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复方多菌灵防治大豆灰斑病
《农药 》 1988
摘要:复方多菌灵(多菌灵和井冈霉素的复配制剂)是江苏太仓浏河化工厂近年推出的一种新型杀菌剂。据报道可防治多种植物真菌性病害,但对大豆灰斑病的防治尚无报道。为了确定30%复方多菌灵对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此项试验。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药剂(1)3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江苏太仓浏河化工厂提供)


有机和无机肥料对旱地土壤培肥增产效益的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88
摘要:在高寒地区草甸暗棕壤耕地设置肥料定位试验,经七年轮作施肥结果表明,有机肥、麦秸及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良好效果;有机肥、麦秸对大豆、化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尤佳。单施化肥 N、P_2O_5各5斤/亩,与有机肥配施化肥 N、P_2O_5各5斤/亩的经济收益高。要在短期内把大面积土地的土壤肥力水平全面提高是不容易的。单施化肥只能维持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不能提高有机质水平。对化肥培肥土壤的观点应具体分析,全面研究。


辐射选育小麦新品种“龙辐麦2号”
《核农学报 》 1988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春麦产区,播种面积3000方亩以上。东部和北部国营农场又以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50—60%。收获时期正逢雨季,中熟和晚熟品种过多是,因不能及时收获会造成重大损失。研究表明,早熟品种可以躲开雨季,产量稳定性好。另外,广大低湿易涝地、坝外沿江地也都需种植高产的早熟品种。为满足生产需要,从1973年起开展了辐射选育早熟、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研究,1985年定名为“龙辐麦2号”。


高产抗病优质大豆新品种—绥农七号
《作物品种资源 》 1988
摘要:绥农七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以绥77—5047为母本,九交7226-7-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原代号为绥81-272。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88年审定通过。绥农七号株高90—110厘米,分枝少,主茎节多荚密,3—4粒荚多,白花,长叶,灰毛,亚有限结荚习性,种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无色,粒形整齐,百粒重22克


黑龙江省优良蔬菜品种资源
《作物品种资源 》 1988
摘要:黑龙江省地处我国高纬度地带,在寒冷气候及植物生育期短的特殊生态条件下,有丰富的早熟、高产、质优的蔬菜资源,也有许多抗寒性强的大蒜、菜豆、马铃薯以及野菜等特种资源。近年来,通过人工接种鉴定等方法又筛选出了黄瓜和大白菜的抗病资源。


小麦根腐病的研究 Ⅰ病原菌种类和新种的形态特征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 1988
摘要:1980~1983年从我省主要产麦区的48个县采集了小麦根腐病菌标样718个。经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我省小麦根腐病原菌有:Dipolaris Sorokiniana;B.triticicola; Exserohilum monoceras;Curvulaia;lunata;C.oryzae,尚有Alternaria SPP.Fusarium SPP.其中B.Sorokiniana是主要病原菌,且致病力强。B.triticicola是引致小麦根腐病的一个新种。


大豆种子磁化处理的增产效果
《中国油料 》 1988
摘要:“磁”应用于农业,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科学研究的一项新课题。利用磁化水灌溉水稻、蔬菜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磁化处理种子早已在生产上应用,我们对大豆种了进行磁化处理,并测定其增产效果。 试验条件和方法 1987年在宝清县尖山子乡东红村进行大豆种子磁化处理与未滋地处理的对比试验。


黑河地区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作物和土壤肥力影响研究简报
《土壤通报 》 1988
摘要:在草甸暗棕壤上设置定位试验,1980~1985年6年试验结果表明,千公斤农肥平均增产粮豆3.23公斤,百公斤麦秸增产0.48公斤;配施化肥后均可提高有机肥的肥效,其中以有机肥配施化肥N、P_2O_5各5公斤为佳。不施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施用农肥或麦秸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没有下降或略有减少。不论施用有机肥与否,土壤水解氮均有增加趋势。单施或配施氮、磷化肥的处理,土壤有机质均有明显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