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羊源肠球菌溶血素产生条件的优化
《动物医学进展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了解肠球菌产生溶血素的最佳条件,通过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酸碱度、温度、20 mL/L浓度接种剂量、血清浓度和红细胞浓度等条件下,观察羊源肠球菌溶血素产生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液以2%接种THB,在pH 8.5,40℃静置培养12 h~24 h,溶血能力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早熟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标记对(石K5×新陆早24号)F2群体进行了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并利用(石K5×新陆早24号)F2:3家系进行了纤维相关性状QTL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①F2:3家系的纤维相关性状呈现多基因控制的遗传特点,衣分、麦克隆值存在超亲分离。衣分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存在负相关,与麦克隆值、断裂比强度、伸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②在两亲本间筛选了2 100对棉花SSR引物,共选出多态性明显且重复性好的50对SSR引物。利用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石K5×新陆早24号)F2群体,对50个标记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初步构建了一个包括12个连锁群,34个标记,标记间平均间距18.11 cm,全长615.9 cm的陆地棉和陆地棉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该图约覆盖棉花基因组的12.32%。③复合区间作图,检测到1个衣分QTL,解释衣分变异的76.93%;1个断裂比强度QTL,能解释断裂比强度变异的30.82%;1个麦克隆值QTL,能解释麦克隆值变异的13.57%。
关键词: 陆地棉 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口蹄疫O-AsiaⅠ型双价疫苗母源抗体消长情况的观察
《中国畜牧兽医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母牛在产犊后24 h内采血,犊牛出生后定期采血检测O型、AsiaⅠ型抗体。试验结果表明,犊牛吃初乳后,抗体效价迅速上升,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加,抗体不断下降;犊牛55日龄时,AsiaⅠ型达到保护抗体效价的牛比例为62.5%,75日龄时O型达到保护抗体效价的牛比例为62.5%。
关键词: 奶牛 母源抗体 口蹄疫O-AsiaⅠ型双价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萨福克羊精液低温液态保存效果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萨福克羊精液低温液态保存的效果。[方法]用葡萄糖、柠檬酸钠、乳糖、卵黄为主要成分配制了5种萨福克羊精液稀释液,分别4、81、21、6倍稀释精液并5℃保存,通过观测精子存活时间、有效存活时间、生存指数等指标,筛选出精液保存时适宜的稀释液、渗透压、pH值及稀释倍数。[结果]4倍稀释不利于精液保存,8、121、6倍稀释精液保存效果好(P<0.01),结合母羊受胎率稀释保存倍数以8倍为宜;以葡萄糖3.0 g、柠檬酸钠2.0 g、卵黄10 ml为主要成分的稀释液保存效果优于其他4种稀释液(P<0.05)。稀释液pH值和渗透压与精液越接近保存效果越好。[结论]调整稀释液成分、稀释倍数、pH值、渗透压,可以提高萨福克羊精液低温液态保存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IMMYT普通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及Puroindoline基因等位变异
《麦类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中国小麦种质资源引进、利用和品质改良提供信息,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土耳其育种站提供的192份普通冬小麦新品系为材料,采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试仪、特异引物PCR扩增和改进的SDS-PAGE凝胶电泳方法对其SKCS硬度及Puroindoline基因型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CIM-MYT普通冬小麦以硬质类型为主,但SKCS硬度值普遍偏低,平均值仅为60.7。所调查的192份材料中,硬质麦119份,占62.0%;软质麦49份,占25.5%;混合麦24份,占12.5%。硬质小麦共有4种基因型,分别为PinA蛋白缺失类型(Pina-D1b/Pinb-D1a)90份、Pina-D1a/Pinb-D1b类型27份、Pina-D1a/Pinb-D1d类型2份和Pina-D1b/Pinb-D1d类型1份,以PinA蛋白缺失类型为主,占总数的75.6%。Pina-D1b/Pinb-D1d为Pina和Pinb基因的双突变类型。CIMMYT普通冬小麦籽粒硬度及其Puroindoline基因变异类型和分布的信息能够为中国冬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普通冬小麦 SKCS硬度 Puroindoline基因 等位变异
IGFBP-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中国美利奴羊部分羊毛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遗传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SSCP方法对中国美利奴羊和哈萨克羊中IGFBP-3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与中国美利奴羊部分羊毛性状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在位于内含子1区的一段178bp的扩增产物经SSCP分析后出现了3种基因型,基因型AA、AB和BB及等位基因A、B在中国美利奴羊中的频率分别为0.70、0.24、0.06和0.82、0.18;在哈萨克羊中的频率分别为0.87、0.13、0.00和0.93、0.07。序列分析发现:在该序列的122位碱基表现多态性(g.122G>T)。所研究的两个群体在该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1)。不同基因型对部分羊毛性状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基因型个体在剪毛后体重和净毛率上没有明显差异。AA、AB及BB基因型个体的羊毛伸直长度逐渐变短,其中AA与AB基因型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AA型个体的剪毛量和羊毛密度要明显低于AB型(P<0.01)和BB型个体(P<0.05);羊毛纤维直径则明显高于AB型(P<0.01)和BB型(P<0.05)个体。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羊 IGFBP-3基因 多态性 羊毛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转基因抗虫棉生育特点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新疆棉区已成为中国三大棉区之一,近年来棉铃虫有逐渐蔓延和加重的趋势。为使转基因抗虫棉在新疆有效利用与发展,该文对早熟转基因抗虫棉的生育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前期生长缓慢,中后期生长较快,铃期较长;棉铃发育过程中鲜重达到最大值时间比当地早熟品种(系)晚7d左右,后期棉铃脱水较慢,体积、干重与当地早熟棉品系发育相似,衣分转基因棉稍低;光合速率早熟转基因抗虫棉比当地早熟品种(系)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偏晚,且表现光合速率偏小的现象。基因抗虫棉种植前期以促为主,以增进棉花发育,后期肥水调控必须适当,以免贪青晚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