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刺葡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其高产原花青素细胞系筛选

植物生理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刺葡萄幼胚为材料,研究不同培养方式、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刺葡萄愈伤组织继代增殖的培养基配方,并对继代保持的培养条件和方式进行优化,同时进行了高产原花青素刺葡萄愈伤组织细胞系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刺葡萄幼胚以平放的方式接种到MS+1.0 mg·L-1 2,4-D或MS+1.0 mg·L-1 2,4-D+0.5mg·L-1 KT的固体培养基上,在黑暗的条件下,能有效的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效率为80%;刺葡萄愈伤组织继代增殖以MS+1.5 mg·L-1 2,4-D或MS+1.5 mg·L-1 2,4-D+0.5 mg·L-1 KT的固体培养基为佳,并且采用此两种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在光照条件下能长期保持旺盛且生长一致的刺葡萄愈伤组织;筛选出了紫红色松脆状的高产原花青素的刺葡萄愈伤组织细胞系,培养35 d后每克鲜样的原花青素含量可达1 671.16μg。

关键词: 刺葡萄 幼胚 愈伤组织 花青素 原花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液不同氮素水平对狼尾草产量、质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的沼液(设N0~N6共7个氮素水平,即每次浇灌折纯氮0、5、10、20、40、80、160kg·hm-2,每45d刈割周期浇灌3次)对"闽牧6号"狼尾草产量、质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剖面全氮及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闽牧6号"狼尾草3个刈割期和全年干草产量均随着沼液氮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6处理全年干草总产量达27.51 t·hm-2,显著高于N0~N5处理(P<0.05)。植株硝酸盐含量、全氮含量和牧草粗蛋白产量也随着沼液氮素水平的提高呈上升的趋势,牧草刈割期的硝酸盐含量为355.1~572.5 mg·kg-1,均低于牧草畜牧利用的有毒限量指标0.25%,牧草粗蛋白产量最高达2459 kg·hm-2(N6处理)。对全年牧草生产的氮素利用率、氮素生理利用率、粗蛋白生产效率、氮素农学生产效率、氮素偏生产力等5个氮素利用效率指标分析可知,随着沼液中氮素水平的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逐渐降低。牧草地全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随着沼液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土层间(0~60c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增加,表明高氮量的沼液可能增加土壤硝态氮淋失的风险。

关键词: 沼液 狼尾草 氮素水平 氮利用率 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肥措施培肥土壤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肥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培肥是维持农业土壤肥力水平最主要的措施之一,藉以补偿由于养分随农产品收获及农作物废弃物(如秸秆)带出农田对土壤养分库亏损造成的影响。如何对农田土壤进行有效培肥,达到既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又使农田土壤保持较高肥力,同时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维护农田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目前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培肥措施与土壤肥力水平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培肥措施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肥力指标、土壤动物肥力指标之间关系的规律,并指出培肥措施与土壤肥力关系方面今后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有机肥的精细化高效化投入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土壤动物学肥力指标的深入研究、土壤长期培肥的土壤生物学过程研究、土壤培肥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研究。本文旨在为通过合理培肥措施来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及维护农田良好生态环境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培肥措施 土壤肥力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土壤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解制备玉米寡肽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高效制备玉米寡肽,本实验对玉米蛋白粉进行超声预处理,以寡肽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复合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6种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筛选出碱性蛋白酶为制备玉米寡肽的最适水解用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制备玉米寡肽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660U/g、底物浓度8.0g/100mL、反应温度57.0℃、反应pH为9.0、反应时间3h。在该条件下制备的玉米酶解产物的寡肽得率为34.34%±0.22%,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在±1%以内。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寡肽得率 蛋白酶筛选 响应面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游离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花椰菜现代育种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可以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降低误选,加快种质资源的创新,游离小孢子培养已逐渐成为花椰菜育种的研究热点。笔者回顾了中国花椰菜的育种历史以及游离小孢子培养情况。着重阐述了影响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基因型、生理状况、预处理、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及其成分、胚状体的发生和胚培养以及小孢子植株的倍性,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与展望,以期对花椰菜的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椰菜 小孢子培养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生态适合度评价

生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通过两年两季单独种植(非竞争)和混合种植(竞争)试验,分析比较抗真菌转基因水稻E121-2-1和E122-2-9与其非转基因受体亲本E32和常规稻粤香占在农艺性状、繁殖能力、花粉活力、种子活力、种子库持久力和自生性等适合度成分上的差异,评价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的生态适合度。结果表明,在竞争情形下,E121-2-1和E122-2-9的株高、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在两年均显著降低或在其中一年显著降低,E121-2-1和E122-2-9农艺性状的竞争能力总体上低于E32和粤香占。E121-2-1和E122-2-9的净替代率在竞争态势下两年均呈下降趋势,其中E121-2-1在其中一年下降显著,而E32和粤香占的净替代率随不同年份升高或下降,但变化不显著。E121-2-1和E122-2-9的花粉萌发率、种子发芽势两年均显著低于E32和粤香占,种子发芽率和田间自生苗率在其中一年显著低于E32和粤香占,种子库持久力与E32和粤香占相比两年均无显著差异。只有E121-2-1和E122-2-9种子的休眠期两年均显著高于对照E32和粤香占。结果说明转四价抗真菌基因水稻E121-2-1和E122-2-9的生态适合度优势不强,其种群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竞争和延续能力不会超越非转基因水稻。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抗真菌基因 生态适合度 生存竞争力 安全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低低糖果脯水分活度模型的建立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低糖果脯的降低水分活度数学模型,采用3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乳酸钠(X1)、Na Cl(X2)和丙三醇(X3)添加量对猕猴桃低糖果脯降低水分活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低糖果脯水分活度的主次因素为Na Cl>乳酸钠>丙三醇,且三者对水分活度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ξ=±2.92%,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 低糖果脯 水分活度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虎奶菇发酵液抑菌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鉴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 CSCD

摘要:为探明虎奶菇发酵液中的抑菌成分,本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指示菌,研究了温度、pH、紫外线、蛋白酶K对虎奶菇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并采用硅胶柱层析及反相中压液相层析追踪分离抑菌活性物质,通过核磁共振并结合相关资料对分离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显示,发酵液抑菌成分对蛋白酶较为稳定,对紫外照射敏感,可在90℃以下、pH1~9的范围内较好的保持其抑菌活性;活性追踪分离得到1个抑菌物质PtrA,经鉴定为2-呋喃甲酸(2-furoic acid)。

关键词: 发酵液 抑菌活性 理化性质 分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直立型密穗基因DEP1遗传转化水稻的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直立型密穗基因dep1导入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中,以期获得直立穗型转基因水稻植株。结果显示已获得209个转基因再生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阳性植株189株,阳性率90.4%;Southern Blot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9R406基因组中,并且在转基因植株后代中能够稳定地遗传和表达。T1代转基因再生植株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部分株系株高降低,穗粒数和实粒数增加,穗长变短,千粒重减小。

关键词: 遗传转化 理想株型 直立密穗基因 籼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Ran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芙蓉李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从芙蓉李叶片中分离得到2个李Ran基因PsRan1和PsRan3,长度分别为984 bp和952 bp。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sRan1和PsRan3均编码221个氨基酸。PsRan1和PsRan3与其他物种的Ran蛋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均具有Ran蛋白的特征结构域,包括与GTP结合与水解有关的结构域、C-末端酸性结构域和影响因子结合结构域。NetPhos2.0Server预测结果表明二者具有10个相同的磷酸化位点。

关键词: Ran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