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海中南部浮游动物春季和秋季生化成分及能值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6年秋季和2007年春季在黄海中南部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不同粒径浮游动物的能值、脂肪含量及C∶N比值及其随不同海区和季节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粒径浮游动物的能值、脂肪含量与C∶N比值无显著差异;仅黄海中部的浮游动物脂肪(P<0.05)和能值含量(P<0.01)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春季的平均能值和脂肪含量高于秋季;脂肪含量无明显的地理差异,能值含量和C∶N比值有显著的地理差异。统计分析表明,脂肪含量与C∶N比值(春季P<0.01),能值与C∶N比值(秋季P<0.01,春季P<0.01),水分含量与能值(秋季P<0.01,春季P<0.01)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蛭弧菌Bdh5221对银鲫肠道菌群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360尾体重为50 g左右的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设立3个平行,每个平行40尾鱼。将蛭弧菌Bdh5221菌液以0、104、107CFU/g(饲料)的浓度喷洒于基础饲料上投喂银鲫,于第7、14、21、28天时检测银鲫肠道蛭弧菌Bdellovibriosp.数量的变化。在两个试验组蛭弧菌数量基本达到稳定(即第28天)时,测定蛭弧菌Bdh5221对银鲫肠道菌群和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组的大肠杆菌、气单胞菌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乳酸杆菌数量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双歧杆菌数量有上升的趋势,拟杆菌变化不明显;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酶及107CFU/g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蛭弧菌具有改善银鲫肠道菌群和提高免疫相关酶活性的作用。
关键词: 银鲫 蛭弧菌Bdh5221 肠道菌群 非特异性免疫酶


中国紫蛤的人工育苗
《南方水产 》 2009
摘要:在繁殖季节对中国紫蛤Hiatuala chinensis亲贝进行营养强化培育可促使性腺在1周内成熟并自然排放精卵。在水温26.0~28.0℃条件下,卵子受精约30min出现第一极体,1h后进行第一次分裂发育至2细胞,5h后发育至囊胚期,12h后发育至担轮幼虫期,19h发育至D形幼虫。D形幼虫培育密度控制在1 ind·mL-1,采用不同饵料种类进行培育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一直投喂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效果最差,幼虫发育至第7天陆续死亡;D形幼虫初期投喂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饵料,从壳顶幼虫期开始混合投喂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幼虫发育正常,壳长平均增长10μm·d-1,幼虫培育17d后开始进入附着变态阶段,从附着变态的稚贝开始,培育50d,幼贝平均壳长可达4625μm,壳长平均增长87.5μm·d-1。


我国渔船“双控”制度完善对策初探
《中国水产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经国务院同意,国家自1987年开始对全国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数实行总量控制(简称"双控")制度。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制定了《关于2003—2010年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经过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的共同努力,海洋捕捞渔船"双控"制度实施成效


水产品质量安全及溯源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水产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些事件对水产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保证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的建立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其中实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


低温季节南美白对虾的处理方案
《内陆水产 》 2009
摘要:寒潮的突然来袭,气温骤降,给对虾养殖业带来很大影响。通常情况下,水温持续低于12℃时,南美白对虾基本不摄食,8cm以上规格的易冻伤、冻死;小于8cm的易冻伤,造成生长缓慢、畸形,养殖成功难度很大。


条石鲷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4~8月,采用Winkler法研究了70日龄(平均全长37.68mm,平均体重1.07g)和105日龄(平均全长65.71mm,平均体重5.58g)的条石鲷在不同温度(15、20和25℃)、不同盐度(20、25和30)下的耗氧率、窒息点及耗氧率昼夜变化。结果表明,105日龄组的相对耗氧率明显低于70日龄组,但个体耗氧量明显高于70日龄组;耗氧率随幼鱼体重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盐度一定时,温度升高,相对耗氧率和个体耗氧量都随之增大。盐度对70日龄幼鱼组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对105日龄幼鱼组影响不显著(P>0.05)。盐度25左右、温度20~25℃时是条石鲷苗种培育和生长的最适盐度和最适温度。条石鲷在温度15~25℃、盐度20~30下的窒息点为1.6021~2.9538mgO2/L,窒息点随着个体的增大而降低;温度、盐度对条石鲷窒息点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条石鲷耗氧率的昼夜变化明显,白天的耗氧率平均为0.9459mgO2/g.h,夜间平均为0.2727mgO2/g.h,白天的耗氧率是夜间的3~5倍,条石鲷白天代谢旺盛并持续到夜间22∶00左右。


松浦镜鲤与德国镜鲤选育系亲鱼繁殖力的比较
《黑龙江水产 》 2009
摘要:对水产卵的3、4龄松浦镜鲤(SP)和德国镜鲤选育系(DJ)亲鱼的繁殖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龄,SP绝对怀卵量为307816-374992粒,平均(3.42±0.26)×105粒,较DJ提高86.97%,相对怀卵量为141-169粒/g,平均152.14±11.79粒/g,较DJ提高56.17%;4龄,SP绝对怀卵量为557840粒,平均(6.25±0.62)×105粒,较DJ增加142.24%,相对怀卵量为187-220粒/g,平均201.38±12.09粒/g,较DJ提高88.17%。研究表明SP在繁殖力上与存在很大不同亲鱼的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均较显著提高。


牙鲆4个选择性繁育后代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检测由3个牙鲆基础群体组合交配建立的4个选择性繁育后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其遗传结构信息。计算结果表明,等位基因数3~10个,平均等位基因数5.7个,有效等位基因数1.3571~4.597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2.9832,各个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0.2083~1.0000,平均期望杂合度0.2081~0.7956,多态信息含量0.1671~0.7501,其中中度多态位点两个,高度多态位点7个,各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日本亲鱼与抗病亲鱼杂交后代群体、抗病亲鱼自繁后代群体、抗病亲鱼与黄海野生亲鱼繁殖后代群体、日本亲鱼自繁后代群体。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遗传多态水平均较高,对4个选择性繁育后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值进行X2检验表明,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显著。日本亲鱼自繁后代群体与中国海域亲鱼繁育后代群体(抗病亲鱼自繁后代群体和抗病亲鱼与黄海野生亲鱼繁殖后代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别为0.2724和0.3310。根据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利用NJ法构建系统树,抗病亲鱼自繁后代群体和抗病亲鱼与黄海野生亲鱼繁殖后代群体聚为一支,日本亲鱼自繁后代群体和日本亲鱼与抗病亲鱼杂交后代群体聚为一支,对遗传偏离指数的分析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平衡差异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