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论黑茶不属于基本茶类
《贵茶 》 2022
摘要:为了进一步明确茶叶的特征归类,使同类茶的特性及不同类茶的差异更加清晰,通过对现行基本茶类的特征研究发现,黑茶不属于基本茶类。故提出绿茶、青茶、黄茶、白茶、红茶即五大基本茶类学说。


“返租倒包”+“蔬菜保险”方式的探索和思考——以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为例
《长江蔬菜 》 2022
摘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蔬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蔬菜生产长期面临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和生产技术等诸多风险。为提振信心、规避风险、保障权益,蔬菜界同仁们全力以赴、全力应对,结合当地实际,探出一条以农业保险为蔬菜生产保驾护航之路,破解经年之痛、千年魔咒。农业保险,简称“农险”,主要是针对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因素给农业生产者造成经济损失时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可减少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农业保险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稻谷水分含量
《食品与机械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无损、快速高效的稻谷水分含量检测方法.方法:研究收集了不同年份的稻谷样品161份,运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通过剔除异常光谱和光谱预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稻谷水分含量预测模型.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的方法剔除异常光谱样品15个,最佳的光谱预处理方式为消除常数偏移量.训练集建立的预测模型(R2CAL)为0.994 3,模型标准偏差(RMSEC)为0.21%,模型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为0.993 6,模型交叉验证标准偏差(RMSECV)为0.32%,表明预测模型交叉验证预测样品水分含量准确度高.用验证集样品检验预测模型,模型验证集验证决定系数R2VAL为0.980 1,模型验证集验证标准偏差(RMSEP)值为0.36%,相对分析误差(RPD)值为7.14,表明预测模型对未知样品的预测准确度高.验证集样品实测值与预测值均值方程T检验结果P值(双侧)为0.879,验证集样品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信度高,验证集样品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在±1%,且90%以上的验证集样品其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都在±0.5%以内.结论:建立的稻谷水分预测模型可以实现收储稻谷的无损、快速、准确检测.


紫化茶树新品系紫魁的光合特性及叶色特征
《贵州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茶树新品系紫魁的叶色与叶片光合性能的相关性,为紫化茶树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紫化茶树品系紫魁为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通过观测茶树不同叶位净光合效率、叶片SPAD值和色泽(明度、红度、黄度)的变化,分析紫魁光合特性及其对叶色的影响.[结果]与福鼎大白茶相比,紫魁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春季优势显著;随着叶位向下,叶绿素含量升高;紫化的变异主要表现在芽下第2~5叶位,明度和黄度较低,红度较高.[结论]茶树叶色与光合作用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叶绿素含量存在相关性,同时受品种(品系)、叶位和季节因素的影响.


夏秋养蚕"三防三早四要四匀"技术措施
《四川蚕业 》 2022
摘要:由于省力化高效优质蚕生产技术应用,养蚕过程中蚕座上贮存大量的残桑、蚕粪堆积、水分蒸发和发酵从而散发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等不良气体,造成蚕体内的水分排出困难以及会妨碍幼虫呼吸,同时夏季和初秋季气温高,蚕渣发酵快、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更易使蚕体虚弱发病。笔者为广大蚕农整理了夏秋养蚕“三防三早四要四匀”的技术措施,可提高桑叶的利用率和夏秋蚕茧的产量、质量,综合经济效益提高8%以上。


高品位茧丝蚕品种"芳·绣*白·春"在黔北地区引种试养初报
《蚕桑茶叶通讯 》 2022
摘要:引进高品位茧丝春秋用蚕品种"芳·绣×白·春",与华康2号、两广2号进行对比试养,调查5龄经过、全龄经过、发育整齐度、抗病力等生长发育情况,分析实用孵化率、公斤茧颗数、张种产茧量、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结果显示,"芳·绣×白·春"相较其他两个品种具有茧粒大、死笼率低、茧层率高、产量高的优势,适合在黔北地区春季饲养.


喀斯特地区酸性矿山废水中羟自由基的产生机制
《化学工程与装备 》 2022
摘要:本文以兴仁县交乐村猫石头水库酸性矿山废水(AMD)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AMD中累积羟自由基(·OH)和Fe(Ⅱ)的分布特征,从而阐明AMD中·OH产生来源。研究结果表明:Fe(Ⅱ)被氧气(O2)氧化是AMD中·OH的一个重要来源;随着AMD迁移距离的增加,颗粒态Fe(Ⅱ)所占比重不断降低,离子态和胶体态Fe(Ⅱ)比重逐步升高,颗粒态和胶体态Fe(Ⅱ)有利于其被O2氧化产生·OH。


基于HPLC-FLD靶向分析古茶树游离氨基酸积累特征
《江苏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游离氨基酸是贡献茶汤鲜味的主要物质.乔木型和灌木型古茶树茶鲜叶经红茶加工工艺制成的干茶,其鲜味特征突出,但目前对古茶树茶鲜叶及制成的干茶中游离氨基酸的积累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靶向分析乔木型、灌木型古茶树及福鼎大白茶鲜叶和干茶样品中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茶鲜叶和干茶样品中茶氨酸含量最高,且在乔木型和灌木型古茶树鲜叶中存在显著差异;干茶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减少,甜味和苦味氨基酸含量变化不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茶鲜叶样品游离氨基酸含量聚类明显,而干茶则呈现重叠或分散特征.不同树型古茶树鲜叶游离氨基酸积累存在差异,加工可改变游离氨基酸代谢,促进红茶品质形成.
关键词: 古茶树 红茶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 游离氨基酸 鲜甜


离蕊金花茶全花、花瓣、花蕊挥发性物质组分分析
《贵茶 》 2022
摘要:【目的】离蕊金花茶芳香特征突出,为探究其花挥发性组分。【方法】本研究以离蕊金花茶全花、花瓣和花蕊为对象,通过摊放、微波杀青、干燥等制成干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 HS-SPME-GC-MS)检测其挥发性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分析离蕊金花茶的挥发性物质组分。【结果】离蕊金花茶挥发性物质共鉴定出71个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27个)、醛类(19个)、酮类(10个)、酯类(7个)、萜烯类(4个)、呋喃类(2个)、酸类(1个)、杂环类(1个)8种类;离蕊金花茶全花、花瓣、花蕊挥发性物质不同,有明显差异,总的挥发性物质数量全花花(63个)>花瓣(39个)>花蕊(33个)。醇类、醛类和酮类是组成离蕊金花茶香气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呈铃兰花香的芳樟醇、柠檬香的2-庚醇、果香的肉桂酸甲酯、正己醛、正己醇、苯甲醇等是贡献离蕊金花茶香气的主要挥发性物质,花中主要含糖苷类水解的呈果香、甜香的醇类和醛类物质,花瓣中主要含脂肪酸类降解清香、果香类物质,花蕊中主要含类胡萝素降解愉悦花香、甜香类物质。【结论】离蕊金花茶挥发性物质组成较为丰富,相对含量较高,且全花、花瓣、花蕊不同花朵部位干样所含挥发性物质组成与相对含量均有差异,全花中所含挥发性成分较花瓣和花蕊丰富。本研究为离蕊金花茶花的香气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离蕊金花茶 全花 花瓣 花蕊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