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近30年我国谷子生产时空变化与区域优势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谷子营养丰富、生育期短、抗旱耐瘠,谷子种植对优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我国谷子生产时空变化特征与区域优势,以期为优化谷子布局和促进谷子生产发展提供建议与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85—2015年谷子各省、县域生产统计数据,采用产量贡献率、重心迁移、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了我国谷子生产时空变化规律。【结果】30年间全国谷子播种面积由3.318×10~6hm~2减少至7.88×10~5hm~2后回升至8.39×10~5hm~2,单产由1 801.2 kg·hm~(-2)提高至2 342.9 kg·hm~(-2),总产量变化中面积贡献率为80.3%,单产贡献率为18.4%,且单产贡献率逐渐增加。全国谷子生产重心年际间变化较小,优势产区稳定在东北地区中西部、黄淮海平原中北部和北部中低高原区东南部,具体集中在内蒙东部、东北三省与内蒙接壤的县域、河北大部、河南西北部、山东中部、山西大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及宁夏中部。30年间黄淮海平原区、东北地区与西北部分县域单产增加但播种面积大量减少,使该区域表现为单产优势与面积劣势,2000年后北部中低高原区的吉林通榆、内蒙敖汉旗与山西部分县域的播种面积回升。播种面积较大而单产劣势的县域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和山西中北部部分县域。【结论】30年来全国谷子播种面积先减后增,生产集中程度不断增大,优势产区趋于稳定,单产逐步提升。黄淮海地区被夏玉米替代的夏谷较难恢复,东北地区中西部、北方农牧交错区及太行山沿线区谷子生产具有恢复潜力。谷子育种、栽培技术与生产加工机械的进步,对谷子生产提质增效与实现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 谷子 县域 ArcGIS 时空变化 贡献率 重心迁移 比较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抗生素菌渣经SEA-CBS技术处理后的肥料特性
《环境科学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生素菌渣的环境无害化利用处置目前已成为行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有效实现抗生素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开展了经SEA-CBS高效复合资源化利用技术制成的吉他霉素和螺旋霉素菌渣有机肥理化特性研究,并分析了未施肥、施加不同比例的商品肥和菌渣有机肥对苦苣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吉他霉素和螺旋霉素菌渣有机肥的pH分别为6. 59和7. 92,含水率分别为5. 21%和10. 60%,抗生素残留均未检出;吉他霉素菌渣有机肥中w(Cr)、w(Pb)和w(As)相对较高,分别为33. 40、7. 05和1. 57 mg/kg,而w(Cd)(0. 34 mg/kg)和w(Hg)(低于0. 002 mg/kg)相对较低;两种抗生素菌渣有机肥的总养分含量均在5%以上,w(有机质)均大于80%,均符合NY 884-2012《生物有机肥》及NY 525-2012《有机肥料》中的相关限值.植株生长试验研究发现,施加1%和3%的吉他霉素菌渣有机肥时,苦苣的株高、鲜质量和干质量均优于未施肥处理,且株高均大于施入商品肥处理;施加1%螺旋霉素菌渣有机肥下苦苣生长性能优于未施肥情况.研究显示,SEA-CBS技术可有效去除菌渣中残留的抗生素,并实现抗生素菌渣的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 SEA-CBS技术 抗生素菌渣 有机肥 无害化 资源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贮藏对丽蚜小蜂生长发育和扩散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作为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目前已实现了规模化繁育,广泛应用于设施蔬菜粉虱类害虫的防控。该寄生蜂在大面积释放前往往要进行数量储备,因此低温贮藏是实现其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明确丽蚜小蜂蛹期最适贮藏发育阶段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低温贮藏方式对丽蚜小蜂生长发育和适合度的影响,并在温室条件下明确了低温贮藏对其扩散和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丽蚜小蜂的蛹在4℃和8℃下低温贮藏仍可继续发育,解剖低温贮藏后未羽化的丽蚜小蜂发现其死亡主要发生在蛹的发育初期和后期,蛹的发育中期死亡比例最低;贮藏前经历适度的低温诱导(12℃/7 d)可以显著提高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寄生量和成虫寿命(P<0.05);温室条件下未经低温贮藏的丽蚜小蜂主要在1~4 m范围内扩散,而低温贮藏后羽化的丽蚜小蜂主要在1~2m范围内扩散;适度的低温诱导(12℃/7d)同样可以明显提高丽蚜小蜂在温室条件下的寄生率(P<0.05)。研究结果对于更好地发挥丽蚜小蜂在生物防治中的控害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喂粪肠球菌对断奶仔猪粪便与猪舍气溶胶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日粮添加粪肠球菌对猪粪便和猪舍空气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选取254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粪肠球菌.饲喂38 d后,采集粪便和猪舍空气样品,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粪便和猪舍空气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猪粪便及猪舍空气中细菌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所有粪便和空气样品中相对丰度最高,介于65.45%~81.10%之间,但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猪粪便和猪舍空气中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喂粪肠球菌可使粪便和猪舍空气中条件致病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对于养殖对象和饲养工人健康以及周边生态环境都具有有益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污泥堆肥微生物菌剂的筛选优化及应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菌糠腐熟物中分离纯化12株长势良好的菌株,经16SrDNA测序分析,鉴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将其中长势最好的一株命名为链霉菌P9。通过单因素实验及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对链霉菌P9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得到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蔗糖10g/L,蛋白胨+酵母粉25.0g/L,MgSO_4·7H_2O 0.075g/L,KH_2PO_40.3g/L,K_2HPO_40.6g/L。将最佳培养基配方下制得的链霉菌P9发酵液用于污泥好氧堆肥,接种量分别为0(对照组CK)、0.5%(质量分数,下同)、1.0%、1.5%。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0.5%时,堆体最高温度可达61.0℃,高温期维持12d,堆肥效果程度优于CK组(堆体最高温度58.1℃,高温期维持9d),接种量为1.0%、1.5%时污泥堆肥进程反而被抑制。堆肥结束时,堆体上清液的种子发芽指数均在70%以上,说明堆体物料基本腐熟无毒。可见,采用链霉菌P9发酵液作为微生物菌剂促进污泥好氧堆肥是可行的,接种量宜为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逆透视变换的条播作物早期作物行识别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条播作物田间作业的对行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作物行检测方法.首先通过选取透视图像中底部区域进行垂直投影,获得透视图像中作物行的边缘点并进行逆透视变换,然后基于逆透视变换算法消除图像几何失真,利用骨化算法求取逆透视图像中作物行的骨架线交点集,在逆透视变换图像中根据边缘点对骨架线交点集进行划分,最后对交点集分类后的作物行进行拟合,以获取不同的作物行.通过对300幅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小麦作物行图像进行识别试验,其行识别拟合结果表明:作物行拟合的平均误差为2.136 7°,标准差为1.024 3°,平均耗时为0.364 7 s,能够满足实时工作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鸡禽杆菌外膜囊泡提取及成分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副鸡禽杆菌外膜囊泡(OMVs)的构成,提取A型副鸡禽杆菌的OMVs,纯化并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检测其内毒素含量和DNA含量,分析其是否具有血凝活性,测定OMVs蛋白含量,并用质谱法分析了OMVs的蛋白组成成分.结果显示,副鸡禽杆菌的OMVs呈球形、泡状,直径为20 nm~300 nm,含有内毒素和少量核酸物质.该OMVs不能凝集鸡红细胞,Western blot结果表明,OMVs蛋白与该菌外膜蛋白单克隆抗体有阳性反应,构成OMVs的蛋白分子质量大多集中于65 ku和13 ku处,蛋白成分主要有ATP依赖性RNA解旋酶等多种功能酶、铁链霉素B受体、膜蛋白等结构成分和一些未知功能的假定蛋白等,为进一步分析副鸡禽杆菌外膜囊泡在致病和免疫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市典型有机设施蔬菜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生态毒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北京市典型有机设施蔬菜基地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法,选取北京市5个有机设施蔬菜基地中125个土壤样品和77个蔬菜样品进行了Pb、Cd、Cr、As和Hg含量的检测、统计分析与评价,对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了重金属在蔬菜中的迁移规律,并结合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采用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由于蔬菜摄入导致的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5个设施蔬菜基地中有极少数土壤样本Cd含量超标,有极少数叶菜样本Cr含量超标,其他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污染指数评价表明5个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排序为:基地5>基地1>基地3>基地2>基地4,主要由土壤Cd累积所致.土壤重金属与理化性质相关性表明,5种重金属含量都受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较大.总体上,5种重金属在土壤-蔬菜中迁移能力排序为:Cd>Hg>As>Cr>Pb,在不同类蔬菜中的富集系数排序为:叶菜类>茄果类>瓜果类>豆菜类.5种重金属造成的目标危害系数大小依次为:Cd>Pb>As>Hg>Cr,不同类蔬菜的综合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值排序为:叶菜类>茄果类>瓜果类>豆菜类,所有蔬菜单一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和复合危害系数都远小于1,说明单一重金属和复合重金属污染对成人和儿童都没有明显的负面健康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啶胺在大葱和小葱上的残留与安全性评价
《食品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氟啶胺在大葱和小葱上使用后的消解趋势和残留情况,2017年在北京、山东、内蒙古、江苏、四川和宁夏开展了氟啶胺39.5%(体积分数)悬浮剂在葱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样品用乙腈提取,采用N-丙基乙二胺、石墨化炭黑和十八烷基碳混合分散吸附剂净化,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进行氟啶胺残留与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氟啶胺在大葱上的降解半衰期为1.2 d,在小葱上的降解半衰期为8.7 d;在大葱上的最终残留量为<0.010~0.308 mg/kg;小葱上的最终残留量为0.100~5.738 mg/kg.中国未制定氟啶胺在大葱和小葱上的食品安全限量标准,欧盟、日本、韩国规定氟啶胺在葱上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标准分别为0.01、0.1、3.0 mg/kg.参照欧盟和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标准,氟啶胺在我国大葱和小葱上的残留量不安全.中国应加快制定氟啶胺在大葱和小葱上的食品安全限量标准,本研究为氟啶胺在葱上的安全使用和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制定提供支持.
关键词: 氟啶胺 大葱 小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京花12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京花12号是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的常规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京冬23/京冬17。亲本均为本单位选育。京冬23是节水小麦品种,京冬17是具有高产、稳产性能的品种。组合配置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接种F1代的花药培育而成。2012年秋播升入品比,代号京农12-79。2013-2014年参加北京市预试,2015-2017参加北京市区试节水组和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试,2018年完成北京市区试和国家区试程序,同年通过品种审定;审定编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