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花粉对明亮熊蜂蜂群发育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粉作为熊蜂工厂化生产主要蛋白饲料,其来源与质量对雌蜂产卵和蜂群发育有很大影响。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纯杏花粉将明亮熊蜂Bombus lurorum L.蜂王饲喂至蜂王产卵和始见工蜂后,更换为2∶1、1∶1、1∶2的杏花粉∶油菜花粉继续饲喂,测定明亮熊蜂的工蜂出房率、出房时间、成群率和成群时间等。结果表明:在蜂王产卵后更换为不同配比的混合花粉对工蜂出房率(χ2=2.25,df=3,P=0.52)和始见工蜂时间(F=1.75,df1=3,df2=82,P=0.16)均无显著影响;不同花粉处理之间的蜂群成群率差异不显著(χ2=3.56,df=6,P=0.74),但成群时间有显著差异(F=2.47,df1=6,df2=39,P=0.04)。在蜂王产卵后和始见工蜂后更换为杏花粉∶油菜花粉=1∶2的混合花粉在成群时间上有显著差异(t=2.52,df=8,P=0.036)。由于油菜花粉价格比杏花粉便宜,因此建议在人工饲养明亮熊蜂的过程中,在蜂群始见工蜂后更换为1∶1的杏花粉∶油菜花粉进行饲喂。

关键词: 明亮熊蜂 杏花粉 油菜花粉 更换饲料 蜂群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ABA的快速提取方法及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园艺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甲醇︰乙酸乙酯︰甲酸=50︰50︰1的混合液作为提取溶剂,可快速从草莓中提取ABA,整个提取过程可在0.5 h内完成,大大提高了ABA提取效率。建立了一套适合ABA分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体系,其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甲酸=20︰10︰70,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265 nm,柱温30℃,进样10μL。利用建立的快速提取法及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草莓果实(青果、白果、粉红果和红果)的ABA含量,发现其呈上升趋势,至红果期ABA含量达到最高。

关键词: 草莓 脱落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 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型白羽半番鸭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半番鸭肌肉营养品质特性,对大型白羽半番鸭的胸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并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做出评价。结果显示:大型白羽半番鸭胸肌水分含量为75.57%,粗蛋白质为21.79%,粗脂肪为0.96%,粗灰分为1.33%,胸肌氨基酸总量为202.37 mg/g,必需氨基酸为83.20 mg/g,鲜味氨基酸为72.50 mg/g;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均表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缬氨酸;脂肪酸组分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比为1.22;雄性鸭与雌性鸭间胸肌谷氨酸和脂肪酸C16:0差异均显著,脂肪酸C18:2差异极显著。研究表明:大型白羽半番鸭肌肉具有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营养特性。

关键词: 半番鸭 肌肉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N和ORF3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2012—2013年在福建省流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结构蛋白的遗传变异情况,对7株PEDV流行毒株的S、N及ORF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7株PEDV S基因之间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8.6%~99.4%,与attenuated DR13弱毒株和CV777标准株的相似性分别为93.7%~94.1%和93.8%~94.1%;同CV777标准株比较,存在64个氨基酸突变,其中有3个氨基酸较以往国内外流行毒株的变异不一样,为新变异氨基酸,氨基酸的插入和缺失与2008年泰国NPPED2008_2株相似;7株PEDV毒株的N基因和ORF3基因之间核苷酸的相似性分别为96.5%~99.7%和99.7%~100%,与CV777标准株的相似性分别为96.6%~98.0%和96.6%~96.9%。遗传进化树表明:7株PEDV毒株的S基因和ORF3基因与泰国流行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N基因与CV777标准株亲缘关系较近。7株PEDV毒株的S基因和ORF3基因变异程度较大,可能源于泰国及韩国的变异株。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基因 N基因 ORF3基因 变异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泽泻光合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建泽泻叶片光合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建泽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环境因子日变化以及光响应。结果建泽泻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光合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及气孔限制值(Ls)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水分利用率(WUE)呈单谷型曲线。相关性分析表明,建泽泻叶片Pn与主要影响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Gs,Tr,大气温度(Ta)和WUE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RH),Ci和Ls呈负相关。结论建泽泻为气孔限制型阳生植物,Pn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光合有效辐射和蒸腾速率是影响建泽泻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为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及指导建泽泻合理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建泽泻 光合特性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特征分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福建省不同亚型不同源的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non-structural gene,NS)的遗传进化关系及氨基酸变异特征。方法将2011年分离的毒株A/Chicken/Fujian/FZ04/2011(H9N2)(FZ-04株)、A/Chicken/Fujian/FZ11/2011(H9N2)(FZ-11株)的NS基因,与GenBank上登录的1997-2011年福建省不同源不同亚型的AIV毒株及国内外代表株的NS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FZ-04和FZ-11株与福建省AIV的NS基因同源性分别为88.2%~99.0%,88.3~99.4%。福建省H5N1亚型毒株均属于Y439亚群,H9N2亚型毒株均属于Y280亚群。福建仅H5N1毒株的NS1蛋白80-84位有5个氨基酸缺失,且在羧基末端存在ESEV/GSEV两种PL基序,这可能是福建省区分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标志之一。结论 NS基因的特征分析表明,福建省H9N2毒株没有向高致病性H5N1毒株突变的嗜性,为今后进一步分析福建省禽流感病毒的NS基因遗传进化关系及毒力变异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禽流感 NS基因 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翻压紫云英对福建单季稻产量与化肥氮素吸收、分配及残留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紫云英翻压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并提高后作水稻的产量,但是该机理是由于紫云英翻压矿化后提供的氮素还是由于与翻压紫云英后化肥氮素利用率的提高有关尚不清楚,因此,本项目通过连续4年紫云英翻压还田的定位试验与原状土柱模拟及15N示踪,研究了福建单季稻区紫云英压青回田对水稻产量与化肥15N吸收、分配及残留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季稻田间定位试验,设5个处理:1)对照,不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CK);2)不翻压紫云英,常规化肥施用量(100%H);3)紫云英+常规化肥用量(Z+100%H);4)紫云英+60%的常规化肥(Z+60%H);5)只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Z)。常规化肥用量(100%H)为施氮量N 135 kg/hm2,N∶P2O5∶K2O=1∶0.4∶0.7,每年紫云英翻压量为18000 kg/hm2。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种植水稻为每小区20×15丛。于定位试验的第4年,在田间定位试验小区中,采用15N-尿素(丰度10%)示踪法与原状土柱模拟水稻植株的氮素吸收及分配情况。PVC管直径25 cm,长35 cm,其中压入田面下20 cm,每小区埋两个土柱,每个土柱中种植两株水稻。【结果】紫云英年翻压18000 kg/hm2并结合施用100%化肥(Z+100%H),水稻子粒4年平均产量比单施100%化肥(100%H)增产6.5%,同时在18000 kg/hm2的紫云英翻压量下,主作物水稻化肥减量40%(Z+60%H)的产量与100%H的处理基本相当。Z+100%H处理对提高水稻分蘖期植株氮含量最为明显,尤其是茎叶氮含量较100%H提高7.0%,差异显著。虽然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生育期的化肥氮素利用率无明显变化,但Z+100%H处理分蘖期与成熟期植株氮素吸收量分别较100%H提高23.0%与18.0%,说明绿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水稻植株吸收外源氮素,且植株吸收氮的差异主要来自于紫云英矿化的氮源。Z+60%H与100%H处理的分蘖期与成熟期植株氮素吸收量则基本相当。不同施肥处理均有提高土壤全氮含量的趋势;Z+60%H处理的耕层土壤化肥氮素的残留率最高,并显著高于Z+100%H处理。【结论】连续4年翻压紫云英明显提高了福建单季稻区黄泥田的农田生产力,在减少40%常规化肥用量的情况下仍可维持产量稳定。翻压绿肥减肥增效的主要机制之一是紫云英矿化的养分替代了化肥。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 氮肥利用率 15N同位素 氮素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聚合抗稻瘟病基因和抗白叶枯病基因的水稻改良新恢复系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选择三个新育成杂交水稻恢复系闽恢3189、闽恢3229和闽恢6118为受体亲本,以携带抗稻瘟病主基因Pi9的C750和抗白叶枯病主基因Xa23的C682为供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鉴定选择相结合方法,经过多代回交、自交,获得8个导入Pi9或Xa23或Pi9+Xa23的水稻恢复系分子改良系。以19个福建近年稻瘟菌优势菌株和一个白叶枯病强致病菌株P6进行人工接种,结果表明,Pi9或Xa23的导入明显提高了水稻恢复系分子改良系的稻瘟病或白叶枯病抗性。分子改良系及其杂交组合的有效穗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与受体亲本及其杂交组合的相关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异。这些抗性分子改良系有望升级原有受体亲本,在生产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稻恢复系 稻瘟病 白叶枯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Pi9/Xa2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菜田氮、磷积累状况及其淋失潜力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采集460个福建菜田代表性耕层土样,采用土壤测试和土柱渗漏水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菜田土壤硝态氮和Olsen-P含量状况和淋失临界指标及其淋失潜力。结果表明,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为47.4±55.5 mg/kg,Olsen-P含量则为61.7±43.2 mg/kg,其中瓜果类蔬菜种植地土壤硝态氮和Olsen-P含量明显高于叶菜类和根茎类蔬菜种植地。应用双速率转折点建模法,得到氮、磷淋失临界指标X0分别为土壤硝态氮76.3 mg/kg和Olsen-P42.8 mg/kg。淋失临界值相当于或略高于满足蔬菜营养的农学指标。当土壤硝态氮或Olsen-P含量低于X0时,随着其含量增加,渗漏水硝态氮或总磷浓度以线性方式缓慢增加,反之,则以非线性形式急剧增大。土壤硝态氮和Olsen-P含量高于其X0的土样数分别占17.9%和81.3%,表明这些样点具有较高的氮、磷淋失潜力,是氮、磷污染控制的关键地块。瓜果类菜田土壤硝态氮和Olsen-P含量高于其X0的土样数分别占到32.3%和96.3%,淋失潜力明显高于叶菜类和根茎类菜田,是氮、磷污染控制的优先区域。

关键词: 菜田 硝态氮 Olsen-P 积累 淋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2份余甘子核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RAP标记检测资源圃中保存的代表南方湿润分布区(福建、广东、广西)的22份余甘子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8对SRAP引物组合共产生167条扩增带,其中135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8.8%~90.0%,平均为80.8%。分析计算余甘子种质间的遗传相似度(GS),22份材料GS的范围为0.641~0.964。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份种质可分为两大类,其中福建地区15份余甘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41~0.964,广东地区5份余甘子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07~0.952。此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基因型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RAP技术可有效运用于余甘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关键词: 余甘子 SRAP 种质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