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农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东北黑土区作物和畜牧生产的耦合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本研究选择位于东北黑土区的吉林省农安县为研究区域,以农牧系统为研究边界,通过实地调研、统计数据和文献,结合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FER: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定量分析1990—2020年农牧系统氮磷养分流动、利用效率和环境损失,探究气候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氮磷排放的驱动作用,并设置平衡施肥(减少化肥施用)和有机肥替代(提升有机物料替代)两种情景评估该县减排潜力。结果表明,相对于1990年, 2020年农安县农牧体系氮磷输入量分别下降45%和23%,其中化肥施用是最大的输入项。作物和农牧系统养分利用率波动增加,而畜禽系统养分利用率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农牧体系氮磷损失量较1990年分别减少41%和增加29%。农田氨挥发、径流侵蚀和畜禽粪便直排为主要排放途径。通过平衡施肥和有机替代,土壤氮磷积累处于较低水平,至2030年农安县化学氮肥有80%的减施潜力,化学磷肥有85%的减施潜力,且氮磷养分环境排放均减少67%,作物和农牧系统养分利用率均增长50%以上。综上,农安县农牧体系未来可通过增加秸秆和粪便还田量提升化肥减施潜力。东北黑土区应继续深化化肥零增长政策,推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农牧系统协同优化发展。

关键词: 农牧系统 农业绿色发展 氮磷利用率 NUFER模型 减施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智利小植绥螨对二斑叶螨不同螨态的捕食反应和捕食选择性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智利小植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不同螨态的捕食反应、捕食选择性,以及智利小植绥螨自身的捕食干扰反应,为智利小植绥螨的人工繁殖和田间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智利小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卵、若螨和成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智利小植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三种螨态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33.33粒、45.45头和12.99头,其捕食能力随猎物螨态的增大而降低。智利小植绥螨对二斑叶螨的若螨表现出嗜食性,对卵和成螨没有嗜食性。在相同猎物密度下,智利小植绥螨对二斑叶螨的平均捕食量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存在种间干扰。

关键词: 智利小植绥螨 二斑叶螨 捕食反应 捕食选择性 干扰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分调控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年产生秸秆约2亿t。秸秆还田作为一项农业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然而,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长期淹水的灌溉方式使土壤形成厌氧条件,还原性物质积累不利于秸秆腐解,影响水稻生育进程。本文总结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水分调控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讨论了现阶段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秸秆高效还田与稻田水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水分调控 土壤肥力 秸秆促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EA-SBM模型的吉林省玉米品种生产效率分析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选取2020-2022年吉林省15个主栽玉米品种,运用DEA-SBM模型进行生产效率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吉林省玉米品种生产实践中表现较好的是翔玉998、良玉99、翔玉211、郑单958,表现优良的玉米品种中吉林省本土品种所占比例不高,玉米品种市场竞争力较弱,种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对于非有效玉米品种而言,单纯提高某种生产要素并不能有效改变生产效率,需要全要素合理有效配置才能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因此,需要提高现代育种技术水平、发展高效种植技术、培育本土现代种业集团,最终提升吉林省种业竞争力.

关键词: 玉米 生产效率 DEA-SBM模型 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当延长育肥期对沃金黑牛母牛产肉性能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适当延长育肥期对沃金黑牛母牛产肉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358.80±23.65)kg、体况良好的12月龄的沃金黑牛母牛6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头,饲养条件统一标准,单栏饲喂,对照组育肥至30月龄,试验组育肥至36月龄,全部屠宰,测定产肉性能。结果表明,育肥至36月龄组的沃金黑牛母牛在屠宰性能上,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比30月龄组分别提高13.60%,9.91%,3.36%,3.88%,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眼肌面积、背膘厚、肌间脂肪厚度分别提高了2.27%,16.26%,13.07%,差异不显著(P>0.05);在肉的品质上,肉色L*值、b*值分别提高8.15%,21.69%,差异显著(P<0.05),a*值提高11.08%,差异极显著(P<0.01),剪切力降低29.31%,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适当延长沃金黑牛母牛的育肥期可以提高产肉性能和肉品质,该育肥方式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延长育肥期 沃金黑牛母牛 产肉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玉米种子精选方法研究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探讨适宜的种子精选方法及参数,以郑单958为材料,通过种子形态自动化识别软件(Seed Identification)获取单粒玉米种子物理参数,并进行单粒种子发芽试验,研究玉米种子活力指标与其形态物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筛选最优精选指标,同时采用单一指标分类法、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和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种子发芽率,确定最佳精选方法。结果表明,幼苗芽长、根长、鲜重与种子物理参数R、A、S、B3呈显著相关。分别按170≤R≤190、10≤A≤20、16≤S≤24、71≤B3≤79进行单一指标精选,其发芽率由未筛选前的66.0%分别提升至72.1%、73.7%、75.0%、73.6%,获选率分别为56.8%、63.6%、52.3%和50.8%;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方法使种子发芽率提高至80.9%,种子发芽获选率88.4%,模型稳定率97.3%;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方法下种子发芽率提高至82.9%,种子发芽获选率89.5%,模型稳定率97.7%。综上,物理指标R、A、S和B3值可作为玉米种子精选参数;相比单一指标和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在预测种子发芽率、获选率和稳定性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可确定为最佳精选方法。

关键词: 玉米种子 精选方法 物理参数 机器视觉技术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CNCPS体系评定不同刈割茬次珍珠谷草营养价值

草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加拿大珍珠谷草(Pennisetum glaucum)是一种新型牧草品种,为科学判定其饲用价值,深入探讨珍珠谷草作为反刍家畜青粗饲料潜力,本研究通过对珍珠谷草进行多次刈割,对比不同刈割茬次牧草产量和品质,并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体系对其蛋白质组分和碳水化合物组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珍珠谷草第2茬次全株、茎干物质含量显著大于第1茬次(P <0.05),叶粗蛋白含量最高(22.46%),大于第1茬次(P <0.05),茎木质素含量为5.40%,显著小于第1茬次(P <0.05),第2茬次珍珠谷草品质更好。CNCPS体系组分中:第2茬次酸性洗涤不溶蛋白含量大于第1茬次(P <0.05),可溶性粗蛋白、淀粉含量小于第1茬次(P <0.05),珍珠谷草第1茬次碳水化合物组分和蛋白质组分快速降解部分含量较高,第2茬次主要以中速降解部分为主。应用CNCPS体系不仅可以精确评价牧草营养价值,还能侧面反映出动物对牧草的利用情况。

关键词: 珍珠谷草 青粗饲料 刈割茬次 蛋白质组分 碳水化合物组分 产量品质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PLC测定食用油中的3种香兰素类物质含量

中国油脂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现有检测方法存在前处理净化不完全、不彻底的情况,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食用油中香兰素、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含量的分析方法。用乙腈提取食用油中目标物,以乙腈饱和的正己烷萃取净化,冷冻分层后,再经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0.5%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UPLC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香兰素类物质在0.1~1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均为0.03 mg/kg,定量限均为0.1 mg/kg;在0.1、0.2、1.0 mg/kg 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6.6%~108.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8.8%。同时,采用本方法与BJS 201705中方法对食用油中的3种香兰素类物质进行测定,两种方法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综上,建立的方法采用两步净化,减少了杂质对香兰素类物质的干扰,适用于食用油中香兰素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UPLC 植物油 香兰素 甲基香兰素 乙基香兰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矮秆、耐密高粱雄性不育系吉1230A的创制与应用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1230A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新选育的优良高粱不育系。该不育系生育期97 d,株高70 cm,不育率100%,不育性稳定,自交不结实,柱头生命力强,制种产量高;抗旱、耐涝、耐盐碱,抗倒伏,抗丝黑穗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L 201510068016.0)。利用吉1230A育成并审定或登记的高粱杂交种6个,该系列杂交种矮秆、耐密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有力地推动了吉林省高粱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高粱 不育系 吉1230A 创制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高粱杂交种'吉杂238'的选育及轻简化栽培技术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高粱种植的经济效益,推动高粱产业健康稳定发展,选育熟期适中、高产、支链淀粉含量高、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糯高粱杂交种,以满足南方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对糯高粱品种的需求。‘吉杂238’是以自选糯质不育系吉5535A为母本,外引系糯878R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9.37%的糯高粱杂交种,该品种参加国家春播早熟区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9 385.5 kg/hm2,比对照‘吉杂210’增产6.25%。生育期118 d,株高160 cm,穗长28.6 cm,穗粒重92 g,千粒重29.7 g,容重748.9 g/L。该品种具有籽粒颜色好、中矮秆、糯质、产量高、中抗丝黑穗病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东部等区域进行轻简化栽培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糯高粱 杂交种 吉杂238 选育 轻简化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