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叶片生理生化性状与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形成关系的研究
《大豆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我国东北高油大豆品种(系)和国外低亚麻酸突变体及其同位基因系,对始花五周后的最大叶片的叶质重、叶绿素和种子的脂肪、脂肪酸、脂肪酶、亚油酸氧化还原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亚油酸含量与叶绿素b、亚油酸氧化还原酶活性、结荚至成熟期的日照时数呈相关。而亚麻酸含量则与叶质重、结荚至成熟期间的累积温度呈正相关。大豆脂肪含量与叶质重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脂肪酶活性呈正相关。提高大豆种子多聚不饱和脂肪酸R=(18:1)/(18:2+18:3)值是改善油质和提高其含油量的一个较好的选择途径。
关键词: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酶 亚麻酸氧化还原酶 叶绿素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西部风砂土的培肥途径
《农业科技通讯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省西部风砂土划为全国十四号砂地。总面积为79.2万公顷,占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的2%。其中耕地面积为31.1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5%。由于风砂土形成晚,发育慢,结构松散,分布范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大豆产量的分时段监测预报
《气象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黑龙江省的大豆产量和农技、气象资料,在多重回归预报气象产量的基础上,采用农技气象权重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进行了分时段监测预报。两年试报与实产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13%和2.9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物杂志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几年在北方稻区,每年推广应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面积达2千多万亩,但由于一些农户尚未掌握此项技术的实质,影响发挥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增产效果。一、秧苗素质差是育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1.选择秧田地不合理多数秧田设在低洼处或本田中,本田灌水泡田时秧田水分过大,失去了旱育的基础,这是造成秧苗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