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旱地玉米不同耕作覆盖措施的土壤环境及产量效应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冷凉区旱地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缺水、低温冷凉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于2011-2014年采用裂区设计,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阳曲县河村,设置4种不同耕作覆盖处理,研究旱地玉米不同耕作覆盖处理的土壤水、肥、热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1)秋深耕+秸秆还田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明显提高苗期5 cm日平均地温和日最低平均地温,3年平均分别提高1.1和1.3℃.覆膜处理3年平均较不覆膜处理增加苗期5 cm日平均地温和日最低平均地温1.7和1.2℃;2)秋深耕+秸秆还田苗期0~10 cm土壤含水量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平均增加1.9个百分点.3)玉米苗期秋深耕+秸秆还田0~12.5 cm土壤紧实度平均为春旋耕+无秸秆还田的3.0倍,从15.0 cm开始2个处理土壤紧实度基本一致.4)连续3年耕作覆盖处理后,秋深耕+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明显得到改善,其中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磷和全钾都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有显著(P<0.01)增加,增幅分别为5.8%、6.4%和6.1%,覆膜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不覆膜,增幅为8.6%.5)秋深耕+秸秆还田有显著(P<0.01)增产作用,4年平均增加经济产量12.2%,4年覆膜处理较不覆膜处理经济产量平均增加25.3%.所有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覆膜产量最高.6)覆膜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WUE平均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增加5.4%;而不覆膜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WUE平均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增加12.0%.因此,目前适宜该区域的蓄水保墒、增温稳温、培肥地力和高产高效的土壤耕作覆盖措施为秋深耕+秸秆还田+覆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药效试验分析
《粮食科技与经济 》 2019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小麦吸浆虫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小麦而言,小麦吸浆虫的存在无疑给小麦的生长甚至整体收益都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为了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防止小麦吸浆虫的出现,植物性杀虫剂得到了广泛应用,植物性杀虫剂的药效是相关人员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对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药效进行试验分析,指出小麦吸浆虫以及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因素,对小麦吸浆虫防治过程中植物性杀虫剂与化学杀虫药剂的优劣势进行对比,研究植物性杀虫剂防治药效试验,以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运城地区棉花生理性早衰原因及解决办法
《中国棉花 》 2019
摘要:运城市种植棉花历史悠久,是山西省的主要产棉区。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运城高温天数较多,对棉花生长有利;但水分条件较差,多干旱,且降雨多为暴雨、雷阵雨,给棉花的生长发育和采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于棉花种植全面实现机械化来说,更是1个挑战。目前,运城地区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如何在有限的种植面积实现高产高效,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材料CH7034中成株期抗白粉病QTL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因白粉病侵扰而造成产量和品质损失,发掘新抗源、鉴定新位点是小麦品种抗性改良的基础.CH7034是本实验室选育的一份抗白粉病材料.本研究利用芯片技术对CH7034与感病品种SY95-71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群体进行扫描,结合3年成株抗白粉病鉴定数据,鉴定出5个QTL-Pm,之后开发SSR标记对主效位点QPm.sac-2B.1 (表型变异解释率为30.6%~33.6%)进行图谱加密,进一步将其定位在小麦2B染色体长臂683 034 934~703 889 622基因组区段内,侧翼标记为X2BL-NRM12和X2BL-NRM17.本研究结果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抗源和可用于PCR检测的常规分子标记.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白粉病 成株抗性 DArT标记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