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应用GGE双标图评价谷子区试品种稳产性及试点代表性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GGE双标图法对2010年国家谷子区域试验(早熟组)9个品系8个试点的产量稳定性和试点代表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大同33号、9931-2-1-2、张杂谷6号属于丰产、稳产性都较好的品种。大同33号在西吉、大同、会宁、原州4个试点表现最好;A2-2241在榆林、张家口、赤峰3个试点表现最好,2003-929在呼和浩特最好,原产地育成品种基本上在当地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西吉试点是既有区分力又有代表性的试点,呼和浩特和张家口试点的区分能力较强,但代表性一般,会宁、原州、大同、赤峰试点是有代表性的试点,但对品种的区分能力有限。
关键词: GGE双标图 谷子 区域试验 产量稳定性 试点代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缺硼对绿豆叶片光合特性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以绿豆为指示植物,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缺硼对叶片光合功能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以明确缺硼是否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在绿豆第二片真叶出现后的第二天,一半植株供给50μmol/L硼(高硼),另一半植株供给0.2μmol/L硼(低硼),在叶片生长过程中动态监测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缺硼对叶片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缺硼降低了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但对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没有影响;缺硼提高了气孔限制率(Ls)。虽缺硼降低了Pn,但提高了叶片中可溶性糖,特别是葡萄糖和淀粉的含量。本研究结果表明缺硼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非是由于碳水化合物缺乏的缘故,而是因降低库活力导致了Pn的降低。
关键词: 缺硼 光合 叶绿素含量 气孔交换 碳水化合物 绿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除草剂加倍玉米单倍体的效率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比较3种除草剂加倍玉米单倍体的效率,提出了利用除草剂加倍玉米单倍体的新方法。以先玉335、中农大4号和8607×8609三个基因型诱导的单倍体籽粒为材料,利用20、40、80和160μmolL1浓度的甲基胺草磷、炔苯酰草胺和氟乐灵作为加倍药剂,在单倍体植株生长到三叶期和五叶期时,用滴心法处理幼苗,选择有花粉的单株自交,收获后调查果穗加倍率;采用细胞学方法观察单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和花粉的活性。结果表明,20~160μmolL1的3种除草剂对玉米单倍体加倍均有效果,加倍率在3.42%~26.32%之间。甲基胺草磷、炔苯酰草胺和氟乐灵的加倍率分别为4.29%~26.32%、3.85%~20.81%和3.42%~17.61%;其中80μmolL1甲基胺草磷的加倍效果最佳,使用80μmolL1甲基胺草磷处理3个杂交种的单倍体,平均加倍率分别为25.02%、20.13%和14.99%。方差分析表明,3个基因型间的单倍体加倍率均呈极显著差异,可见使用甲基胺草磷、炔苯酰草胺、氟乐灵可以提高玉米单倍体的加倍频率,但不同基因型单倍体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羊肚菌人工栽培初报
《中国食用菌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人工栽培小羊肚菌的可行性,以野生小羊肚菌为试料,设置3个母种培养基和3个原种培养基进行分离、发菌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M2和Y3在栽培小羊肚菌上显著优于其他培养基,在相对湿度85%和强光照(10 000 lx)刺激48 h条件下,Y3培养基能够形成子实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耐干旱、增产潜力大、抗病毒病、品质优良的晋豆19号大豆为材料,以子叶节、下胚轴、上胚轴、子叶、真叶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类型、激素配比、接种方式等对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菌苗刚转绿的下胚轴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外植体;诱导愈伤的最适培养基为MS+0.2 mg/L 6-BA+1.0 mg/L 2,4-D;诱导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05 mg/L NAA;诱导根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25 mg/L NAA。各种外植体中,诱导频率高低依次为下胚轴、上胚轴、子叶节、子叶、真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叶锦鸡儿根不同极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根不同极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按极性梯度对粗提物进行液-液萃取获得4个组分,测定了不同极性组分总黄酮含量和各项抗氧化能力指标,并研究了各组分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根部粗提物和不同极性组分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粗提物、正己烷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和水层对DPPH.清除能力的EC50分别为0.68,6.12,0.23,0.07,2.23 mg/mL;不同极性组分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相关性,而DPPH.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与其总黄酮含量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结果证明,小叶锦鸡儿根部不同极性组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形态学和分子特征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2011年期间,在小麦扬花抽穗期对山西省不同地区小麦上的孢囊线虫进行系统调查,对主要群体的线虫形态学(包括孢囊和2龄幼虫)进行显微观察、测量和描述,并分析其rDNA分子特征。结果表明:来自山西省的小麦孢囊线虫主要群体均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所有群体线虫的rDNA-ITS区的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均得到1条大小为1 045bp的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山西省的9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与来自国内的安徽、江苏、河南、北京、河北、青海等地区及国际上印度的禾谷孢囊线虫群体以及澳大利亚的澳洲孢囊线虫(H.australis)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欧洲的德国、摩洛哥、西班牙、法国和英国主要群体的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