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夏水稻粒形变化对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3份宁夏粳稻品种(系)粒形与各品质性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随米粒长宽比增加,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糙米率和精米率呈降低趋势,而整精米率则表现为单峰曲线趋势,即米粒长宽比为2.00~2.19时整精米率最高,蒸煮和营养品质表现为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米粒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糙米率、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粳稻米粒长宽比增加,可显著改变大米的外观品质,粒形与一些碾磨、蒸煮、营养品质因子具显著相关性。


高产条件下两个特殊年份春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010年和2011年春小麦生长季,选用宁春50号,研究高产条件下特殊气候对春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0年籽粒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株高、水分利用效率、总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显著高于2011年;在不同生育阶段,播种至二棱的阶段耗水量、播种至二棱、拔节至开花的耗水模系数2011年显著高于2010年,二棱至拔节、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的阶段耗水量、开花至成熟的耗水模系数2010年显著高于2011年;2011年春小麦的土壤耗水量主要集中在20~40cm土层,2010年春小麦土壤耗水量主要集中在20~80cm土层,表明2010年春小麦能充分利用深层土壤水;②2010年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为开花至成熟>拔节至开花>播种至二棱>二棱至拔节,2011年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为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播种至二棱>二棱至拔节,2个年份的耗水强度均为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二棱至拔节>播种至二棱,且2个年份春小麦全生育期耗水强度变化规律均与生育期基本吻合;③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和土壤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为2011年>2010年,降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和土壤耗水量为2010年>2011年;水分利用效率(WUE)、灌水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利用效率为2010年>2011年,降水利用效率为2011年>2010年,且差异显著。综合表明,2010年明显高于2011年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能由于2010年气候条件促进春小麦具有较高的总耗水量、耗水强度、灌水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利用效率,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耗水模系数以及充分利用深层土壤水、较多的降水和较高的土壤耗水量。


利用数量性状构建粳稻核心种质的方法比较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50份粳稻为研究材料,根据7个数量性状的基因型预测值,研究粳稻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采用2种遗传距离(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8种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偏离度取样法和优先取样法),在25%的取样比例下构建48个核心种质,以筛选出的最佳构建策略进一步比较6种不同取样比例(10%、15%、20%、25%、30%和35%)的构建效果以确定最适宜的取样比例。结果表明,在粳稻核心种质构建中,马氏距离优于欧氏距离。欧氏距离优先取样法下最短距离法构建的核心种质最优。马氏距离偏离度取样法构建的核心种质能较多保存原群体遗传变异。10%是最适宜的取样比例。


利用VITEK2 AES系统鉴定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及耐药性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VITEK2系统是一种新型快速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自动化仪器。AES系高级专家系统,是一种计算机化药敏试验综合分析程序,专门用于对VITEK2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认并根据细菌耐药机制提出抗菌药物治疗建议[1]。药物敏感性测定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越来越多的多重耐药株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准确、快速的药敏检测已成为


BGA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结构及养分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BGA土壤调理剂对土壤体积质量、总孔隙度、团聚体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BGA土壤调理剂能降低土壤体积质量0.7%、使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增加,对增大土壤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都具有明显效果。对7mm以下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且能增强土壤团聚体在水中的稳定性。降低土壤pH,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12.0%、3.1%、5.7%、0.29%、29.2%和41.3%,增加的效果接近PF施肥的效果。
关键词: BGA土壤调理剂 土壤 理化性质 土壤团聚体 养分


盐池四墩子荒漠草原拟步甲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摸清荒漠草原优势昆虫类群拟歩甲科的空间动态变化特征,本文利用陷阱法对盐池四墩子的荒漠草原、人工干扰荒漠草原、半人工干扰荒漠草原、放牧草原4类生境共6个样带的拟步甲昆虫进行了系统研究调查,共采集标本5431头,分属10属20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生境和不同环境因子对拟步甲昆虫空间动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芒草带相对于其他生境拥有更多的拟步甲个体数和物种数,一些典型的荒漠半荒漠拟步甲种类栖于此生境;对荒漠草原适度干扰(半人工干扰荒漠草原)有利于提高拟步甲群落的物种数。此外,结合环境因子对拟步甲空间动态进行分析,这些结果为揭示草原拟歩甲群落的分布特征以及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遮荫对茖葱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长白山茖葱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通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利用CI-340型便携式光合仪研究不同光强下宽、窄叶型茖葱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及叶绿素荧光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条件(遮荫下光强相当于自然光强的50%左右)下,宽、窄叶型茖葱叶片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CO2饱和点(Csp)、CO2补偿点(Ccp)、羧化效率(CE)均下降,表观量子效率(AQY)上升。由黑暗转到强光下,自然光照下的宽、窄叶型茖葱叶片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非光化学猝灭(NPQ)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值,而遮荫叶片则需要较长的时间。


宁夏南部冷凉区覆膜穴播压沙西芹高效低耗栽培技术研究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西芹"加州王"为试材,研究了覆膜穴播压沙西芹栽培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不同灌溉量、不同压沙量、喷施不同微肥对西芹生育期、经济性状以及病害因子的影响,以期为西芹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覆膜穴播压沙栽培模式下该地区西芹最佳种植密度为6万株/667m2,最佳灌溉量400m2/667m2,合理用沙量1m2/667m2,喷施微量元素对西芹抗病性、提高产量影响比较明显,其中使用磷酸二氢钾效果最好,其次是硼肥、锌肥。
关键词: 宁夏南部冷凉区 覆膜压沙 西芹 种植密度 节水灌溉 微量元素


S-诱抗素浸种催芽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提高宁夏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育苗的抗逆性和成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S-诱抗素(福生壮芽灵)对辣椒种子进行浸种催芽试验,研究S-诱抗素(福生壮芽灵)对辣椒幼苗株高、地上部与地下部干鲜重、主根长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经S-诱抗素浸种处理的辣椒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地上部干鲜重、地下部干鲜重与根系活力都优于蒸馏水浸种的对照,其中,植株高度较对照提高19.8%,主根长增加17.5%,地上部鲜重增加16.6%,地上部干重增加33.3%,地下部鲜重增加30.7%,根系活力提高31.4%。但对种子发芽率与幼苗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S-诱抗素的施用明显促进辣椒幼苗的生长,增强辣椒幼苗的根系活力,从而明显提高辣椒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