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地膜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1993
摘要: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它能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适应范围广、增产效果稳定等特点。为此,发展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 1 地膜覆盖与土温和水分地膜覆盖栽培是人为控制温度、水分、光能、养分技术等综合运用的一项系统工程。覆膜的玉米能蓄热增温,薄膜又具有透光、隔水、隔热和不透性的功能,使膜与面之间形成一个狭小的温室,产


日本水稻冷害及其防治对策
《世界农业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日本总国土面积的82.5%为山地和丘陵,耕地仅占14.8%,其中一半以上为水田,平均每人占有耕地不足0.5ha。水稻是日本维持生计的作物,低温冷害严重危胁日本水稻生产的发展。从日本稻作历史来看,许多歉收年都是因冷害造成的。据统计,最近20年间(1971—1990)被害率超过5%的冷害年有5年(1971、1976、1980、1981、1988),其中1976、1980及1988年发生冷害面积均超过100万ha。仅1980年,因遭受罕见冷


杏树硬枝嫁接适期与物候期关系的研究
《中国林副特产 》 1993
摘要:杏树嫁接成活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嫁接的适期掌握不准。因各地气候条件不一,嫁接的适期也应不同。杏的嫁接适期与杏树的物候期有密切的关系。本试验是以成龄杏树及砧木的物候期为依据,根据它们对外界气象综合因素的反映,所表现的开花、开皮等,来指示嫁接的适期,为杏树苗木的生产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试验地点设牡丹江农科所(低接试验)和


紫花苜蓿施用磷肥试验初探
《黑龙江畜牧兽医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三江平原白浆土严重缺乏有效营养物质,尤其种植苜蓿后土壤缺磷,成为限制苜蓿高产的主要因素。因此白浆土地种植苜蓿后以施肥形式给土壤补充有效磷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为了探索磷肥最佳施用量,于1991年做该项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区自然概况


大豆种质资源抗盐碱鉴定
《大豆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有典型的碳酸盐土地701万亩,土壤pH8.5左右,严重影响大豆出苗和生长,导致产量低下,为开发利用盐碱地,扩大提高当地大豆面积和产量,选育抗盐碱大豆品种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进行了大豆种质资源抗盐碱鉴定筛选。 本试验于1986~1991年在哈尔滨黑龙江省农科院盆栽场及安达盐碱土所试验地对


作物的生育及营养诊断
《世界农业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随着计测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不同地域和不同面积水生平内的作物生育、气象等环境信息,都能适时地进行计测、传送和分析。为获得目标产量,定期调查栽培作物的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营养状态,诊断其是否达到所希望的水平,调查诊断后,根据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高产抗病毒大豆新品种“黑农37”
《新农业 》 1992
摘要: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采用热中子处理后育成的“黑农37”大豆新品种,今年通过审定推广,该品种平均亩产174.62公斤.


冷浸盐渍土水稻软盘育秧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省地处我国寒地稻作区的最北边陲,水土资源丰富,发展水稻生产潜力大。据1988年统计,黑龙江省水稻实播面积已超1000万亩,比建国初期增长6.4倍,占我国北方14个省(市)稻作面积的1/4,位于东北三省的前列。由于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南北之间差异


无机肥料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
《世界农业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与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无机肥料对环境的污染已逐渐被重视。一般情况下,无机肥料施入土壤之后,只有部分被植物直接利用,如氮的利用率为20—50%、磷为10—20%、钾为40%左右,剩余的营养物质,不是被淋溶就是以作物难吸收的形态留在土壤中,或者通过化学反应进入大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1.水体污染 目前,几乎所有施用高剂量无机肥料的国家,水体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污染。德国在砂质和壤质的林地与耕地40个点的施肥与不施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