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不同贮藏温度对早酥梨品质的影响

现代园艺 2019

摘要:以早酥梨为供试材料,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0℃、5℃、10℃、15℃、20℃),在相对湿度80%~90%的环境中,通过测定早酥梨果皮转黄指数、腐烂指数、失重率、果实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对早酥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酥梨采后贮藏于不同温度下,早酥梨果实品质变化各有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以及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品质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0℃贮藏环境中能够延长早酥梨的贮藏时间,并能够维持果实品质。

关键词: 早酥梨 贮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胜牛微卫星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早胜牛的遗传信息,为早胜牛的选育保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取13对微卫星引物,应用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对48头早胜牛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13个位点不同基因型与早胜牛的初生重、6月龄重、成年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7个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3个微卫星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9.5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792,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9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8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12。关联分析发现,与初生重存在关联的位点有D12S4和D15S10;与6月龄重存在关联的位点有D18S5和D12S4;与成年体重存在关联的位点有D14S31和D11S15;与体高存在关联的位点有D18S5、D15S10和D19S2;与体长存在关联的位点有D15S10、D14S31和D19S2;与胸围存在关联的位点有D18S5、D12S4和D19S2;与管围存在关联的位点有D18S5和D19S2。研究发现,选取的13个位点中存在关联的位点有6个:D18S5、D12S4、D15S10、D14S31、D19S2和D11S15。本试验所选微卫星位点在早胜牛群体中存在较丰富的多态性,并与经济性状具有关联性,可用于早胜牛遗传资源评价及早期选育改良。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早胜牛 多态性 遗传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铵膦对转基因抗草铵膦马铃薯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核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草铵膦对转基因抗草铵膦马铃薯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对马铃薯和环境的安全性,本研究在转基因抗草铵膦马铃薯苗期向田间杂草和马铃薯茎叶定向喷施有效成分分别为0(G0)、847.5(G1)、1 271.25(G2)和1 695 g·hm~(-2)(G3)的草铵膦,系统比较了药后1、4、11和20 d时马铃薯叶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药后30和45 d时马铃薯植株的平均株高、茎直径、根茎叶鲜干重和杂草株数,以及成熟期马铃薯块茎营养品质、单株产量、土壤和块茎中草铵膦残留在各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药后不同时期,各处理间的马铃薯叶片MDA和Pro含量、SOD和CA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药后30和45 d时,除各草铵膦处理区的根茎叶鲜干重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外,各处理间的马铃薯株高、茎直径和成熟期块茎营养品质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试验剂量的草铵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品质无显著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各剂量的草铵膦对杂草均有明显的防除效果,且可以明显地提高马铃薯的单株产量,杂草的株、鲜重防效和成熟期马铃薯单株产量在各处理间的差异均依次表现为G3>G2>G1,但在土壤和块茎中均未检测到草铵膦残留。综上,采用有效成分1 695 g·hm~(-2)草铵膦可以有效防除杂草,对马铃薯安全,且在土壤和马铃薯块茎中未检出草铵膦残留。本研究结果为草铵膦的科学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草铵膦 抗草铵膦马铃薯 生长 营养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椒树流胶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农业与技术 2019

摘要:流胶病是花椒重要病害,引起枝干皮层组织流胶,树势衰弱,寿命缩短。通过花椒流胶原因的分析,从建园土质选择、合理适度修剪、老园复壮管理、药剂有效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以保障花椒产量及品质的提升,促进经济林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花椒 流胶病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对连作当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根腐病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生物有机肥料DZF-363对当归生长、根腐病的发病情况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可为其对连作当归根际土壤环境的调节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连作2年的当归及其根际土壤为对象,设置对照(不施农药和微生物肥料,CK)、农药(15%的阿维毒死蜱乳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N)和生物有机肥DZF-363 (DZF)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和比色的方法,研究施用DZF-363对当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DZF-363比对照和农药处理分别增产18.8%和6.8%.施用DZF-363使当归根腐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对根腐病防效达52.0%;整个生育期当归根际土壤的脲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苗期、生长中期及收获期脲酶活性分别提高52.4%、13.9%、10.3%,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5.5%、10.2%、10.3%,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0.3%、4.4%、4.0%,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当归生长中期及收获期分别提高15.6%、8.2%.放线菌门在CK、N和DZF处理中的占比分别为11.3%、10%和20%,未知的放线菌纲和芽孢杆菌纲在DZF处理中的占比显著高于CK和N处理.施用DZF-363能显著增加当归根际土壤Shannon指数,且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当归产量呈正相关,与根腐病呈负相关.表明施用DZF-363能显著增加当归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改变当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提高根际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减轻当归根腐病的发生,显著提高当归产量.

关键词: 当归 土壤细菌群落 生物有机肥料DZF-363 根腐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临洮县小麦农药施用情况调查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2018年对临洮县8个乡镇20个村的122户农户进行小麦田农药施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临洮县小麦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农药全部是化学农药,农药产品有15种,均为中低毒农药,无高毒农药.其中包括杀虫剂7种、杀菌剂5种、除草剂3种,主要防治对象为小麦条锈病、黄矮病、白粉病及蚜虫、地下害虫和一年生阔叶杂草.每个生长季用药次数2~6次,平均用量4.56 kg/hm~2.临洮县农户在小麦生产中施用农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种类单一,施用频次和施用量略高.

关键词: 小麦 农药 施用情况 调查分析 临洮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方式对光敏型高丹草营养成分含量与产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陇东旱作区,采用全膜双垄沟、全膜平铺、半膜平铺和露地(传统种植)4种栽培方式,种植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海牛"和"大卡BMR",测定并分析了两个品种不同发育阶段干物质积累、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产量及其这些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期确定该类牧草的最佳栽培和饲用技术.结果表明,在旱作4种栽培方式下,随生长发育进程的延长,两品种的粗蛋白(CP)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整体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总可消化养分(TDN)含量整体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糖锤度(BX)含量整体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在植株生长后期(出苗后126和140 d),品种对CP和NDF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ADF、TDN和BX含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褐色中脉型(BMR)品种"大卡"的ADF含量较低,平均分别为33.13%和40.39%,TDN含量相应较高,平均分别为58.14%和52.24%,非BMR型品种海牛的BX含量较高,平均分别为12.41%和14.59%.栽培方式对各营养成分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其中在不覆膜和半覆膜处理下ADF含量较低,在出苗后126 d平均分别为34.39%和34.01%,在出苗后140 d平均分别为39.98%和40.60%;而TDN含量相应较高,在出苗后126 d平均分别为57.42%和57.34%,在出苗后140 d平均分别为52.66%和52.20%.CP和TDN产量受品种及栽培方式的影响显著(P<0.05),且与干物质产量表现一致,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和干物质产量相对平衡点在126 d前后.因此,从饲草生产角度考虑,作青贮饲料利用时,选择BMR型品种"大卡"在全膜双垄沟或全膜平铺的栽培方式下种植,并于出苗后120~140 d收获为最佳栽培饲用模式.

关键词: 栽培方式 发育阶段 光敏型高丹草 营养成分 最佳刈割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片太阳能低温吸附干燥工艺优化与模型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鲜苹果片为研究对象,采用本单位研制的太阳能低温吸附干燥(LSAD)系统为实验设施,探讨干燥温度、相对湿度、干燥介质流速、载样量、切片厚度对苹果片太阳能低温吸附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片太阳能低温吸附干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调整、恒速、降速干燥阶段;其中干燥温度对苹果片干燥的速率影响最显著,如50℃比10℃节时达65.9%,各因素对苹果片干燥的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干燥温度>相对湿度>干燥介质流速>切片厚度>载样量,苹果片太阳能低温吸附干燥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干燥温度50℃、相对湿度20%、干燥介质流速0.9 m/s、载样量7.5 kg/m~2、切片厚度3 mm;采用数学软件选用3种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拟合,苹果片干燥数学模型与Page模型拟合程度最高,苹果片太阳能低温吸附干燥数学表达式为MR=exp(-0.00557*t^1.76669);此模型的建立为应用太阳能低温吸附干燥生产脱水苹果片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苹果 太阳能低温吸附干燥 干燥特性 干燥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树莓复合果酒香气成分分析

酿酒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顶空直接进样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苹果树莓复合果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树莓复合果酒中共检测出46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物质3种,醇类物质16种,羧酸类物质9种,醛酮类物质18种,其中醛酮类物质种类数量与普通苹果酒相差较大,苹果树莓复合果酒的香气成分较普通苹果酒更为丰富.

关键词: 苹果 红树莓 复合果酒 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与氮肥减施对旱地春玉米 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陇东黄土旱塬雨养农业区进行的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减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常规施氮(F,225 kg·hm-2);2)秸秆还田(TS,9000 kg·hm-2);3)F+TS;4)80%F+TS;5)60%F+TS;6)不施肥不还田(CK).结果表明:与F+TS相比,不同年份秸秆翻压还田与减量20%~40%氮肥配施均表现出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不显著,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大小变化顺序均为80%F+TS>60%F+TS>F+TS>F>TS>CK.其中80%F+TS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F+TS增加9.9%、8.2%,较CK增加46.9%、52.4%,60%F+TS较F+TS增加2.6%、3.7%,较CK增加37.2%、46.1%.同时,秸秆翻压还田与减量20%~40%氮肥配施提高了春玉米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改善了产量性状和拔节期玉米光合性能及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因此,在陇东黄土旱塬雨养农业区,60%~80%F+TS处理即秸秆翻压还田与氮肥减量20%~40%的配施方式是该地区最优施氮栽培方式.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减施 旱地春玉米 产量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