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浮萍中萍4701替代饲料对罗非鱼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探究高产、高蛋白和高赖氨酸浮萍品种中萍4701(ZP4701)添加到罗非鱼幼鱼饲料中对生长性能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中萍4701干粉按比例添加到罗非鱼饲料中,配制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10%、15%、20%、25%、30%的6种饲料,饲喂初重为(1.89±0.19)g罗非鱼幼鱼60 d.结果表明,用一定比例的浮萍取代传统饲料,罗非鱼在体质量、肥满度、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性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当浮萍干粉添加比例为20%时,喂养效果最佳,终本体质量、增重率、肥满度、肝体比、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8.42%、19.61%、20.37%、395.00%、6.20%(P<0.05);胃、肠道以及肝胰脏中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6.67%、81.81%、20.19%,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5.91%、150.56%、127.87%,脂肪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02%、238.22%、97.33%.用20%的中萍4701干粉代替日粮饲喂罗非鱼幼鱼,能提高幼鱼消化酶活性,促进幼鱼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槟榔新害虫-柑橘棘粉蚧形态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粉蚧是一类重要的农林害虫,其种类繁多,分布区域范围广,寄主种类多,在农业生产中容易产生识别混淆。2018—2020年笔者在田间调查棕榈植物病虫害时多次发现一种粉蚧对椰子和槟榔为害较严重,经鉴定为柑橘棘粉蚧[Pseudococcus cryptus (Hempel)],通过对该粉蚧形态观察,其主要特征为:(1)粉蚧体缘具白色粉状蜡丝17对,前端侧蜡丝短,而后端侧蜡丝长,尾端1对最长,约等体长,在尾部正中尚有1对小细丝,夹在2根长尾丝的中间;(2)雌成虫触角8节,单眼基部边缘无伴孔,刺孔群17对,C1、C4、C7具3根锥刺,C3具3~5根锥刺,多格腺主要分布在虫体腹面3~8腹节上,领状管分大、中、小3类,较大的领状管多数分布在腹部节的边缘,少量分布在胸部和头部边缘,蕈状腺大小2种,较大的蕈状腺数量不多,分布在背面体缘和中部,刺孔群C1后方各有1个,较小的蕈状腺,在头胸部腹面边缘分布较多,2~5个一组常出现在胸节边缘和第1腹节腹面上。本文以图文结合形式详细描述了柑橘棘粉蚧各虫态特征,并编制柑橘棘粉蚧及其种近似种检索表,为其鉴定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NAi技术研究六点始叶螨转录因子Nrf2调控抗氧化酶的功能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录因子Nrf2对脊椎动物抗氧化酶的调控起关键作用,然而当前Nrf2对害虫(螨)抗氧化酶调控功能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克隆六点始叶螨转录因子EsNrf2,并分析采用RNAi沉默EsNrf2对六点始叶螨取食感螨橡胶树种质‘IAN2904’和抗螨橡胶树种质‘IRCI12’后抗氧化酶EsSOD、EsCAT基因表达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RACE-PCR从六点始叶螨体内克隆得到大小为1719bp的序列,并经同源分析和功能域注释确证其为六点始叶螨转录因子EsNrf2。饲喂浓度为50 ng/μL的ds EsNrf248h后对EsNrf2基因的沉默效率达到90.6%,进一步研究发现,与EsNrf2沉默前相比,EsNrf2沉默后六点始叶螨取食抗、感螨橡胶树种质后体内EsSOD和EsCAT的基因表达量、SOD和CAT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EsNrf2能够调控六点始叶螨抗氧化酶SOD和CAT的表达。
关键词: RNAi 六点始叶螨 转录因子Nrf2 抗氧化酶 调控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屎豆种质资源萌发期的耐旱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耐旱性强的优异猪屎豆种质,本研究采用质量分数为15%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环境,以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萌发耐旱指数、相对胚根长、相对苗高和活力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228份猪屎豆种质资源的萌发期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根据6个评价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将猪屎豆资源的耐旱性分为5个等级,其中耐旱等级为Ⅰ级的种质1份,来源于云南元江,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8;Ⅱ级种质13份,0.6≤平均隶属函数值<0.8;Ⅲ级种质105份,0.4≤平均隶属函数值<0.6;Ⅳ级种质105份,0.2≤平均隶属函数值<0.4;Ⅴ级种质4份,其平均隶属函数值小于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对热带土壤-水稻种植系统N2O排放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秸秆还田对热带地区稻田N2 O排放的影响,以不同管理措施下耕作4 a的稻田土壤为基础,通过盆栽试验观察种植水稻后N2 O排放动态变化.试验设置了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氮(CT)、单施秸秆(ST)和常规施氮+秸秆(CTST)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N2O排放通量在-0.23~6.64 mg/(m2·h),主要集中在水稻生育前中期,CTST处理相比于CT处理显著降低了分蘖肥期田面水无机氮浓度(P<0.05),同时减少了N2O排峰的维持时间;各处理全生育期N2O累积排放量为0.13~2.85 g/m2,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P<0.05),ST处理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CTST处理相比于CT处理可减排49.11%(P<0.05).因此,施用氮肥是N2O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秸秆还田可显著减少热带土壤-水稻种植系统N2 O排放.
关键词: 秸秆还田;N2O排放;热带地区;水稻种植系统;田面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干物质分配和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北方园艺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苦瓜品种"热科1号"为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了苦瓜干物质分配和大量(N、P、K)、中量(Ca、Mg)、微量(Zn、B)养分的吸收规律,以及干物质积累量与养分积累量的相关性,以期为实际生产中的肥料施用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养分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结果表明:苦瓜总的干物质积累比例为根∶茎蔓∶叶片∶果实=1∶31.24∶27.80∶31.49。各元素吸收比例为N∶P∶K=1.00∶0.15∶1.33;Ca∶Mg=1.00∶0.19;Zn∶B=1.00∶1.60。按照平均生产1 000 kg苦瓜计算,所需要的N含量为5.48 kg,P含量为0.84 kg,K含量为6.21 kg,Ca含量为2.44 kg,Mg含量为0.47 kg,Zn含量为0.02 kg,B含量为0.04 kg。苦瓜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养分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苦瓜养分吸收整体表现为K>N>P>Ca>Mg>B>Zn。在实际生产中,应该注意各种养分的合理配施,在结果期适当增加B肥的投入比例,可以增加果实的养分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关键词: 苦瓜 干物质分配 养分吸收 大量元素 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印度雷须螨在中国热区的风险评估
《植物检疫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印度雷须螨(Raoiella indica)是一种严重危害椰子、香蕉等作物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被多个国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为评估该螨在我国热区的风险性,应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和方法,对印度雷须螨在我国热区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印度雷须螨在我国热区的风险评估值R=2.22,属于高风险性农业有害生物。建议在我国热区开展针对印度雷须螨的全面普查监测、加强检验检疫及相关人员培训等风险管理措施,以防止该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蚜取食对抗、感蚜辣椒品种水杨酸、茉莉酸信号途径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水杨酸及茉莉酸信号途径在辣椒抗蚜性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在获得遗传稳定的抗、感蚜参照辣椒品种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桃蚜为害前后抗、感蚜参照辣椒品种叶组织中水杨酸、茉莉酸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桃蚜为害后,水杨酸含量在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和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中均比为害前显著提高,而茉莉酸含量在ZDC中显著提高,在DYJJ中则先显著降低之后又恢复到为害前水平。水杨酸信号途径相关基因PR1、EDS5、PAD4的表达量在ZDC、DYJJ被桃蚜为害后均能够显著诱导,并且桃蚜为害早期PR1和EDS5基因在ZDC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DYJJ。ZDC被桃蚜为害后,茉莉酸信号途径基因LOX2、AOC的表达量比为害前先显著提高,之后又逐渐降低至为害前水平,而这2个基因在DYJJ中的表达被显著抑制,并且也显著低于ZDC中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抗蚜辣椒品种可以同时激活水杨酸、茉莉酸信号途径抵御桃蚜为害,而感蚜辣椒品种激活水杨酸途径、显著抑制茉莉酸途径则有利于桃蚜为害。本研究从以上2个防御信号途径初步揭示了辣椒的抗蚜性分子机理。
关键词: 桃蚜 抗、感参照蚜辣椒品种 水杨酸信号途径 茉莉酸信号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槟榔黄化植原体分子检测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植原体引起的槟榔黄化病是海南特色经济作物槟榔种植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研究通过PCR扩增测序、序列多重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对海南部分代表性地区槟榔致死性病原植原体的序列信息与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检测的保亭、屯昌、万宁等海南部分代表性地区的槟榔黄化植原体的16SrDNA序列一致;BLAST分析表明各株系16SrDNA与16SrI组植原体同源性为100%。序列多重比对分析表明,本研究各槟榔黄化植原体株系与海南苦棟丛枝、长春花绿变、马松子变叶、辣椒黄化皱缩、蛇婆子丛枝、细圆藤丛枝和日本洋葱黄化、美国翠菊黄化等植原体同源性为100%;与已报道的海南万宁、印度、海南三亚的槟榔黄化植原体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99.9%、99.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槟榔黄化植原体与海南苦棟丛枝、长春花绿变、马松子变叶、辣椒黄化皱缩、蛇婆子丛枝、细圆藤丛枝等株系聚于一个分枝,支持率为100%。此外,在发病槟榔叶片、花穗、心叶等组织部位均可检测到植原体。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槟榔黄化植原体与海南苦棟丛枝、长春花绿变、马松子变叶、辣椒黄化皱缩、蛇婆子丛枝、细圆藤丛枝等植原体株系的同源性极高,槟榔黄化病很可能会以这些寄主植物作为病原传播载体进行传播扩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橡胶树引进品种的胶乳生理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个橡胶树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热研73397’和‘RRIM600’为对照,测定胶乳产量、干胶含量、排胶初速度及胶乳中蔗糖、无机磷、镁离子和硫醇等生理参数,比较分析不同品种的产排胶特性。结果表明,各测定参数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热试09-5’干胶产量高,蔗糖含量、排胶初速度低于‘热研73397’,干胶含量、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认为该品种产胶潜力大,胶乳稳定性好,排胶快,糖利用率高;‘热试09-6’干胶产量一般,与‘RRIM600’相比,干胶含量、堵塞指数高,排胶初速度和蔗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认为该品种有较好的产胶潜力,但胶乳代谢强度低,可考虑通过刺激提高代谢强度,达到增产;‘热试09-7’干胶产量低,与‘RRIM600’相比,干胶含量高,排胶初速度低,蔗糖含量相当,认为该品种排胶障碍,糖的利用效率低,是否可以通过刺激割胶增加产量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