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茉莉酸和其它激素对巴西橡胶树乳管分化的协同作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01 CSCD
摘要:研究了外源茉莉酸分别和6-苄基腺嘌呤、吲哚乙酸、水杨酸、乙烯丰和脱落酸共同施用对巴西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Mull.Arg)乳管分化的作用。将含这些激素的羊毛脂涂在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的萌条上,用光学显微镜技术检查茎中乳管数目的变化,以及次生韧皮部轴向系统的细胞层数。施用茉莉酸对正在伸长的茎中初生乳管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但不能诱导形成次生乳管。施用茉莉酸对已经停止伸长的茎中初生乳管的分化没有显著作用,但促进次生乳管的形成。对经过一个生长季节的萌条,施用茉莉酸能够促进各个伸长单位茎中次生乳管的分化。单独施用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吲哚乙酸、水杨酸、乙烯丰和脱落酸对乳管分化都没有显著影响。茉莉酸分别与不同浓度吲哚乙酸、水杨酸、乙烯丰共施后,与单独施用茉莉酸比较,对乳管分化没有显著影响。0.08%茉莉酸和0.45%6-苄基腺嘌呤同时施用比单独施用0.08%茉莉酸能诱导形成更多的次生乳管。0.08%茉莉酸和0.53%~0.0053%的脱落酸共施与单独施0.08%茉莉酸比较,诱导形成的次生乳管有减少趋势。采用酶联免疫技术对巴西橡胶树茎中的异戊烯基腺嘌呤水平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橡胶树顶端伸长单位茎中异戊烯基腺嘌呤含量高于基部伸长单位。施茉莉酸后,无论是基部伸长单位还是顶部伸长?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乳管分化 茉莉酸 6-苄基腺嘌呤 脱落酸 吲哚乙酸 水杨酸 乙烯丰 异戊烯基腺嘌呤


橡胶树炭疽病病原菌变异的初步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通过比较来自广东、海南和云南 3个省的 16株橡胶树炭疽病病原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des)在生物学性状、致病力、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 3个方面的差异 ,初步研究了该菌的变异程度。试验结果表明 :这些菌株的菌落生长速率范围为 0 .5~ 1.6cm·d- 1,差异极显著 ;在培养过程中 ,菌落的颜色、产孢量、黑色素量、菌丝的疏密度等形态特征差异明显 ,有的菌株不产生粉红色孢子堆 ,有的则不产生黑色素 ;其对苗圃幼树的致病力存在极显著差异 ;其中 12个菌株的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其相似系数为5 2 %~ 88% ,并在 6 5 %的相似水平上分成 2类。


红麻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脱胶酶的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01 CSCD
摘要:采用一株多粘芽胞杆菌对红麻干皮、鲜皮和鲜茎3种材料在振荡、静置2种发酵体系中脱胶酶的活性变化和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材料在发酵对应时段,振荡系的酶活均较静置系的高,在干皮和鲜皮脱胶过程中,果胶酶活的峰值出现较半纤维素酶活的早,鲜茎则相反,峰值过后酶活变化幅度较小:(2)混合酶系中果胶和半纤维素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pH分别为8.0,4.4;(3)用豆饼粉培养基静置培养24h的粗酶液接种 4.0 mL可在 30 h内完成于皮脱胶。
以西番莲果皮为原料制备LM-果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以西番莲果皮为原料 ,经酸提取果胶后 ,再用碱脱酯制备LM 果胶。主要探讨了碱脱酯的工艺及影响因素 ,得出最适宜条件为 :pH 9 0 ,温度 30℃ ,时间 18~ 2 0h。


CMV-Pf-CP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以黄瓜花叶病毒 (Cucumbermosaicvirus ,CMV )西番莲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CMV Pf CP)为目的基因 ,插入 pBI12 1质粒 35S启动子后 ,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 pBIC ;以子叶和胚轴为外植体 ,初步建立了西番莲转基因体系 ,采用土壤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法进行西番莲转化研究 ,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转基因再生植株。通过对所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PCR扩增检测 ,结果表明CMV -Pf -CP基因已导入西番莲植株中。
关键词: 西番莲 黄瓜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农杆菌介导 转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