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牛至精油对绵羊瘤胃体外养分降解率、发酵特性及CH4产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牛至精油对绵羊瘤胃体外养分降解率、发酵特性及CH4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CON)、100(EO1)、400(EO2)、700(EO3)和1000 mg·L-1(EO4)牛至精油,每组4个重复.发酵48 h后测定养分降解率、发酵参数及不同时间总产气量和CH4产量.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干物质降解率、粗蛋白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在EO1组中均显著升高(P<0.05),在EO4组中均显著降低(P<0.05),EO2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物质降解率在EO3组中显著降低(P<0.05),添加牛至精油对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无显著影响(P>0.05);2)EO1组pH最低,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浓度最高,且乙酸浓度显著高于EO2、EO3和EO4(P<0.05),但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低于EO3、EO4组(P<0.05),乙酸/丙酸显著低于CON组(P<0.05).与CON组相比,牛至精油组丁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3)发酵36 h后,总产气量、甲烷产量均随牛至精油的添加而逐渐降低,与CON组相比,EO1组发酵18~48 h总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EO2、EO3和EO4组总产气量、CH4产量在发酵18 h后均显著降低(P<0.05),EO4组甲烷百分比在发酵12~36 h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绵羊瘤胃体外培养液中添加牛至精油能够提高饲粮养分降解率,调控瘤胃发酵,降低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体外条件下添加量不应高于100 mg·L-1.

关键词: 牛至精油 体外发酵 养分降解率 发酵特性 甲烷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资源萌发期耐盐综合性评价

植物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胡麻耐盐品种,对胡麻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对盐渍胁迫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试验选用100 mmol·L-1的Na Cl溶液对28份胡麻资源种子进行胁迫,并测定发芽率、总鲜重、下胚轴鲜重、下胚轴干重、下胚轴长、胚根鲜重、胚根干重和胚根长等相关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因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11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28份胡麻资源萌发期耐盐性做出评价,并筛选出胡麻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关键指标.结果表明:经相关分析,11个指标中多项指标间都是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因子和主成分分析将11个单项指标转化成3个综合指标,第Ⅰ主成分为下胚轴长势情况,第Ⅱ主成分为胚根长势情况,第Ⅲ主成分为种子萌发情况;聚类分析将28份胡麻资源划分为4大类:耐盐型、中等耐盐型、盐敏感型和强盐敏感型.雁杂10号、轮选1号为强耐盐材料;陇亚4号、R40号、DYMS为较强耐盐材料;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胡麻萌发期耐盐能力预测的数学评价模型,筛选出总鲜重、胚根干重、发芽指数和下胚轴长这4个鉴定指标是胡麻萌发期耐盐能力鉴定的关键指标.以这4个筛选指标计算出的预测值与综合评价计算出的综合Z值之间极显著相关(R~2=0. 991 8**),表明鉴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代替原来11个指标对胡麻萌发期耐盐性进行评价.

关键词: 胡麻 萌发期 耐盐性 综合评价 指标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转色期摘叶处理对河西走廊酿酒葡萄贵人香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不同架型(厂形、厂—V形)贵人香葡萄为研究试材,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对其进行摘叶处理,测定其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贵人香果实品质的7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明确适宜的摘叶时期。结果表明,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进行摘叶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葡萄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在葡萄完全转色后期摘叶处理对于不同架型贵人香葡萄品质影响最佳。

关键词: 河西走廊 贵人香 摘叶处理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7号桃树(Prunus armeniaca)盛花期霜冻害指标试验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以北京7号桃树为研究对象,低温强度为主导指标、≤0℃温度持续时间为辅助指标,建立桃树盛花期霜冻害指标体系。采用大田试验,低温霜箱模拟,并结合霜冻历史调查资料分析的方法,得到北京7号桃盛花期花器发生轻霜冻(受冻率≤30%)、中霜冻(受冻率31%~60%)、重霜冻(受冻率61%~80%)和特重霜冻(受冻率≥81%)不同强度霜冻灾害的温度指标分别为最低气温≥-1.8、-1.9~-3.2、-3.3~-4.1、≤-4.2℃;气温≤0℃持续时间分别为≤2.6、2.7~5.2、5.3~7.0、≥7.1h。

关键词: 桃树 盛花 霜冻指标 试验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植物根际促生菌Gnyt1的特性研究及分类地位的确定

草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植物根际促生菌Gnyt1菌株的特性及其分类学地位,以菌株Gnyt1为对象,对其促生特性、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植物的影响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的序列信息等多种方法确定了Gnyt1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菌株Gnyt1固氮酶活性为3193.07 nmol C_2H_4·h~(-1)·mL~(-1),能高效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能同时分泌植物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玉米素(t-Z)等3种植物激素,对温度和pH的耐受性好,对青霉素、链霉素、罗红霉素、头孢拉定4种抗生素没有耐药性,对青稞、番茄、油菜、当归、苜蓿5种作物均无致病性,促生性状相对稳定,对青稞有明显的促进生长、提高产量的作用。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为蕈状芽孢杆菌。研究结果显示Gnyt1菌株综合特性优良,具进一步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蕈状芽孢杆菌 促生特性 生物学特性 分类地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NKI的农业地理集聚研究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有关农业地理集聚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地理集聚相关文献呈增长的趋势,近年来增长更为显著;该主题相关文献主要刊登于农业类、经济类、地理类期刊,具有明显的学科倾向性.从文献引用情况来看,河南大学、石河子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以及浙江大学4个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较高.该研究领域的主要领军人物有李二玲、肖卫东、贺亚亚、王艳荣等."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空间布局"、"休闲农业"、"路径"、"机理"、"特色农业"等关键词频次较高,代表了农业地理集聚研究方向的热点.

关键词: 农业地理集聚 文献计量研究 CNKI 研究进展 共现网络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用向日葵在景泰县品比试验初报

农业科技通讯 2019

摘要:在景泰县对引进的11个油用向日葵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NK175折合产量最高,为261.12 kg/亩,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6.27%;其次是陇葵杂6号,折合产量为258.61 kg/亩,较对照增产6.27%;NXY22、NXY21分别较对照增产1.93%、0.75%.这4个油用向日葵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在试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景泰县 油用向日葵 品比试验 产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叶亚菊挥发油化学组成及其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的杀虫活性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细叶亚菊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对2种常见粮储害虫—赤拟谷盗和烟草甲成虫的杀虫活性及驱避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采用熏蒸、触杀、驱避3种不同的测试方法评价挥发油对害虫的防治作用。从细叶亚菊挥发油中鉴定出了1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樟脑(28.92%)、1,8-桉油精(23.64%)、冰片(6.52%)。挥发油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表现出较强熏蒸活性,LC_(50)分别为15.88 mg/L和25.67 mg/L;同时,对2种昆虫表现出一定触杀活性,LD_(50)分别为52.37μg/头和17.56μg/头;另外,在78.63 nL/cm~2和15.73 nL/cm~2测试浓度下作用2 h或4 h后,对赤拟谷盗均具有与阳性对照DEET相近的驱避效果,对烟草甲作用2 h后具有一定驱避活性。结果表明,细叶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具有较好防治作用,能够为细叶亚菊挥发油防治常见粮食仓储害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细叶亚菊 挥发油 赤拟谷盗 烟草甲 杀虫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用SRAP分子标记对胡麻杂交种纯度的鉴定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以胡麻杂交种陇杂1号、陇杂2号及其父母本自交系为试材,从9对引物中筛选出2对M10/E3和M2/E5分别进行SRAP分析.结果表明,在陇杂1号母本1S和父本873中均能扩增出至少1条特征带.陇杂1号与父母本相比均有差异带,陇杂2号中产生双亲互补带型.这2对引物均可应用于陇杂1号和陇杂2号的纯度鉴定.

关键词: 胡麻 杂交种 SRAP分子标记 纯度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旱区主食化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中国种业 2019

摘要:在典型的甘肃中部旱区,以优质主食化马铃薯陇薯9号、陇薯10号和陇薯14号为材料,采用黑膜垄作旱作双行、黑膜垄作滴灌双行和黑膜垄作滴灌单行3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品种在不同栽培模式下成苗、产量及病薯情况,得出滴灌比旱作产量高,但病薯率也高的结论。试验发现,黑膜垄作滴灌双行栽培模式是甘肃中部旱区值得推行的高效模式。

关键词: 甘肃旱区 主食化 马铃薯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