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107条记录
核桃蛋白/肉苁蓉多糖稳定白藜芦醇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核桃蛋白/肉苁蓉多糖(walnut protein/Cistanche deserticola polysaccharide,WP/CDPS)复合纳米颗粒,以粒径、多分散性指数、Zeta电位为指标,对纳米颗粒和Pickering乳液进行研究。探究WP/CDPS质量比对Pickering乳液的界面张力、贮藏稳定性、热稳定性、包埋率、微观结构以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PS比例的增加,WP/CDPS复合纳米颗粒的Zeta电位逐渐从-22 mV降低到-37 mV,其中WP与CDPS质量比为1∶1时的Pickering乳液(C1W1R)粒径最小(5.927μm),界面张力最低(11.88 mN/m),且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经过480 h贮藏后,乳化层比例为95.6%,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过程中,C1W1R的Pickering乳液粒径随温度的变化最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WP/CDPS可有效包埋白藜芦醇(resveratrol,RT)。WP/CDPS复合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对RT的包埋率超过85%,均高于核桃蛋白乳液,贮藏35 d后的RT包埋率仍达到92.9%。由WP/CDPS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为功能性食品等相关行业中RT的稳态输送提供了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替代品。

关键词: 核桃蛋白 肉苁蓉多糖 白藜芦醇 Pickering乳液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采后冷链流通过程品质劣变及活性氧代谢规律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双孢蘑菇采后冷链流通过程中子实体品质劣变及其活性氧代谢的变化规律。本试验对双孢蘑菇子实体在采后预冷、冷链运输过程及模拟低温货架期的感官品质、主要生理指标及活性氧代谢情况进行动态测定,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探究品质劣变与生理指标及活性氧代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冷链流通过程中,双孢蘑菇在预冷及冷链运输过程中品质变化不大,而在模拟超市低温货架期(12℃±1℃)贮藏期间出现品质逐渐劣变。在第3天出现呼吸高峰,之后其感官品质迅速下降,主要表现为萎蔫、褐变、开伞、质地软化等。同时,其生理指标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下降,相对电导率(RC)、总酚(TP)、丙二醛(MDA)、O2·-和H2O2的含量及活性氧(ROS)代谢相关酶活性呈动态上升的趋势。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双孢蘑菇采后褐变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且褐变受到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其中褐变与多酚氧化酶的相关性最高(R2=0.95),失重率(WL)与丙二醛含量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R2=0.90)。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ROS不断积累,而抗氧化酶系中虽然PPO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而总抗氧化能力呈下降趋势,导致其贮藏品质劣变加速。根据这些规律可更准确预测双孢蘑菇货架期,并为采后冷链流通与货架销售期间品质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冷链流通 品质劣变 相关性分析 生理变化 活性氧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ω-3和ω-6脂肪酸均衡型南瓜籽-亚麻籽混合油精炼前后理化品质和氧化稳定性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籽用南瓜籽为原料、新疆特色油料作物亚麻籽为辅料,采取两者先混合后压榨方式制备ω-3和ω-6脂肪酸均衡型南瓜籽油(混合压榨油)并进行精炼,以直接调和油为对照,研究两者精炼前后理化品质、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及氧化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混合压榨油和直接调和油的精炼油较毛油在理化品质上显著改善(P<0.05),质量指标都达到食用油国家标准要求,混合压榨油毛油的理化指标与直接调和油的毛油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精炼油同样如此。精炼前后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总生育酚、总酚含量和氧化稳定性变化较大,与毛油相比,精炼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与直接调和油相比,混合压榨油的毛油和精炼油的总生育酚、总酚含量均更高,氧化稳定性更佳(P<0.05),这表明混合压榨油与直接调和油相比更具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南瓜籽油优质产品的市场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南瓜籽油 亚麻籽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 混合压榨 氧化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S-SPME-GC-MS/MS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涪陵榨菜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涪陵榨菜在"三腌三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情况,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与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探讨了涪陵榨菜在自发酵过程中挥发性代谢物的变化及其显著差异代谢途径.结果表明,不同腌制阶段榨菜中共检测到62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类、酯类、杂环化合物、萜类、醛类、酮类、醇类、芳烃、酚类、胺类、含硫化合物、酸类、卤代烃、含氮化合物等.不同腌制阶段榨菜中差异显著挥发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一腌阶段与对照组的特有差异挥发性成分为157个,二腌与一腌阶段组的特有差异挥发性成分为28个,三腌与二腌阶段组的特有差异挥发性成分为1个.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差异挥发性成分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包括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二萜类生物合成、单萜类生物合成、咖啡因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等.本研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分析了发酵榨菜的特异代谢产物,可为涪陵榨菜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涪陵榨菜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非靶向代谢组学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压静电场结合高湿解冻对羊肉保水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低压静电场结合高湿解冻对羊肉保水性的影响,以宰后成熟24 h羊后腿肉为原料,将其置于-18℃冰箱中冷冻24 h后解冻,对比分析低压静电场结合高湿解冻(电流0.2 mA、电压2 500 V、4℃、相对湿度98%)与其他3种解冻方式冰箱解冻(4℃、相对湿度55%)、低压静电场辅助解冻(电流0.2 mA、电压2 500 V、4℃、相对湿度55%)、高湿解冻(4℃、相对湿度98%)对羊肉解冻速率、保水性、水分分布、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溶解度、表面疏水性,蛋白质二级及三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解冻方式中,低压静电场结合高湿解冻解冻时间(519 min)最短,解冻损失率(3.37%)、蒸煮损失率(30.60%)、羰基含量(3.85 nmol/mg)、表面疏水性(21.90μg)最低,不易流动水相对含量(97.96%)与新鲜肉(98.44%)最接近,总巯基含量(28.55 nmol/mg)及溶解度(29.98%)最高,且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最稳定,说明低压静电场结合高湿解冻不仅能够缩短解冻时间、有效抑制蛋白质氧化变性、减少汁液流失,且经过该处理的羊肉蛋白水合能力最高,保水性最好。

关键词: 羊肉 保水性 低压静电场 高湿解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侧排式棉秸秆还田及残地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的设计与试验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适应新疆棉区残膜污染治理"遏制增量"的需要,改善秋后残膜回收机存在的功耗高灰尘大、残膜回收率不高、卸膜距离短、膜秆分离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了侧排式棉秸秆还田及残地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同时完成棉秸秆粉碎侧向抛洒还田、残地膜捡拾、膜杂分离、收集压缩、卸膜集堆等多项作业.该机具通过螺旋搅龙将粉碎后的棉秸秆输送到膜间交接行;采用限深尾轮随地仿形,确保根茬高度稳定,并实现残膜捡拾弹齿入土深度稳定;运用风力清杂,在捡拾残膜的过程中实现二级清杂,降低回收后残膜的含杂率;通过输送装置对回收后的残膜进行压实,提高装载量.对主要工作部件进行设计和分析,阐明了拾膜、卸膜、残地膜压缩的功能原理,确定了主要部件结构和工作参数.运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具最佳作业参数如下:机具作业速度为1.09 m/s、留茬高度为9.37 cm、弹齿入土深度为4.07 cm,棉秸秆粉碎合格率、拾膜率和残膜含杂率为96.20%、88.48%、12.00%.以圆整后的作业参数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为棉秸秆粉碎合格率94.83%、拾膜率87.26%、残膜含杂率12.23%,试验结果表明:棉秸秆粉碎合格率、拾膜率和残膜含杂率与理论优化值误差分别为1.4%、0.3%和1.9%.研究方法和成果可为相关装备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残膜回收 秸秆还田 设计 清杂 联合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单光子计数激光雷达的恒虚警检测研究

中国激光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围绕光子计数激光雷达在噪声背景下的目标检测问题,利用其回波雷达信号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降噪预处理方法,继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恒虚警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在目标回波较弱时自适应地对不同宽度的回波进行检测,同时能够保持较高的检测概率。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信号检测方法,本文所提方法的检测性能更优。实验结果表明,在噪声较强或回波信号较弱的情况下,所提检测方法依然可以以较高的检测概率检测到目标。相比当前的检测方法,在相同信噪比环境下,所提检测方法可使目标的平均检测概率提高40%。

关键词: 量子光学 激光雷达 单光子计数 目标检测 恒虚警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适配体识别-纳米金比色法快速检测苏丹红

分析试验室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苏丹红Ⅲ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元件,以无标记的纳米金为颜色指示剂,NaCl溶液作为纳米金聚集诱导剂,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苏丹红可视化比色检测方法.对适配体浓度、NaCl浓度、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性进行评估,将其应用于食品中苏丹红Ⅲ的快速检测,并与国标法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在适配体浓度100nmol/L、NaCl浓度40 mmol/L、反应时间10min等最优条件下,纳米金吸光度比值(A620/A520)与苏丹红浓度在1.8~57.6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81),方法检出限范围0.76~1.12ng/mL,裸眼可视化检出限为7.2ng/mL,检测时间为12min.特异性分析显示,本方法对苏丹红Ⅰ,Ⅱ和Ⅳ有交叉反应,表明可以用于检测苏丹红Ⅰ~Ⅳ.食品中苏丹红Ⅲ加标回收率为82.1%~94.7%,相对标准偏差3.9%~7.7%,与国标方法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该方法适用于批量样品中苏丹红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苏丹红 适配体 纳米金 比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组合型孔轮式玉米精量穴播器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新疆现有夹持式穴播器易空穴,充种性能还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结合型孔轮式穴播器和阶梯形型孔对种子适应性强的特点,设计一种组合型孔轮式玉米精量穴播器,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型孔与取种块间相对运动模型,分析其相对位置对充种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影响排种性能的参数及范围,完成组合型孔和齿板的参数设计.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并缩小关键参数范围,以型孔方向角、型孔位置角、穴播器转速为试验因素,以排种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得到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间的数学模型,应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最佳参数为:型孔深度12.3 mm,型孔方向角20.3°,型孔位置角44.7°,穴播器转速40 r/min,此时排种合格指数89.12%,重播指数7.30%,漏播指数3.87%.在最优参数组合下进行台架验证试验,合格指数为91.14%,重播指数4.23%,漏播指数4.63%.土槽试验结果表明,穴播器前进速度为3.38 km/h时,排种合格指数为92.53%,重播指数为3.54%,漏播指数为3.93%,较夹持式穴播器排种合格指数提高了 2.53个百分点.

关键词: 组合型孔轮式;玉米精量穴播器;参数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病害棉田产量损失估算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对棉花黄萎病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估算,为棉花黄萎病预防和防治提供依据。对病害棉田进行调查,获取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及地面产量损失数据,利用相关系数法及灰度值标准差法分别筛选识别病害棉株的最佳植被指数、最佳波段组合;基于筛选的结果建立棉田综合影像(最佳波段组合与差值植被指数综合影像),利用支持向量机径向基核函数分类法对病害棉田原始影像和综合影像进行产量空间分布分析及产量损失估算。结果表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识别病害棉田的最佳植被指数、最佳波段组合分别是差值植被指数(相关系数为-0.86)、波段B3(550~10 nm)、B5(656~10 nm)、B8(800~10 nm)的波段组合(B3-B5-B8)(最佳指数因子为153.44);综合影像较原始影像更能准确识别病害棉田产量空间分布情况(总体精度为96.64%,Kappa系数为95.61%),不同病害严重度(健康b0、轻度b1、中度b2、重度b3、极严重b4)对应棉田面积比例分别为7.81%、23.78%、29.20%、13.92%、17.43%;综合影像对病害棉田产量损失量估算效果最好,不同病害严重度(b0、b1、b2、b3、b4)对应棉田产量损失率分别为0、22.80%、31.32%、49.02%、76.33%,预估籽棉损失量达4 260.01 kg,损失率为49.16%,皮棉损失量达2 267.18 kg,损失率为54.51%。与病害胁迫棉田产量损失估算值相比,实际棉田籽棉损失率高6.28%,皮棉损失率高4.48%。病害胁迫棉田产量估算值与实际棉田收获值差异不显著,能够准确实现病害棉田产量损失估算。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机遥感监测作物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棉花 无人机 病害 多光谱影像 产量损失 估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