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作物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利用小麦杂种优势增加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是本世纪农业科学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随着杂种小麦向农业生产和商品市场的不断推进,人们意识到:只有在优质的基础上高产,杂种小麦才有生存竞争力。
《大豆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我国东北高油大豆品种(系)和国外低亚麻酸突变体及其同位基因系,对始花五周后的最大叶片的叶质重、叶绿素和种子的脂肪、脂肪酸、脂肪酶、亚油酸氧化还原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亚油酸含量与叶绿素b、亚油酸氧化还原酶活性、结荚至成熟期的日照时数呈相关。而亚麻酸含量则与叶质重、结荚至成熟期间的累积温度呈正相关。大豆脂肪含量与叶质重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脂肪酶活性呈正相关。提高大豆种子多聚不饱和脂肪酸R=(18:1)/(18:2+18:3)值是改善油质和提高其含油量的一个较好的选择途径。
关键词: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酶
亚麻酸氧化还原酶
叶绿素b
《玉米科学
》
1993
摘要:玉米早晚促高产栽培法,系指玉米适期早播,选用晚熟品种,晚期收获,采用综合的促熟高产措施,而实现高产稳收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经1986~199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早晚促高产栽培法,较常规玉米栽培法增产31.8%~74.9%。高产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充分利用当地热量、光能资源和晚熟品种内涵的增产潜力,大大提高光能利用率,而且具有抗御旱害、冷害、涝害的功能作用,为实现玉米高产稳收开创了新途径。
关键词:
玉米
高产栽培
早播
晚熟品种
功能
利用率
《现代化农业
》
1993
摘要:黑龙江省耕地一半为中低产田,且低湿地占有相当大比例.综合国内外治涝技术,黑龙江省农科院栽培所采用台田机械化耕种技术治理低湿地,投资少见效快,是一项工省效宏的技术体系.1LS-2深松筑台机就是为这一技术配套设计的.
关键词:
低湿地
机械化
黑龙江省
中低产田
侧深施肥
投资少
技术体系
台田
深松铲
超深松
《食品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豆乳在浓缩时,随着豆乳固形物的增加,粘度也急剧增加。降低浓缩豆乳的粘度是制造速溶豆粉、大豆炼乳的技术关键。探讨了反复抽提法、加抗坏血酸法、酶解法的效果,分析了粘度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认为采取适度分解豆乳中的蛋白质(25%~45%),调整PH,并加以高温短时处理,可有效地降低浓缩豆乳的粘度,豆乳风味同时得到改善。
关键词:
粘度
酶
分解度
高温
《农业科技通讯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省西部风砂土划为全国十四号砂地。总面积为79.2万公顷,占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的2%。其中耕地面积为31.1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5%。由于风砂土形成晚,发育慢,结构松散,分布范围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BAU-2对供试各品种(系)均有诱导雄性不育效果,不育率>95%;用0.2%,0.3%浓度的 BAU-2在小麦花粉的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喷施效果最佳,人工饱合授粉结实率为53.0%,天然异交结实率为47.8%;喷药后,小麦抽穗推迟2~4天,株高略有降低。
关键词:
CHA
BAU_2
春小麦
诱导雄性不育
《气象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黑龙江省的大豆产量和农技、气象资料,在多重回归预报气象产量的基础上,采用农技气象权重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进行了分时段监测预报。两年试报与实产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13%和2.94%。
关键词:
大豆产量
分时段预报
农技气象权重
《作物杂志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几年在北方稻区,每年推广应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面积达2千多万亩,但由于一些农户尚未掌握此项技术的实质,影响发挥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增产效果。一、秧苗素质差是育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1.选择秧田地不合理多数秧田设在低洼处或本田中,本田灌水泡田时秧田水分过大,失去了旱育的基础,这是造成秧苗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
《现代化农业
》
1993
摘要:1 草木犀草木犀,学名Melilotus L..我省有白花草木犀和黄花草木犀两个种.又均可分为一年生和二年生两个类型.另外还有细齿草木犀和香甜草木犀两个种,它们均可在我省生长.而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是二年生白花或黄花草木犀.
关键词:
粗纤维
粗蛋白
黑龙江省
一年生
生长缓慢
绿肥牧草
粗脂肪
草木犀
栽培植物
二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