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大豆根系分布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蔚刚 1 ; 吴俊江 1 ; 董德健 1 ; 钟鹏 1 ; 王金生 1 ; 周全 2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2.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

关键词: 免耕;灭茬还田;大豆;根系分布;机械阻力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2 年 31 卷 04 期

页码: 80-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免耕、灭茬还田和传统耕作条件下大豆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改善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大豆根系发育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免耕、灭茬还田和传统耕作模式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干重均主要分布于土壤剖面0~10 cm深度。在0~10 cm深度内,不同耕作模式之间的根体积密度、根干重密度差异显著,其中免耕模式最低。在10~20 cm深度内,免耕模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最低,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占土壤剖面比例最低。土壤剖面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累加值亦表现为免耕最低,灭茬还田与传统耕作差异不显著。灭茬还田模式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及根干重密度与传统耕作差异不显著,同时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干重的垂直分布与传统耕作间差异亦不显著。土壤机械阻力和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及根干重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机械阻力是限制免耕模式大豆根系发育的重要因素。

  • 相关文献

[1]1MHQ-210型灭茬还田起垄机的设计与研究. 梁玉成,许剑平,林君堂,谢宇峰,郝剑英. 2021

[2]大豆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盖志佳,刘婧琦,刘爱群,韩德贤,赵桂范,唐晓东,刘伟婷,张敬涛. 2013

[3]有机大豆轮作免耕杂草管理研究进展. 盖志佳,刘婧琦,刘爱群,韩德贤,赵桂范,唐晓东,刘伟婷,张敬涛. 2013

[4]初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大豆玉米产量的影响. 林蔚刚,吴俊江,董德健,钟鹏,王金生,周全. 2010

[5]大豆玉米持续轮作免耕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盖志佳,吴嘉彧,张敬涛,刘婧琦,蔡丽君,杜佳兴,赵桂范,陈磊,吴俊江. 2019

[6]耐低温大豆合农60特性及免耕高产种植技术. 盖志佳,张敬涛,刘婧琦,蔡丽君,杜佳兴,谷维,苗忠文. 2019

[7]免耕秸秆覆盖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张敬涛,刘婧琦,赵桂范,盖志佳,蔡丽君,张伟,郭伟,李春华,刘秀芝. 2015

[8]玉米-大豆免耕轮作体系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蔡丽君,张敬涛,刘婧琦,盖志佳,赵桂范,张伟,龚振平,马春梅. 2015

[9]轮作体系下窄行密植免耕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盖志佳,蔡丽君,刘婧琦,杜佳兴,赵桂范,张敬涛. 2017

[10]不同肥料配比对金红苹果营养生长的影响. 张武杰,高洪娜,卜海东,周文志,刘凤芝,刘春光. 2016

[11]果园内间作草莓技术. 牛爱国,王志英. 1989

[12]水稻育秧棚中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探讨及展望. 赵海红. 2014

[13]生物除草剂新发展及其在大豆田除草上的应用. 刘爱群,刘伟婷,张敬涛,宋洁,许艳丽. 2013

[14]水稻育秧棚在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上的综合利用. 赵海红. 2014

[15]长期免耕秸秆还田对寒地土壤有机碳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蔡丽君,张敬涛,刘婧琦,盖志佳,郭震华,赵桂范. 2021

[16]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淋水技术的抗旱保苗效果及效益分析. 刘玉涛,杨慧莹,王宇先,徐莹莹,高盼,郑旭,于海林,王俊河. 2021

[17]利用水稻育秧棚进行稻草覆盖繁殖马铃薯技术研究. 赵海红,丁俊杰,顾鑫,杨晓贺,李灿东,徐杰飞,王庆胜,李增杰. 2020

[18]免耕种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宋勇,王宇先,赵蕾,徐妍,王冰雪,高盼,徐莹莹,杨慧莹. 2021

[19]免耕栽培不同秸秆覆盖量下土壤温度变化研究. 张敬涛,刘婧琦,赵桂范,盖志佳,蔡丽君,张伟,郭伟,李春华,刘秀芝,赵文军,郑海燕,王庆胜. 2015

[20]绥化地区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薛英会.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