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63条记录
纳米二氧化锆富集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水中痕量钡(Ⅱ)的方法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热法合成单斜相纺锤形纳米二氧化锆(ZrO2),建立单斜相纺锤形纳米ZrO2富集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水中痕量Ba(Ⅱ)的方法。对Ba(Ⅱ)的检出限为0.007n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0.13%(n=11);系统的研究纳米ZrO2对Ba(Ⅱ)的最佳富集分离条件,在pH 10.0时,纳米ZrO2对Ba(Ⅱ)的吸附率可达99%以上,以2mL 0.5mol.L-1的HCl为洗脱剂,可定量洗脱纳米ZrO2上吸附的Ba(Ⅱ),洗脱率达98%以上;考察了纳米ZrO2对Ba(Ⅱ)的静态吸附容量为196.6μg.g-1、富集倍数可达250倍;通过再生实验、共存离子的影响以及与普通ZrO2的对比实验探讨了纳米ZrO2的性能,并将纳米ZrO2的富集分离性能应用于实际样品中Ba(Ⅱ)的分析,使用ICP-MS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锆 富集 分离 ICP-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软米水稻新品种龙粳3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粳3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龙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沈农265为母本,上育418为父本有性杂交,F1代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具有直链淀粉低、食味佳、产量高、抗稻瘟病、耐冷性强、熟期适中、抗倒伏能力强、广适性强等特点。2012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关键词: 水稻 龙粳38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SSR分子标记技术操作流程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SR分子标记是一种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其多态性高、共显性遗传、检测简单等优点在玉米品种鉴定、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DNA提取、PCR扩增、产物检测是玉米SSR分子标记的技术流程的重要环节。尽管出现了一些能够整合SSR标记流程几个环节甚至是整个流程的实验设备,但这样的仪器常常本身价格昂贵,实验药品、耗材等成本也很高。因此,近年来,科研人员对玉米SSR分子标记技术流程各步骤进行大量的优化和改进,使实验过程更加简化、高效。为此综述了玉米SSR分子标记技术流程的DNA提取、PCR扩增、产物检测3个关键环节,分析认为这一技术流程的发展体现了实验试剂集成化、实验操作标准化、实验流程自动化的总体趋势。

关键词: 玉米 SSR分子标记 技术流程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瓜条长度的遗传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黄瓜瓜长的遗传机制,以2个性状稳定的华北型黄瓜自交系(Ma1×Mj-5)为亲本,构建6个世代(P1、P2、F1、B1、B2、F2)联合群体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群体的瓜条长度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黄瓜瓜条长度遗传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在B1、B2和F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2.28%、18.04%、67.2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90%、35.93%和0;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37.82%、46.03%、32.80%。环境因素对黄瓜瓜条长度的影响较大,该性状适宜高代选择。

关键词: 黄瓜 瓜长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蛋白高水分挤压组织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粮油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高水分蛋白挤压技术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将挤压机作为生物反应器,以此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大豆蛋白、小麦蛋白等植物蛋白原料的高水分挤压组织化技术。在总结过程中,对高水分挤压技术的发展历程、高水分挤压设备、挤压机理、相关的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了植物蛋白高水分挤压过程中蛋白质特性的变化以及相关的挤压系统参数对挤压蛋白产品组织结构的影响,并阐述了这项技术的研究动态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植物蛋白 高水分挤压 蛋白质结构 流变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丰产啤酒大麦新品种—龙啤麦2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啤麦2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从澳大利亚引进大麦资源03-04N27,并用60Co-γ射线处理后进行系选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啤酒大麦新品种。2011年2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大豆根系分布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免耕、灭茬还田和传统耕作条件下大豆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改善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大豆根系发育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免耕、灭茬还田和传统耕作模式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干重均主要分布于土壤剖面0~10 cm深度。在0~10 cm深度内,不同耕作模式之间的根体积密度、根干重密度差异显著,其中免耕模式最低。在10~20 cm深度内,免耕模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最低,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占土壤剖面比例最低。土壤剖面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累加值亦表现为免耕最低,灭茬还田与传统耕作差异不显著。灭茬还田模式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及根干重密度与传统耕作差异不显著,同时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干重的垂直分布与传统耕作间差异亦不显著。土壤机械阻力和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及根干重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机械阻力是限制免耕模式大豆根系发育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免耕 灭茬还田 大豆 根系分布 机械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早熟香稻龙粳香1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稻是一种珍贵的具有天然香味的功能稻和特种稻。龙粳香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花培技术选育的首个长粒、清香型早熟香稻品种,具有品质优良、熟期早、稳产高产、抗稻瘟病、耐寒、活秆成熟的特点。龙粳香1号适合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区三江平原种植。

关键词: 香稻 龙粳香1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舌病病毒群特异性构象抗原表位的初步鉴定及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2 CSCD

摘要:蓝舌病病毒(BTV)是由虫媒传播的非接触性反刍动物急性传染病,OIE将其列为实时通报疫病,我国将其规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可以检测BTV抗体的竞争ELISA方法,为BTV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安全及低成本的技术手段,同时为研究VP7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阻断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抗原表位 特异性 蓝舌病病毒 单克隆抗体 急性传染 动物传染病 蛋白免疫 非接触性 免疫原性 抗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群落组成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的群落组成,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海伦市、黑龙江省克山县和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农场4个采样点,分析了大豆根际自生固氮菌、解磷菌、溶磷菌和硅酸盐细菌的群落组成,解析了促生菌种与地域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的大豆根际土壤中存在大量促生菌,自生固氮菌达到104cfu.g 1,溶磷菌和解磷菌达到105cfu.g 1,硅酸盐细菌达到103cfu.g 1;分离得到具有自生固氮能力的菌株5株,溶磷菌6株,解磷菌7株,硅酸盐细菌4株;自生固氮菌多样性指数在0.94~1.60之间,溶磷菌多样性指数在0.83~1.52之间,解磷菌的多样性指数在1.07~1.67之间,硅酸盐细菌多样性指数在0.52~0.96之间,4个取样点大豆根际促生菌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采用对应分析确定了不同地区的典型促生菌,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特征种为自生固氮菌LLN8(Azotobacter beijerinckia indica),黑龙江省海伦市的特征种为溶磷菌DHS13(Micrococcus),黑龙江省克山县的特征种为溶磷菌DHS19(Pseudomo-nas),黑龙江省红兴隆农场的特征种为自生固氮菌LLN1(A.chrooco-ccum)和溶磷菌DHS5(Azotobacter)。同时明确了LLN2(A.azomonas)、LLN6(Bacillus mucilaginosus)、DHS9(Arthrobacter)、DHSO2(Pseudomonas)、DHSO14(Erwinia)、DHSO17(Corynebacterium)和LSJ21(Bacillus)在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分布较为广泛,这些菌株为研发中国东北黑土区大豆专用型复合生物肥料提供了基础条件。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大豆 根际促生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