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不同磷效率棉花根系形态和磷酸酶活性对供磷强度的响应

棉花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磷效率棉花品种的根系形态和磷酸酶活性对不同供磷强度的响应。【方法】以前期筛选获得的磷高效品种新陆早19号和磷低效品种新陆早13号为材料,通过营养液培养比较不同供磷强度下各品种生物量、磷含量、根系形态和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供磷强度达到50μmol·L~(-1)后,棉花生物量和根系长度不再随供磷强度增加而增加。棉花根表分泌磷酸酶活性随供磷强度增加而急剧下降,营养液实际p H下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植株磷浓度显著负相关。根系形态对供磷强度的响应不敏感,仅在不供磷与供磷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2个品种在磷效率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磷的利用效率上,在供磷强度为0~250μmol·L~(-1)条件下,新陆早19号的磷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新陆早13号。【结论】棉花根系形态特征参数和根系分泌质子与有机酸的数量对供磷强度的响应不敏感。不同磷利用效率品种的发现对于今后棉花节磷增效的生物学潜力与调控途径的研究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实验材料。

关键词: 棉花 供磷强度 磷酸酶 根系形态 磷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硫酸铵对饲料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等氮量情况下,硫酸铵和尿素在为饲料玉米供应氮素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设置4个处理,测定基础土壤有机质、pH、速效N、P、K,饲料玉米成熟期各处理0~20 cm土壤速效N含量,饲料玉米各器官养分吸收量,饲料玉米产量。【结果】处理OPT下速效氮含量最低,处理FT下速效氮含量最高;不同处理下穗轴干物质无显著差异,玉米叶、整株干物质、茎干物质、穗皮和籽粒均有差异;施用硫酸铵肥料能够显著促进饲料玉米对N、P_2O_5、K_2O的吸收;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施用硫酸铵显著促进了饲料玉米对P_2O_5的吸收比例,对K_2O的吸收比例明显低于CF、OPT和OPT处理;不同处理间饲料玉米穗行数、行粒数无显著差异;等氮条件下,施用硫酸铵肥料能够增加饲料玉米产量,全程供氮时能够显著增产。【结论】与尿素相比,在等量供氮条件下,施用硫酸铵肥料能够增加饲料玉米产量。

关键词: 饲料玉米 硫酸铵 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遮阴条件下密度对滴灌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遮阴条件下滴灌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日变化特征。【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以新冬40号为试验材料,在自然光和遮阴50%两个光照处理下分别设置450×10~4(M1)、525×10~4(M2)、600×10~4(M3)、675×10~4(M4)和750×10~4株/hm~2(M5)5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处理对滴灌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值)、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遮阴明显降低了滴灌冬小麦的LAI,但与自然光相比,遮阴处理下SPAD值略有提高。遮阴导致各密度处理冬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胞间CO2浓度(Ci)升高;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明显降低,其降幅依次为4.14%~11.44%、5.76%~9.05%、7.15~22.47%和16.12%~33.54%。【结论】在50%遮阴条件下,M2处理(525×10~4株/hm~2)各项生理指标表现较好,产量最高,为5250.26 kg/hm~2,可供大田生产参考。

关键词: 冬小麦 遮阴 密度 滴灌 光合日变化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覆膜滴灌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为新疆棉花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试验设在新疆玛纳斯县试验站兵湖村五队,选用当地主栽棉花品种中棉297-5为材料,设N 0、90、180、270 kg/hm24个氮水平,于棉花苗期、蕾期、花期、花铃期及吐絮期采集植株样本,分为茎、叶、蕾+花、壳、絮、籽不同器官,测定氮、磷、钾含量,计算棉花主要生育期植株养分吸收、分配、氮素利用特性、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施氮量0~180 kg/hm2,棉花产量及经济效益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棉花产量下降。结合当年棉花和氮肥的价格,求得棉花最佳经济氮肥用量和最高产量氮肥用量143和159 kg/hm2,对应的产量分别是1 634和1 637 kg/hm2,与最高产量施氮量相比,采用最佳经济施氮量在保证棉花产量基本不降低的条件下(为最高产量的99%~100%),可节约氮肥10.1%。施用氮肥可提高棉花各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施氮水平在0~180 kg/hm2,棉花氮、磷、钾素吸收量和后期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过量的施用氮肥使氮、磷、钾素吸收量和后期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下降。氮肥利用率与棉养分吸收、分配趋势一致,以180 kg/hm2处理最高。【结论】综合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等,新疆玛纳斯县中等肥力棉田推荐经济施氮量为143 kg/hm2。

关键词: 棉花 施氮水平 产量 养分吸收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新春31号种子活力与穗位和籽粒成熟度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新春31号的种子活力与穗位、成熟度的关系,分别在花后15d、20d、25d、30d、35d收获穗上部、中部和下部种子,测量种子长、宽、厚、千粒重等性状,并通过发芽实验分析发芽率、幼苗高度、干鲜重等种子活力指标。结果表明,花后35d收获的穗中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最高。在同一部位,随着收获期的延迟,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重、幼苗干鲜重和种子活力指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种子活力指数表现为中部穗位>下部穗位>上部穗位。经逐步回归分析,种子活力与千粒重和籽粒宽度的相关性最好,因此这两个指标可用作筛选高活力种子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 小麦穗位 成熟度 物理性状 种子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AL7对棉花黄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及定殖能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AL7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定殖能力,本文利用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了菌株AL7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将带四环素抗性的pGFP78质粒转入到菌株AL7中,分析了菌株AL7在棉花根围土壤中、根部组织内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菌株AL7对棉花黄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为77.1%。pGFP78质粒转入后对菌株AL7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仍具有游动性和产生物膜。定殖检测结果表明,菌株AL7能够在棉花根围土壤中及根系组织内长期定殖,接种5 d时定殖数量最高,达6×10~6cfu/g土,接种80 d后根围土壤中的定殖数量仍维持在2×10~6 cfu/g,根系组织内的定殖量为6×10~4 cfu/g。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验证,接种7 d后菌株AL7已经进入到棉花根部的中柱鞘细胞,能够在棉花根内大量定殖。

关键词: 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 棉花黄萎病 定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周期与种质特性对南苜蓿初花期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短日照10h、自然日照13h、长日照16h,观察17份南苜蓿种质从真叶展开至初花期的天数,计算其长日照开花促进率(LD-FHR),并运用Sidak方法对南苜蓿初花期性状的因子水平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南苜蓿种质对光周期的敏感度差异较大。来自江苏海安的种质MP-2-14的LD-FHR值为45.56%,显著高于其他种质(P<0.05),表现为光周期敏感;来自浙江温岭的种质MP-1-14的LD-FHR值为11.34%,显著低于其他种质(P<0.05),表现为光周期钝感。光照13h、16h对大多数种质的初花期影响不显著。南苜蓿初花期受种质特性和光周期的显著影响,且二者间存在显著互作,其中光周期对初花期的影响最大,说明不同种质对光周期有特殊的适应性,即不同光周期条件是南苜蓿初花期存在差异的主要外部因素。

关键词: 南苜蓿 初花期 种质特性 光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少数民族农民参与式发展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疏勒县为例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少数民族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及影响因素,为推动农村农户参与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186份实际调研数据,采用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运用logisticISM模型,分析农户参与农村发展的行为。【结果】劳动力人数对农户参与行为有极显著影响,呈正相关关系(P<0.01),农户行政职务、组织化程度、参加产业培训情况、对村发展了解程度、对参与行为的认识和对参与式发展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户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呈正相关关系(P<0.05),农户年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兼业情况、家庭总收入、家庭耕地面积、参与态度对农户参与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该县农户参与发展的程度尚不高。应采取加大教育力度,增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素质;创新多种参与形式,建立相应激励机制;提升村干部管理能力和组织作用;扩大非农就业,实现农户多元增收等措施,促进当地农民参与农村发展。

关键词: 农户行为 参与式发展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分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幼苗生长和离子平衡的影响

干旱区地理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控制试验研究了盐分(Na Cl)处理60 d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幼苗生长和各器官矿质离子吸收、分布和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分对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轻度(50 mol·L~(-1))、中度(100 mol·L~(-1))和重度(200 mol·L~(-1))盐分处理的幼苗株高生长速率、叶面积及各器官生物量分别减小了约30%、50%和80%。幼苗通过改变生物量分配策略,提高根冠比增加对资源的获取和减少体内水分散失,以增强其耐盐性。(2)盐分改变了幼苗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与对照相比,各盐分处理显著提高了幼苗器官对Na~+和Cl-的吸收,抑制了Ca~(2+)、Mg~(2+)和K~+由根向茎、茎向叶选择性运输、降低了幼苗器官对Ca~(2+),K~+,Mg~(2+)的吸收,导致器官离子平衡遭到破坏。幼苗将较多的Na~+积累在叶片,增大了地上和地下的渗透势差,这是胡杨幼苗抵御盐分胁迫的一个有效方式。(3)重度盐胁迫下幼苗增强对Ca~(2+)、Mg~(2+)和K~+的选择性运输,避免高盐胁迫对幼苗更大的伤害。

关键词: 胡杨幼苗 盐处理 离子平衡 离子分布和选择性运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麦后复播大豆适宜滴灌量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随着北疆地区麦-豆两熟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麦后复播大豆加剧了与春播作物的用水矛盾,因此,为缓解农业用水压力,本研究通过设定不同滴灌量,从中筛选出适宜复播大豆种植的灌水量,为复播大豆节水、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以‘黑河43'为试验材料,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设置3000、3600、4200、4800 m~3/hm~2四个灌溉量处理,研究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植株中养分吸收特征的影响。【结果】复播大豆干物质、植株中N、P_2O_5及K_2O的积累均符合Logictic生长函数模型。复播大豆单株干物质重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以灌水量4200 m~3/hm~2处理最高;各处理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均在出苗后49.5 53.0 d,快速积累期为30.3 31.9 d,最大积累速率平均为0.48 g/(plant·d)。不同滴灌量处理大豆植株中N、P_2O_5和K_2O含量随着滴灌量的增加亦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最大吸收速率分别出现在苗后47.1 49.9 d、44.8 45.1 d和44.6 46.1 d,快速积累期分别为31.7 36.4 d、22.2 22.4 d和28.7 31.46 d,最大积累速率平均分别为26.35、8.15和9.30 mg/(plant·d)。滴灌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以4200 m~3/hm~2(W3处理)最高,为3741.23 kg/hm2,分别较3000、3600和4800 m~3/hm~2三个处理增产30.42%、13.98%和8.44%。子粒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蛋白质和脂肪总量以4200 m~3/hm~2处理最高,为53.03%。【结论】适当增加灌水量,不仅能够促进复播大豆植株养分的吸收、积累,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同时还提高了子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总含量。但灌水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及养分的吸收利用,导致产量降低。因此,推荐灌水量为4200 m~3/hm~2作为北疆复播大豆高产、节水的合理灌溉定额。

关键词: 复播大豆 滴灌量 干物质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