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闽江口和兴化湾浮性鱼卵和仔鱼分布特征的比较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9年4月和9月闽江口和兴化湾海域浮性鱼卵、仔鱼调查资料,比较和分析了这两个海域浮性鱼卵、仔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产卵场位置和产卵期等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闽江口鱼卵、仔鱼共出现4目7科8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同期兴化湾鱼卵、仔鱼共出现5目9科10种。9月闽江口产卵场主要位于南部水域,与闽江口南支为径流主要通道有关,也与径流所受到柯氏力有关。而兴化湾产卵场则主要位于中部水域,这是外来涨潮水和内湾水交汇的主要海域。闽江口浮性鱼卵、仔鱼的种类主要是洄游性鱼类,例如白姑鱼和小公鱼。而兴化湾是塘鳢科和虎鱼科的鱼类,往往具有地方性栖息习性。在9月,兴化湾海域浮性鱼卵和仔鱼的数量分别是5ind./m2和9.58ind./m2,闽江口分别为197.17ind./m2和20ind./m2。兴化湾鱼卵和仔鱼的数量远远低于闽江口海域。也就是说,闽江口渔场作为鱼类产卵场,其重要意义要大于兴化湾渔场。


面向可持续的渔业补贴:共同渔业政策进入新一轮改革
《中国渔业经济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为德国不来梅大学欧洲环境法规研究中心Till Markus发表在Marine Policy 2010年第34卷1117-1124页文章的中译文。2009年4月22日,欧洲委员会发布了"共同渔业政策改革绿皮书",指出该政策的一个矛盾,一方面对渔业领域的公共财政资助是重要的,另一方面这些资助常常与其他共同渔业政策(Common Fishery Policy,CFP)目标,特别是减少生产能力过剩的目标相冲突。文章提供了一种更好理解补贴影响的分析框架,以及对CFP下的基金计划总体评述,旨在解答欧洲委员会在绿皮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问题的解答基于2种观点:海洋捕捞资源的开发最终依赖于可获得的鱼类种群水平,大量的补贴通过刺激投资动机使鱼类资源压力增大。忽视这种趋势的政策导致了无效和不可持续的捕捞以及公共基金的不公分配。虽然近年来CFP下的援助计划有所改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对渔业的资助必需朝着可持续和有效利用的方向改革。文章对于了解欧盟的渔业补贴政策、增强渔业补贴经济学评价以及促进我国"强渔惠渔"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共同渔业政策 渔业补贴 绿皮书 改革 欧洲渔业基金 船队生产能力过剩


浅析OA建设中的用户测试
《电脑知识与技术 》 2010
摘要:OA系统(Office Automation的简称),即办公自动化,它是一种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及知识管理技术,使企业内部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的信息系统。OA源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但由于每个单位内部的运作方式、管理机制、业务流程和数据信息千差万别,使得OA系统建设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做到"交钥匙"工程,为了确保建成的OA系统能满足用户需求,运行准确可靠,在OA系统交付使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用户测试。


标准化池塘养殖自动投饵系统设计
《农业机械学报 》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气力输送原理,设计了一套以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为控制器,触摸屏为人机界面的自动投饵系统。论述了投饵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软件实现。通过PLC系统对下料速度、投饵时间、停饵时间等参数进行设定,实现自动投饵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达到设计要求,输送管长320m时投饵量可达1.1t/h,定量精度为±1.5%。


日本沼虾ITS1序列分析及SNPs位点的筛选
《水生生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rD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1的DNA序列,以筛选日本沼虾SNPs位点。共分析了32个太湖水域野生日本沼虾样本,结果表明,日本沼虾ITS1序列平均长度为1749.8bp,是迄今已报道的最长的ITS1序列,A、G、T和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9%、28.3%、27.7%、14.0%,G+C的含量平均为42.3%。通过序列比对,共筛选出22个SNPs位点,SNPs位点出现频率为0.0126,其中9个为C/T转换(占40.91%),4个为A/G转换(占18.18%),2个为A/T颠换(占9.09%),5个为T/G颠换(占22.73%),1个为A/C颠换(占4.55%),1个A/T或C颠换(占4.55%)。日本沼虾ITS1序列的22个SNP位点中,21个位点为2个等位基因,1个位点出现了3个等位基因,为复等位基因位点。日本沼虾ITS1序列中还发现3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1个高度变异区以及大量的缺失、插入。研究首次对日本沼虾ITS1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大量的SNP位点,为日本沼虾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日本沼虾 rDNA 内转录间隔区 ITS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延迟投饵对卵形鲳(鱼参)早期仔鱼阶段摄食、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南方水产 》 2010
摘要:利用人工繁殖产生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在水温(26.8±1.4)℃、盐度28.2±0.8条件下,对延迟投饵0~6 D的卵形鲳鲹仔鱼的摄食、生长及其成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仔鱼于3 日龄开口,于开口的当天投饵及延迟投饵1、2、3、4和5 D,投饵后2 H内仔鱼的摄食率分别为15%、30%、50%、25%、15%和5%,每尾鱼的平均摄食量分别为0.4、0.6、1.3、0.6、0.3和0.1个轮虫.延迟投饵6 D一组仔鱼的摄食率均为0.延迟投饵0、1和2 D各组仔鱼的成活率相差不大,但延迟3 D以上仔鱼的成活率急剧下降.卵形鲳鲹仔鱼的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出现在仔鱼开口后4 D,开始投喂饵料的最佳时期应在仔鱼开口后的3 D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