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斑点叉尾鮰致病菌株的鉴定及特性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菌株IP0004是从患病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中分离出的一株致病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确定其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shigelloides。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单鞭毛,无芽孢,有荚膜;发酵葡萄糖、麦芽糖、海藻糖产酸,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β-半乳糖甙酶、α-半乳糖甙酶为阳性;其生长盐度为0~25,pH值为5~10,最适生长温度为37℃。菌株IP0004 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与类志贺邻单胞菌16SrRNA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大于99%,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该菌株与类志贺邻单胞菌聚为一类。菌株IP0004的细胞毒性外膜蛋白COMP(cytotoxic outer-membrane protein)基因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COMP基因序列相似性大于99.9%,说明该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具有COMP基因,有一定的致病力。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IP0004对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头孢唑林、氧氟沙星敏感,而对新生霉素、利复平、复方新诺明不敏感。
关键词: 类志贺邻单胞菌 斑点叉尾鮰 分类鉴定 细胞毒性外膜蛋白


浅海养殖环境复合生态净化菌群的筛选及其净化功能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由浅海网箱区富营养沉积物经多步富集和筛选获得高效复合生态净化菌群,对浅海养殖区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氮有明显去除效果。研究了不同条件对复合菌液去除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氮和有机物能力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净化条件。结果表明,复合菌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处理时间、温度、pH和盐度对复合菌的去除效果均有影响,实验条件确定为复合菌的添加量为3%、处理时间为4d、温度为30±2℃、pH值为8.1±0.2、葡萄糖添加量为2g/L和盐度为(30±10)g/L时,去除效果达到最佳,此时氨氮、亚硝酸氮和溶解有机物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9.1%、85.2%和88.7%。


不同饲料对海月水母生长性能的影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5种饲料对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伞体直径为2.50 cm±0.10 cm)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共分5组,每组设3个平行,分别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冰冻卤虫、冷冻干燥卤虫、国产微粒饲料和国外微粒饲料,依照投喂饲料的不同,各组分别记为G鲜活、G冰冻、G干燥、G国产、G国外组,实验共进行30 d。结果表明:饲养30 d后,5组海月水母伞体的平均直径依次为(5.01±0.10)、(4.78±0.20)、(4.62±0.11)、(4.23±0.05)、(4.42±0.06)cm,卤虫无节幼体组生长性能最好,水母伞体直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冰冻卤虫和冷冻干燥卤虫组次之,国产微粒饲料组生长性能最差;国产微粒饲料组的成活率为95%,其余各组成活率均为100%;卤虫无节幼体组的收缩频率平均为1次/s,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余4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收缩频率平均为0.5~0.66次/s;冰冻卤虫组的三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国内微粒饲料组的三态氮含量次之,也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体是海月水母较理想的饵料,冰冻卤虫和冷冻干燥卤虫次之。国产微粒饲料因为在营养组成、水中稳定性和悬浮性方面较差,饲养海月水母的效果也较差。


哲罗鱼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渔业经济研究 》 2009
摘要:哲罗鱼是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一种名贵养殖鱼类,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与推广前景。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环境持续恶化,加上污染及过度捕捞等因素,使哲罗鱼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哲罗鱼个体大、性成熟晚、个体产卵量小的生物学特性使其群体的恢复能力较差,导致群体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域迅速缩小,已达到极度濒危的状况。因此,充分了解哲罗鱼的生物学特征、资源及研究现状等,对其种质资源进行保护、资源的恢复与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哲罗鱼生物学特征、资源现状及养殖研究现状作了概述,同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阐述。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营管理者 》 2009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MS-222对牙鲆麻醉效果
《渔业科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MS-222为麻醉剂,在13~14℃水温条件下,用浸浴麻醉方法测试了不同麻醉剂浓度和不同麻醉时间对牙鲆复苏时间、复苏率和24h存活率及长时间麻醉对复苏率的影响以及超有效浓度麻醉剂(60mg/L)麻醉后的抗露干能力。预备实验证明,本试验条件下麻醉剂的有效浓度为50mg/L。实验表明,将麻醉剂浓度从50mg/L提高到200mg/L,供试鱼被麻醉的时间由288s缩短至50s,复苏时间由94s延长至106s;用60、100和200mg/L的麻醉液持续麻醉后,可获得100%复苏率的最长麻醉时间分别为64、32和32min,牙鲆经MS-222麻醉后抗露干时间延长。牙鲆麻醉后复苏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一旦复苏,牙鲆24h内的存活率可达100%。实验表明,MS-222的合理麻醉浓度为60mg/L,此浓度下最长麻醉时间为64min,麻醉露干时间应低于60min。


我国渔船用救生设备行业及质量现状分析
《农业质量标准 》 2009
摘要:救生衣、救生圈和救生筏等渔船用主要救生装备,是海难事故发生后渔民最直接、最迅速的自救工具。救生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施救的成功率。由于渔船遇险的概率及观念等因


两种壳色虾夷扇贝的RAPD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PD技术对两种壳色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研究。用筛选出的22个随机引物对白色贝和褐色贝各40个个体进行RAPD扩增,进行群体内及群体间的遗传学分析。白色贝共检测出128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的比例为79.5%,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24;褐色贝共检测出127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的比例为78.9%,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23。白色贝和褐色贝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和遗传距离为0.961和0.039,二者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052,遗传分化的程度较低。结果表明,白色贝和褐色贝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位点的比例和遗传多样性等的差别不明显,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S285-1在褐色贝大部分个体中都能获得扩增片段,但在白色贝所有个体中均未见这个位点的扩增片段,推断S285-1为白色贝的特异阴性片段。


7种消毒剂对大菱鲆烂鳍病致病原鳗弧菌的杀灭作用研究
《齐鲁渔业 》 2009
摘要: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遍及辽宁、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成为我国北方沿海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量4万~5万t,产值30多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菱鲆疾病问题日渐突出。其中,烂鳍病是大菱鲆养殖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流行范围极广,几乎在各个养殖场均有发生,危害较大。大菱鲆从苗期、养成期直到亲鱼培育期均可感染此病,累积死亡率高


鱼虾贝病毒分离纯化技术概述
《渔业科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年来由于水产动物病毒病的流行,在世界范围内给水产养殖业,尤其是鱼类、对虾类和贝类养殖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病毒的分离纯化作为研究病毒病的必要手段,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综述了这3种水产动物病毒分离纯化的研究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