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生物阻抗特性的苹果新鲜度无损测定
《农业机械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在室温下贮存得到失重率0、5%、10%、15%和果心褐变果实,分别定义为1、2、3、4、5级新鲜度,采用LCR阻抗仪测定各等级共424个果实的14个生物阻抗参数在9个频率点下的126个特征值。通过稀疏主元分析-线性分类器(SPCA-LDC)模型试验,得出适宜的选样比例(训练样本数与测试样本数之比)为9∶1,主元数达到前39~45个时分级正确率达到最大值;构成至少39个主元的生物阻抗特征参数为44个;50次重复试验的分级正确率平均值为87.90%。
关键词: 苹果 新鲜度 生物阻抗 无损测定 稀疏主元分析 线性分类器


不同灌水下限对沙培芦笋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确定合理的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灌水控制指标。[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灌水下限(80%~85%fc、65%~70%fc、45%~50%fc),研究不同灌水下限对沙培芦笋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灌水下限对芦笋生长状况和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45%~50%fc灌水下限条件下植株生长发育良好,根数多,主根长;一定范围内,MDA含量和SOD、POD、CAT活性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明显增加,说明较高的灌水下限可能一定程度上对芦笋形成了胁迫,芦笋可通过提高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来减轻由此带来的伤害。因此,选择土壤相对含水率45%~50%fc作为沙培芦笋的灌水下限指标。[结论]不同灌水下限是影响芦笋生长生理指标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可为沙培芦笋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番茄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灌根处理方法研究了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后均能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随着菌剂施入时间的延长,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处理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结果期达最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118.76%、34.56%和143.98%,其次是阿姆斯复合微生物肥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23.96%、27.98%和112.68%;同时阿姆斯复合微生物肥和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处理还可提高番茄产量,且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微生物菌剂 土壤微生物 产量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灰榆林碳储量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灰榆林是贺兰山保护区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关于其有机碳储量的研究对评价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对贺兰山东麓灰榆林单株生物量及含碳量、林下生物量及含碳量、土壤有机碳进行了测定,进而估算了灰榆林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1)灰榆各部分含碳率有较大差异。树干含碳率最高,嫩枝叶含碳率最低,平均含碳率为437.78g/kg,低于其他树种的含碳率。林下草本及细根有机碳密度276.61g/m2。(2)林下土壤含碳率15.82g/kg,有机碳密度3.76kg/m2;(3)灰榆林平均有机碳密度为4.72kg/m2,每1hm2碳储量约为47.2t,土壤碳储量要显著高于植被碳储量。在植被稀疏的干旱区,土壤环境条件有利于有机碳的累积,土壤有机碳是干旱区重要的有机碳库。


基于SSR标记的宁夏水稻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59份宁夏水稻种质,利用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的82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相似性分析。共检测到339个等位基因,品种间不同位点等位基因数目2~19个,平均4.13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0333~0.9164,平均为0.4394。按种质释放或审定年代,将其中的55份水稻分为3个群体,随着年代的增加,等位基因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呈增大趋势,且3个群体间等位基因数和多样性指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UPGMA聚类分析表明,参试59份水稻种质在遗传相似系数0.78水平上聚为5大类,其中第Ⅰ类为1份香稻种质;第Ⅱ、Ⅳ类均为3份种质;第Ⅲ类有5份种质,与吉林水稻相似;绝大多数品种被聚为第Ⅴ类,占参试材料数的79.7%。对比宁夏水稻选育品种系谱,大多数种质具有宁夏骨干亲本红旗12号、京引39号、东方红2号、京引59号等的血缘,种质间亲缘关系较近。虽然近年来宁夏水稻的遗传多样性有增加的趋势,但遗传基础狭窄,参试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0以上,最高达0.97。应继续加大力度引进和创新亲本材料,拓宽宁夏水稻的遗传基础。
引进美国苜蓿品种繁种试验比较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比美国引进的9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繁种效果,试验从苜蓿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表现及行距对种子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对苜蓿生殖枝数、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种子数/荚果、千粒重、种子产量等生物学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FRT、D3、TP 3个品种优于其他几个品种;在行距为60 cm时种子产量最高。说明FRT、D3和TP这3个引进品种更适宜作为繁种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进行栽培扩繁。


宁夏环香山地区压砂地土壤微生物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压砂地不同利用年限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压砂地不同利用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总菌数整体上明显低于农田对照,且随着压砂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总菌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压砂利用1~3a,5~10a,10~15a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压砂第1a对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影响很大,能明显提高微生物对C源的利用能力。压砂1a后,随着压砂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功能明显下降,且不同压砂年限间的微生物功能差异不显著,说明农田压砂初期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及增温效果,使得土壤微生物物功能和利用强度增加,随着压砂地利用年限的增加作物对土壤养分消耗增大,而土壤中养分得不到补充,使得压砂地土壤微生物环境逐步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