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世界鱼类数据库(FishBase)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世界鱼类数据库(FishBase)是目前所有生物多样性物种的数据库中最具规模、推动最广的渔业专业性数据库。迄今为止,该库收集了31000多种鱼类的信息,几乎涵盖了每个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分类学、种群动态、遗传、生理等特征及其经济价值等信息,极具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中国于2007年成为其第9个成员国。文章对FishBase的主要功能与信息内容进行分析与归纳,并对其检索途径与方法进行介绍,旨在为国内相关企业和渔业科研机构提供便捷的信息索取手段与方法,并为水产行业提供技术支撑信息。也期望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能充分有效的利用这一宝贵的信息资源。


TAIL-PCR方法克隆约氏黄杆菌aroA基因序列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草鱼烂鳃病病原约氏黄杆菌芳香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合成基因aroA的全序列。[方法]以草鱼烂鳃病病原M165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利用5′和3′的3个特异性巢式引物与随机引物,通过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扩增菌株M165的aroA基因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扩增产物与预期扩增结果相符;测序结果分析表明,aroA基因序列全长1 230bp,编码410个氨基酸。aroA蛋白序列与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的aroA蛋白质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TAIL-PCR方法为基因全序列的克隆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aroA基因全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阐明aroA等营养相关因子对鱼类烂鳃病病原的致病力的影响奠定基础。


黑龙江秋大麻哈鱼耳石形态发育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进入中国黑龙江的秋大麻哈鱼生殖群体进行人工繁育,观察不同发育阶段和回归成体的耳石形态及其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秋大麻哈鱼胚胎、胚后仔稚鱼、幼鱼和二龄鱼的矢耳石随个体生长发育,其大小在不断增长,轮廓和表面形态结构也在发生演变,逐渐趋似于回归成体的耳石形态。秋大麻哈鱼回归生殖群体的不同年龄和雌雄个体间矢耳石、微耳石形态基本一致。矢耳石形似梨形,大小约为3 mm×5 mm×1 mm,重量约为9 mg,光镜下可见耳石日轮和年轮结构。日轮形成在胚胎发眼后约5日,采用人工标记方法证实了生长轮的日周期特性。二龄鱼耳石已出现边缘生长区,形成年轮。矢耳石增长与鱼体叉长生长显著相关(SL=21.574 OL-7.005,R2=0.9926)。


荷那龙罗非鱼ghrelin cDNA的克隆及表达特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荷那龙罗非鱼胃组织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出荷那龙罗非鱼ghrelin前体基因的cDNA全序列。所获得的ghrelin cDNA总长为833 bp,包括97 bp的5′非编码区,412 bp的3′非编码区和32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07个氨基酸残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荷那龙罗非鱼ghrelin与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ghrelin序列的相似性达99.0%以上。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雌、雄荷那龙罗非鱼胃、肌肉和垂体等多个组织中ghrelin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荷那龙罗非鱼ghrelin基因有广泛的组织分布,ghrelin基因在雌、雄鱼胃中的表达量均最高,在其他组织的表达量存在雌雄个体差异。雌鱼肌肉中ghrelin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雄鱼,是雄鱼的132倍。试验鱼饥饿4周后,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胃中ghrelin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饥饿组较对照组ghrelin mRNA表达量有增加,饥饿组个体中ghrelin基因表达量最高的个体的表达量比对照组中表达量最低的个体增加了47.3倍。
关键词: 荷那龙罗非鱼 ghrelin cDNA克隆 组织表达 饥饿调控


中华鳖5种组织细胞的离体培养实验
《水生态学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对来源于中华鳖(Trionyx sinesis)肝脏、脾脏、肾脏、心脏、皮肤及裙边组织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细胞均可从组织块中迁出并生长成单层细胞。对原代培养的单层细胞用胰酶-EDTA消化后传代培养,初步建立了可连续传代的中华鳖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及皮肤组织细胞系;还对细胞的培养条件、冷冻保藏与复苏、染色体数目等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中华鳖细胞培养的条件为32℃,MEME或R1640培养基,血清浓度为20%(V/V)。二甲基亚砜(DMSO)冻存保藏后,细胞复苏生长良好,中华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66。


大西洋庸鲽(Hippoglossus hipoglossus L.)精液脂肪酸分析及激素GnRHa诱导对其组成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检测的方法,进行大西洋庸鲽精液脂肪酸组成分析及激素GnRHa诱导对其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西洋庸鲽精液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种类为22:6n-3(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占总脂肪酸比例25.67%±0.94%;其次为16:0(PA,棕榈酸)、20:5n-3(EPA,二十碳五烯酸);重要必需不饱和脂肪酸20:4n-6(AA,花生四烯酸)含量较低,为1.76%±0.01%。精液中高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较高,为44.25%±0.30%;饱和脂肪酸(SAT)含量为27.72%±0.22%。重要脂肪酸比例DHA/EPA为2.33±0.26;EPA/AA为6.30±0.51;n-3/n-6为9.22±0.60。激素诱导未对精液中脂肪酸组成产生显著影响。重要必需脂肪酸DHA、EPA、AA,以及n-3、n-6等重要种类的脂肪酸总量在激素诱导组与非诱导对照组样品间无显著差异;在激素诱导后的三个取样时间的样品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


TAIL-PCR方法克隆约氏黄杆菌aroA基因序列(摘要)(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0
摘要:[目的]研究草鱼烂鳃病病原约氏黄杆菌芳香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合成基因aroA基因的全序列。[方法]以草鱼烂鳃病病原M165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利用5′和3′的3个特异性巢式引物与随机引物,通过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扩增菌株M165的aroA序列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扩增产物与预期扩增结果相符;测序结果分析表明,aroA基因序列全长1230bp,编码410个氨基酸。aroA蛋白序列与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的aroA蛋白质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TAIL-PCR方法为基因全序列的克隆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aroA基因全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阐明aroA等营养相关因子对鱼类烂鳃病病原的致病力的影响奠定基础。


对虾冷藏过程中感官品质与鲜度指标变化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以养殖南美白对虾和海捕鹰爪虾为研究对象,对其4±1°C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K值和细菌总数(APC)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对虾在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都呈下降的趋势,南美白对虾和鹰爪虾分别在第4天和第3天时到达感官拒绝点。两种对虾在贮藏过程中,pH值、TVB-N和K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pH都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TVB-N和K值都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升高,以TVB-N 30 mg/100g和K值40%适宜作为判断货架期终点的界限,2种对虾都是在第4天达到相应水平。与南美白对虾相比,鹰爪虾的初始细菌总数较低,贮藏过程中2种对虾细菌总数的变化情况略有不同,但都是在第4天超过106 CFU/g的可被食用的上限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