁等作调酸剂,农民不易掌握、使用也不方便,且秧苗素质差,时有立枯病发生。因此,研制效果好,便于使用的调制剂,已成为我省发展水稻生产的当务之急。


美国伊利诺、依阿华、印第安纳州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大豆科学 》 1989
摘要:本文分析了伊利诺、依阿华、印第安纳三州四十年来培育的大豆品种系谱,目的是:1)了解这些大豆晶种的演变、遗传改良特点。2)了解这些大豆品种亲缘关系,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杀菌剂新剂型—“40%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大豆灰斑病研究
《大豆科学 》 1989
摘要: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有效成分40克加水40—50kg于R_2(大豆开花盛期)至R_3(结荚始期)最迟至R_4(结荚盛期)在以“合丰25号”,“绥农4号”为主的大豆品种上,田间常规喷雾防治大豆灰斑病100.68万亩。据5县58个防治地块调查,病粒率降为0—21.4%平均5.44%;防治效果35.1—100.0%平均71.8%。又据15个重点防治点调查,防后大豆平均增产12.1%,百粒增重1—2g,亩可多产大豆18.0kg,并能提高大豆一个等级,改善大豆品质。并对药剂品种及剂型、施药器械、施药时期及次数进行了重点研究。


茶藨子拟生瘿螨的研究初报
《植物保护 》 1989
摘要:黑条藨子(Ribes nigram L.)又称黑穗醋栗,黑加仑子和黑豆果,是一种丛生灌木,其浆果对多种坏血病有一定疗效,还有健胃,强身补血的功能,是当前优质酿造原料之一,是我国北方和高寒地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种优良经济作物。


寒地草莓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北方果树 》 1989
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草莓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管理粗放及栽植制度不合理等原因,单产很低,亩产仅200~400公斤。为了改变草莓年产的落后状况,促进草莓栽培的大发展,我们从1985年起连续三年进行了草莓丰产栽培试验,已初步获得成功。其技术要点如下:


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分生孢子萌发条件研究简报
《大豆科学 》 1989
摘要:为了探索大豆灰斑病的流行规律,对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与环境条件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病原菌从感病品种的病粒中分离,在PDA培养基上纯化培养,在高梁粒上扩大繁殖(24°—26℃下培养15天),洗去菌丝后诱发产生的新鲜分生孢子,在不同温度、湿度、酸碱度、光照、储存等条件下观察孢子萌发情况,得出如下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