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东北三省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情况
《大豆科学 》 1989
摘要:东北是我国大豆主要生产基地,大豆孢囊线虫病是东北大豆产区的重要病害。北至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南至辽宁省大连市都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发病面积约占播种面积的1/3左右,对大豆产量品质危害极大,推广种植抗大豆孢囊线虫大豆品种是抗御此病危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因此研究鉴别东北各地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种类及其分布情况为各地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有重要意义。据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吉林省白城子农科所,辽宁省沈阳农大植保系等单位均采用Gollolen方法测定了东北三省63个土壤标样结果。


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um)在黑龙江省接种效果与接种有效性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89 CSCD
摘要:据1983-1985年在黑龙江省45个县,(市)792个试验点,6种土壤和14个大豆品种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试验证明:大豆接种根瘤菌比不接种平均增产11.2%,每公顷增收大豆241.5公斤。5年(1983-1987)累计应用面积已达31.5万公顷。由于大豆接种根瘤菌增加了大豆的结瘤数和根瘤重、植株鲜重和干重、植株含氮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从而提高大豆产量和籽实蛋白质含量。本文研究了大豆接种根瘤菌的有效性与土著根瘤菌生态分布(以大豆自然结瘤性状C值、接种回收率为指标),大豆品种对根瘤菌的选择性,土壤化学因子(N.P.K.DH.有机质)的相关关系以及与化学肥料(磷酸二铵)、微量元素肥料(钼酸铵),VA菌根真菌的联合增产效应。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接种有效性 大豆自然结瘤性状C值 接种回收率


黑龙江省小麦丛矮病发生严重
《植物保护 》 1989
摘要:小麦丛矮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病原是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CMV)。全国主要产麦区均有发生,1976年和1977年河北省发病严重,损失小麦达三亿多斤;东北春麦区以内蒙呼盟岭北地区病情最重,


饭豆优良品种——芸丰2号
《农业科技通讯 》 1989
摘要:该品种是我所从当地农家品种一窝蜂中经混合选择育成的,1985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外观美内质佳,可称黑龙江省名特优食用豆之一。1983年外贸远销日本、黎巴嫩等国,目前是我省饭豆覆盖面积最大的品种。经6年


嗪草酮与异丙甲草胺混用防除果园杂草
《农药 》 1989
摘要:嗪草酮与异丙甲草胺混用可有效防除果园内单、双子叶杂草。经试验,嗪草酮与异丙甲草胺混用的最佳配方是每公顷施药量0.5+1.5(公斤),对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效达100%和97.2%。持效期2~3个月。


黑龙江省的野生浆果资源
《北方果树 》 1989
摘要:黑龙江省地处世界北纬浆果带,有绵延广大的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脉,是得天独厚的小浆果资源区,拥有200多万亩尚待开发的野生浆果。据调查,能够鲜食和加工利用价值的野生浆果9科12属23种(见表)。根据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种类,该省野生浆果资源可划分为三个区。第一区:小兴安岭山区及黑龙江沿岸的爱辉、孙吴、逊克、伊春、嘉荫、萝北,绥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