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谈黑龙江省抗稻瘟病品种选育及利用
《种子世界 》 1989
摘要:我省历来将抗稻瘟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作为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自50年代末至今,通过引种鉴定和杂交育种等手段,先后选育推广了近百个抗病良种,对防病增产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现有推广品种抗病性不够理想,新的抗病品种推广不久,抗性则逐年降低或突然丧失,生产上迫切要求培育出抗性更强而稳定的具有广谱抗性和多抗性的新品种。针对我省水稻生产实际,在抗稻瘟病品种选育和利用方面,提出几点浅见。一、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水稻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同一个品种在不同地区抗病性表现并不一致。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


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与种质资源试管保存的研究
《中国马铃薯 》 1989
摘要:采用MA+BAP0. 1~0. 5毫克/升+GA0. 5毫克/升+NAA0. 01毫克/升培养基培养马铃著茎尖效果很好,生产出无PVX,PVY 等5种病毒10个品种的试管苗67株和脱毒种薯。此外还有500个品种(系)获得了试管苗。试管保存种质资源选用MS 培养基效果好。试管内装入15ml 培养基较适宜,培养基中加入脱落酸和甘露醇能抑制试管苗生长,对延长保存期有一定效果,其中以4%的甘露醇效果最佳,存放550天试管苟存活率仍在36%,比对照高1倍多。采用塑料薄膜封闭试管口,代替棉塞,也能延长保存期。总之:经上述几方面改进,在常温条件下,可使试管苗继代保存期由过去的1年转管3~4次,延长到1~1. 5年转管1次。


阿穆尔州全俄大豆研究所科研现状
《世界农业 》 1989
摘要:一、阿穆尔州大豆生产 苏联大豆产区主要在亚洲部分的远东,而远东大豆又主要分布在阿穆尔州,所以阿穆尔州不仅是远东大豆的主要产区,也是苏联大豆的主要产区。阿穆尔州近年来每年大豆播种面积45万公顷左右,约占远东大豆面积的70%,全国大豆的60%以上。 阿穆尔州的大豆产量一般为与公顷1吨左右,高产地块可达2吨左右。大豆生产的


饲料中(豆饼等)色氨酸测定方法研究
《大豆科学 》 1988
摘要:由中国农科院分析室和黑龙江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共同主持的“饲料中色氨酸测定方法“联合攻关试验第二阶段试验工作,于1988年7月15日—25日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进行。参加这次联合攻关试验的单位有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实验室,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室等单位十几名专家和科技工作者。 参加试验的科技王作者,在总结予备试验和第一阶段试验的基础上,交流了经验和


土壤有机质下降是土壤肥力下降的潜在威胁
《现代化农业 》 1988
摘要: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认真研究有机质在土壤中含量的变化规律,对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后劲有重要意义.一、耕地土壤有机质下降规律 1.垦后土壤有机质下降的普遍性据调查,全省开垦20年的耕地,有机质由原来的6~7%下降到4%以下的面积占60%,下降到3%以下的占30%.实际含量下降了30%左右.其中克山、拜泉由垦殖初期的8~12%,下降到4~5%,平均以0.05~0.1%速度递减;佳木斯地区垦殖初期
关键词: 潜在威胁 土壤有机质 佳木斯地区 土壤肥力 有机质含量 有机物料 下降规律 下降速度


东北地区大豆产量预报模式
《大豆科学 》 1988
摘要:大气环流是形成大范围地区旱涝和温度异常,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了东北地区大豆单产与描述大气环流特征的综合指标——500hPa纬带谱参数的关系。揭示了农作物生育前期500hPa月平均的纬带谱参数与农作物产量有很好的时滞相关,其相关机理是大气环流自身的时滞相关以及大气环流与长期天气过程的有机联系。用这些参数组建的I_Dw予报方程,其历史拟合和外推都比较稳定,可以用于产量予报。


渍水大豆超微结构的镜检分析
《大豆科学 》 1988
摘要:本实验于1987年开始进行。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在模拟渍水条件下,子叶超微结构的镜检,并对生育期渍水的株体叶片也初步进行了电镜观察。 1987年选择生育期大豆品种绥农4和绥农5,宝交83-5029、嫩丰12,置于模拟渍水条件,在不同渍水时间内取其功能叶片;选择合丰25、绥农6大豆种子,置于渍水条件中,取其萌动期的子叶部分。经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


日本大豆的加工利用概况
《大豆科学 》 1988
摘要:日本栽培大豆较早,食用大豆的历史也较长,大豆食品的种类很多。以大豆为原料加工的食品有豆油、豆腐、豆酱、纳豆、煮豆等,已是日本人饮食不可缺少的食品,按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直接用于食品的大豆为10公斤。 日本大豆的消费量,1961年为150万吨到现在扩大了三倍,达到450—500万吨;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