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结合态氮对满江红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从超微结构和分子水平上探讨结合态氮对满江红(Azolla)叶腔中以共生藻占优势的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排除外源污染并保留其内生菌的多样性, 采用茎尖组织培养并添加结合态氮等方法, 取得了表面无菌的含藻满江红(AmA)和无藻满江红(AmB).电镜观察揭示, AmB较AmA的萍体表型有某种程度的修饰.AmA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共生藻、内生菌和宿主腺毛及其分泌物组成的生物被膜和藻囊为主要特征, 而AmB的叶腔几乎中空.基于16S rRNA基因和nifH基因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生长于无氮培养液的AmA样品的微生物群落有相当高的多样性, 共有17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 分属4个细菌门, 并有一个以Nostoc azollae为优势的固氮微生物亚群包括草螺菌、根瘤菌和Niveispirillum等.而生长于富含结合态氮培养液的AmB样品的群落多样性明显降低,仅有8个OTU,且以Nostoc azollae为优势的上述固氮微生物亚群全部消失.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调整氮素营养, 可改变宿主植物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 进而改良植物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满江红 蓝细菌 满江红念珠藻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电子显微镜


福建省产粮区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风险
《中国种业 》 2020
摘要:粮食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石,稳定粮食安全供给,既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作为产粮区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风险,以福建省的产粮区清流县为例,对当地粮食安全供给现状和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衡量粮食安全指标比对和全省粮食安全风险局面进行了梳理剖析.据此提出了福建省产粮区应该站位全省粮食安全战备布局,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完善粮食贮备体系建设,健全和提高应急保障能力;重视涉农专业队伍建设,增员进人增强活力;从而理性构建全省区域关联的粮食安全观.


小苍兰新株系红玉的选育
《福建农业学报 》 2020 CSCD
摘要:[目的]选育花色新、适应性好、耐逆性强的小苍兰新品种,优化小苍兰品种结构,满足消费者对新花色小苍兰品种的需求.[方法]2006年3月,以荷兰引进的红色品种Red Lion为母本,以紫色品种Royal Blue为父本进行杂交,2007年3月优选出紫红色目标杂交F1单株R1B1-1,2008–2012年经多代无性系筛选、扩繁,性状稳定,定名为红玉;2013–2015年红玉与双亲进行品比试验,2016年SRAP分子鉴定证实红玉为其父母本的真实杂交后代,2017–2019年红玉进行多点试验.[结果]选育出小苍兰新株系红玉(Freesia hybrida'Red Jade'),该株系在福州、福清、政和等地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植,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花,花期30~40 d;花被片上表面为紫红色(RHS:N74A),花喉部上表面为黄色(RHS:14A);平均叶长41.8 cm、花茎长41.3 cm、花茎粗4.9 mm、分枝数3.9个、主花序长7.2 cm、主花序小花数8.9朵、花径3.9 cm、繁殖系数6.7;适应性好,耐逆性强,适宜在福建无霜冻及具有相似气候条件的地区推广种植.[结论]有性杂交与无性繁殖相结合是小苍兰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


福建省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生物型鉴定与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一种迁飞性的农业重大害虫,2019年入侵我国并暴发成灾。2020年2月调查发现在福建省南部地区(长泰和漳平县)存在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而厘清其生物型情况,有助于认识其种群遗传特征与变化趋势,为草地贪夜蛾下一步的治理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子标记方法,对采自玉米田的35个草地贪夜蛾越冬样本分别进行COI和Tpi基因片段的扩增、测序和比对分析,明确福建越冬种群的生物型和遗传特征。【结果】COI基因序列聚类分析显示福建草地贪夜蛾越冬种群全部为水稻型(与实际寄主玉米不符);而Tpi基因10个关键位点的序列分析表明为玉米型(与实际寄主一致)。【结论】福建草地贪夜蛾越冬群体是一个杂合群体,来源并非单一的水稻型或玉米型。入侵后有进一步进行水稻型分化新风险,对福建及周边省份水稻生产造成威胁。


H146-like鹅嵌杯病毒TaqMan-MGB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检测H 146-like鹅嵌杯病毒(GCV)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H146-like GCV基因组(KY399947)的NS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合成一对能够特异性扩增134 bp片段的特异性引物(GCV-QP3/GCV-QP4)和TaqMan-MGB探针(GCV-Probe),经过反应体系和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H146-likeGCV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当质粒标准品为5.07×102拷贝/μL~5.07× 109拷贝/μL时,荧光定量标准曲线Ct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可达0.995.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水禽常见病毒(如鹅星状病毒、鹅副粘病毒、鹅细小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Ⅰ型鸭肝炎病毒与鸭坦布苏病毒等)的检测均为阴性,仅对H146-like GCV检测为阳性,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检测到的最低质粒标准品为5.07×102拷贝/μL,而常规PCR方法检测该质粒标准品最低为5.07×104拷贝/μL,敏感性高;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6%,重复性良好.对福建省62份疑似临床组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阳性检出率为93.5%(58/62),而常规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72.6%(45/62),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77.59%.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重复性好,在H146-like GCV的快速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鹅嵌杯病毒 RNA病毒 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病毒检测


植物工厂内LED光调控在作物栽培中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植物工厂内LED光调控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进展,总结光质、光照度、光周期3个关键因子对作物(蔬菜、药植、花卉及果树)在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调控.结果表明,光环境因子从多方面影响着作物的生长进程,在作物整个生理周期中起重要作用,总体上红光能够促进植株形态建成,蓝光促进植物营养成分累积,合理的光质调配能够促进作物生长;通过光照度和光周期的调控,可以减少逆境影响,促进形态指标和营养品质改善.本文主要分析不同作物在光调控环境下的响应,为植物工厂中作物光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工厂 LED光调控 光环境 作物栽培 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