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低温冷冻对斑尾刺虾虎鱼卵中酶活性的影响
《海洋渔业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超低温冷冻保存(-196℃)对斑尾刺虾虎鱼成熟卵中总ATP酶、肌酸激酶(CK)、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冷冻保存后,总ATP酶、CK、SDH和LDH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同时可见添加抗冻剂组比未添加抗冻剂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SOD、CAT和GSH-PX的活性也显著下降(P<0.05),未添加抗冻剂组比添加抗冻剂组下降更明显(P<0.05);MDA的活性显著升高,且未添加抗冻剂组显著高于添加抗冻剂组(P<0.05)。超低温冷冻和是否添加抗冻剂都对斑尾刺虾虎鱼卵中酶活性有显著性影响。


基于线粒体DNA三种基因序列探讨青蟹属的系统发育关系
《热带海洋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蟹属(Scylla)分为4个种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支持,但由于分析方法和采用序列的差异,种间系统发育关系仍然没有解决。本文对青蟹属4种24个体的线粒体12S rRNA、16S rRNA和COI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对3种序列拼接后,根据不同进化速率采用分组策略,分别以贝叶氏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青蟹属的系统进化树并与Neighbor Joining(NJ)树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种进化树都获得完全一致的拓扑结构,其中贝叶氏法和最大似然法都强烈支持拟穴青蟹S.paramamosain与紫螯青蟹S.tranquebarica是姐妹种(自举值为95%,贝叶氏法后验概率为1.0)。锯缘青蟹S.serrata分化早于拟穴青蟹和紫螯青蟹,为它们的姐妹种(自举值等于60%,贝叶氏法后验概率等于0.95);榄绿青蟹S.olivacea是4种青蟹中最早分化出来的种类。本文明确了青蟹属物种间系统发育关系,为澄清我国青蟹的分类地位进一步提供了分子依据。


斑节对虾虾苗活力检测方法
《南方水产 》 2010
摘要:该研究通过肉眼观察、镜检,进行干露、饥饿、盐度突降、福尔马林等抗性试验,并采用病毒检测等方法,以期建立评估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虾苗活力和质量标准。结果表明,斑节对虾健康虾苗具有趋光性、集群性,体表光洁,肌肉透亮,肠胃食物充盈等特性。测试虾苗干露时间以15min为宜,健康虾苗干露后能立即恢复活力,而病弱虾苗多出现死亡、昏迷现象;虾苗的成活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福尔马林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降低,随盐度突降幅度增加而降低。健康虾苗能忍受100~200μL.L-1福尔马林溶液30min,成活率近100%;在盐度20~30下虾苗的成活情况较好,而其在淡水中仅能存活1h。对虾苗进行病毒检测,可以避免养殖中因虾苗携带病毒而可能导致的病毒性疾病的暴发。


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对哲罗鱼仔鱼肠道抗氧化活性及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刚上浮哲罗鱼(Hucho taimen)仔鱼(体质量0.11~0.12g)为研究对象,在实验饲料中添加5个水平的谷氨酰胺二肽(Ala-Gln),各处理饲料中Ala-Gln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0.125%、0.25%、0.50%、0.75%和1.0%,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000尾仔鱼。实验期间水温7~10℃,溶氧保持高于7.8mg/L,实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添加Ala-Gln能够显著提高哲罗鱼仔鱼肠谷氨酰胺(Gln)、谷氨酸含量(P<0.05),提高肠脂肪酶活性和Na+,K+-ATPase活性(P<0.05),同时,丙二醛(MDA)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认为,饵料中适量添加Ala-Gln可以提高哲罗鱼仔鱼肠道Gln和谷氨酸含量,以及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谷氨酰胺二肽 哲罗鱼 仔鱼 肠道 酶活性 抗氧化性能


海州湾黄鲫幼鱼的食性及其随叉长的变化
《水产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8年8月在黄海海州湾海域进行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K-W非参数秩检验、卡平方检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黄鲫幼鱼(35~79mm)的食物组成及其与叉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鲫幼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40种,甲壳类(桡足类,磷虾类和糠虾类)是主要的饵料类群,占食物总个数的94.65%。优势饵料有小拟哲水蚤、中华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和太平洋磷虾。黄鲫的摄食强度和食物组成随叉长都有明显的变化。随着叉长的增大,磷虾类的比例有所增加,比重从3.57%增加到50.62%,而桡足类的比例则减少。Levin氏标准指数和叉长成反比,说明黄鲫幼鱼随着自身生长发育,其食性逐渐产生特化。黄鲫幼鱼在叉长达到45mm时,出现了明显的摄食转换现象。


浒苔和条浒苔生长及其氨氮吸收动力学特征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和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在室内条件下的生长及其氨氮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浒苔和条浒苔藻体体重日生长率分别为17.30%和16.82%;浒苔和条浒苔藻体幼苗在温度25℃和光照140μmol/(m2.s)的条件下达到最大体长日生长率,分别为78.9%和82.1%。在1~10 g/L密度范围内,浒苔和条浒苔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密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藻体密度为10 g/L时,NH4+-N浓度分别下降了86.43%和84.13%。两种浒苔对NH4+-N吸收速率与介质中NH4+-N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在NH4+-N浓度为400μmol/L时,30 min后浒苔和条浒苔的吸收速率分别为421和409μmol/(gDW.h),说明两种浒苔吸收氨氮的方式以被动扩散为主。在400μmol/L的起始浓度下,浒苔和条浒苔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时间变化呈现3个不同阶段:在75 min内呈快速吸收阶段,75~185 min为内部NH4+-N控制的吸收阶段,250 min后为外界NH4+-N浓度控制的吸收阶段;在700 min后,浒苔和条浒苔的吸收速率分别为41.3和37.7μmol/(gDW.h)。该研究结果为理解浒苔绿潮的爆发机制及评价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栅栏因子对高水分即食牡蛎产品抑菌效果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栅栏效应理论为指导,研究不同栅栏因子对高水分即食牡蛎产品的抑菌效果。通过合理设置多个强度缓和的栅栏因子,即杀菌温度、酸度(pH值)、水分活度、包装方式,通过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有效防止制品腐败变质的栅栏,开发出感官品质良好的高水分半干牡蛎食品。结果表明,各栅栏因子在不同强度下的抑菌效果不同,产品最适抑菌模式和强度为:在60℃烘烤2h,采用10%醋酸加入量调节产品pH值在5.5左右,在调味时添加16%的白砂糖调节产品的水分活度在0.90左右,杀菌强度为100℃、30min,并且采用真空包装。研制出的高水分即食牡蛎产品,较好地保持了产品的质地和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