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花铃期高温胁迫对海岛棉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明花铃期高温胁迫持续时间对海岛棉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影响,为海岛棉选育耐热品种及丰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岛棉品种‘新海43号’(XH 43)和‘新海49号’(XH 49)为材料,采用田间搭设塑料棚的方式进行高温胁迫处理,在花铃期高温胁迫3 d(H3)、6 d(H6)和9 d(H9),以大田自然状态为对照(CK),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研究高温胁迫对海岛棉各器官干物质积累、成铃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花铃期不同时间高温胁迫降低了海岛棉地上部干物质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均降低。但在盛花后40 d,H6和H9处理茎秆和叶片干物质量显著高于对照;高温胁迫显著降低棉铃的干物质量,但延长了棉铃干物质积累的时间,XH 43和XH 49在高温胁迫后棉铃快速积累终止期分别延长5~14 d和1~10 d;不同时间高温胁迫使单株结铃数、单铃质量和衣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相比,XH 43和XH 49籽棉产量分别下降11.4%~27.3%和12.0%~44.4%。花铃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中部果枝的成铃率及双铃率,导致植株的单株结铃数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XH 43和XH 49单株结铃数分别减少21.6%~28.9%和16.6%~34.7%。而H6和H9处理使上部果枝的成铃率及双铃率显著增加,上部果枝铃数增加;高温胁迫后XH 49各器官干物质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幅度均大于XH 43,表明高温胁迫对XH 49影响更大。[结论]花铃期短期高温胁迫限制了棉铃的生长发育,导致最终产量显著下降。但后期营养器官干物质量显著升高,促进生殖器官生长,从而补偿部分产量损失。

关键词: 海岛棉 高温胁迫 干物质 成铃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鹰嘴豆脂肪酸组成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6份鹰嘴豆标准品种为材料,测定鹰嘴豆种子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在粗脂肪中的质量分数,系统分析不同类型、不同来源鹰嘴豆种子中脂肪酸质量分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鹰嘴豆种子中脂肪酸质量分数差异显著,同一类型不同鹰嘴豆品种中脂肪酸质量分数也有显著差异.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11.49%~33.36%,平均14.19%;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占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65.10%~88.51%,平均86.00%.其中油酸质量分数为17.08%~45.0%,平均32.71%,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2.002;亚油酸油酸质量分数为40.27%~63.17%,平均51.15%,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8948;亚麻酸质量分数1.51%~3.73%,平均2.25%.相关性分析表明,在鹰嘴豆种子脂肪中,油酸质量分数与亚油酸、亚麻酸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07**,-0.8661**),亚油酸质量分数和亚麻酸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49**).

关键词: 鹰嘴豆 脂肪酸 油酸 亚油酸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对伊犁河谷旱地农田土壤物理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摘要:为探讨耕作方式对新疆旱地农田土壤物理性质及小麦生长的影响,在免耕、传统耕作和深松3种耕作方式下,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烘干称重测得新疆旱地农田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土壤三相比值及小麦产量数据。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三相比R值和产量表现出一定差异。相比于免耕,传统耕作和深松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改善了土壤三相比例,尤其深松处理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显著改善。小麦产量以深松处理最高,分别比传统耕作、免耕增加20.71%、24.28%。因此,深松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小麦产量提高。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深松 土壤物理性质 旱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遗传演变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遗传演变规律,提高小麦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新疆春小麦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春小麦90K芯片开展新疆春小麦育成种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新疆春小麦育成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2.005,变幅为1.902~2.18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穗粒数与育种年代呈极显著正相关。新疆春小麦品种选育主要是通过常规杂交育种、杂交辐射诱变育种、引种3种方式。利用小麦90K芯片将新疆春小麦育成种划分为3个类群,显示了各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论】新疆春小麦育种遗传基础薄弱、遗传多样性逐渐散失,新疆小麦育种应加强资源收集与利用,扩大育种亲本选择,提高品种变异的丰度和广度,以多抗、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聚合育种,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关键词: 春小麦 育成品种 遗传多样性 90K芯片 遗传演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对枸杞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化肥、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枸杞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为改善枸杞品质及提升枸杞园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化肥、50%化肥配施有机肥和50%化肥配施不同生物有机肥共4个处理,测定化肥减施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枸杞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枸杞产量比对照增加3.6%~7.4%,差异不显著;枸杞可溶性固形物、百粒重、枸杞多糖、总糖含量分别提高9.6%~9.4%、10.5%~20.2%、29.8%~50%、41.8%~60.2%;土壤pH值降低7.2%~8.6%,有机质含量提高26.8%~31.8%,速效氮磷钾分别提高27.7%~41.6%、26.3%~34.2%、26.9%~33.3%;细菌数量显著上升,真菌数量显著下降。【结论】化肥减施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枸杞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升枸杞品质和土壤养分,并可明显优化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

关键词: 枸杞 生物有机肥 产量 品质 土壤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株新疆胡杨林昆虫病原线虫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新疆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新疆天然胡杨林中昆虫病原线虫(EPNs)进行分离、鉴定并测试其杀虫活性,为胡杨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选择。为新疆天然胡杨林中EPNs资源挖掘和基于EPNs的胡杨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资源储备和奠定研究基础。【方法】利用经典方法,诱导及富集EPNs、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相结合鉴定,以及不同剂量杀虫测试分析其种属及生物学特性。【结果】在新疆天然胡杨林中存在EPNs,采集地检出率达25%。线虫18S rDNA系统发育树分析其在进化关系上与Steinernema litorale strain Pak.S.P.7进化关系最近,获得基因登录号No:MK416208;形态学表明其与Steinernema litorale模式株大部分特征值基本吻合,主要区别在于第1代雄虫:体长略长(1 461.01μm)、排泄孔至头部距离短(86.98μm)、交合刺短(69.49μm)、D%(60.45)与SW%158.21值小于模式株;侵染期幼虫:体长(885.88μm)和尾长(74.81μm)短、E%(83.88)值大。共生细菌16S rDNA系统发育树分析与Xenorhabdus bovienii strain Zakharovo的进化距离最近。杀虫分析表明,在160IJs/Gm (Galleria mellonella)及其以上处理组36 h之内校正致死率达到100%;对黄粉虫60 h内40IJs/Tm (Tenebrio molitor)及以上剂量校正致死率超过50%,160IJs/Tm及以上试验组校正致死率超过75%。【结论】在新疆天然胡杨林中发现有EPNs的分布,Steinernema litorale在采集地是优势种,同时其具有较强的杀虫能力。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胡杨林 海滨斯氏线虫 分离鉴定 杀虫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牧草盲蝽对5种寄主植物的行为反应及其种群动态

新疆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牧草盲蝽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选择行为反应,分析其在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为筛选棉田牧草盲蝽诱集植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牧草盲蝽成虫(雌虫和雄虫)对红花、龙葵、木地肤、反枝苋和棉花的选择行为反应,并利用目测法对5种寄主植物上的牧草盲蝽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牧草盲蝽雌、雄成虫偏好选择木地肤、红花和棉花。5种寄主植物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平均密度差异显著。其中,木地肤中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平均数量最多,显著高于红花、龙葵、反枝苋和棉花;其次为红花。调查时间、寄主植物种类以及调查时间与寄主植物种类的密度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种群密度。【结论】红花可作为棉田牧草盲蝽潜在的诱集植物。

关键词: 牧草盲蝽 寄主 种群动态 行为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农村科技 2020

摘要:种植青贮玉米不仅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还可提高农户收益。本文从土壤耕作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吐鲁番盆地早熟哈密瓜新品种(系)引种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通过引进比较8个哈密瓜新品种(系)在吐鲁番盆地早熟哈密瓜产区的适应性,观察、测定其生育期的生理特性指标,筛选出适应吐鲁番地区露地膜下滴灌栽培的哈密瓜新品种(系)。结果表明,哈密瓜新品系M13031-1和园密18号综合表现较好,较适合吐鲁番市哈密瓜小范围推广示范。

关键词: 哈密瓜 品种 引进 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粳稻审定品种氮效率类型的鉴定

杂交水稻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对3个施氮水平下的6个新疆粳稻审定品种8项性状指标进行考查和分析,划分各品种的不同氮效率类型,为氮高效水稻品种的筛选和指标鉴定提供依据。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粳稻品种各性状的相对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就各性状的平均值而言,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在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就氮效率综合值而言,不同施氮水平间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依据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氮效率综合值,将各品种划分为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高氮高效型和氮低效型4种氮效率类型。新稻41号为氮高效型;新稻36号和新稻45号为低氮高效型;新稻11号为高氮高效型;新稻44号和新稻47号为氮低效型。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可作为新疆粳稻品种成熟期氮高效评价的关键鉴定指标。

关键词: 粳稻 新疆 氮效率综合值 氮效率类型 鉴定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