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个新的玉米silky1基因等位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定
《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前期试验发现一个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ale sterile mutant),命名为msm-6.经过连续多代杂合单株自交发现该突变体性状能稳定遗传,遗传模式分析表明该突变体为单个隐性1核基因控制.以msm-6与自交系B73杂交构建F2遗传定位群体,利用BSA(Bulk Segregant Analysis)方法,筛选到与msm-6位点连锁的4个SSR标记,即C6-24、C6-30、C6-34和C6-40.进一步采用444个F2单株对这4个连锁标记验证,将msm-6定位于标记C6-24与C6-34之间,即玉米第6染色体68.5~98.1 Mb之间.通过基因组序列信息分析发现,在此定位区间内存在一个已报道的Silky1基因.Silky1基因编码MADS-BOX蛋白,是参与花器官建成ABCD模型的B功能基因,该基因的突变会造成雄花不育、雌花花丝增多等表型.利用杂合体+/silky1-mum3与纯合突变体msm-6/msm-6杂交进行等位测验,杂交后代中正常植株与突变植株分离比例符合1:1.基因组序列以及转录本序列分析发现,msm-6突变体中第6个内含子5'端供体位点AG/GTAAG(外显子/内含子交接处)的序列+1位G突变为C,导致第6外显子被错误剪切掉,产生了第6个外显子缺失的Silky1异常转录本.以上实验证据表明,msm-6与所报道的由mutator转座子插入造成的Silky1突变体silky1-mum2、silky1-mum3和silky1-mum4的突变方式不同,是一个新的Silky1基因等位突变体.msm-6的发现与鉴定为进一步深入解析玉米穗花器官决定的遗传机制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同时也为RNA加工过程中剪接位点保守性提供重要证据.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 遗传分析 silky1 基因定位 等位突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叶面积及产量的调控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为明确冬小麦叶片对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动态响应,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方法,对优质冬小麦陇鉴110、平凉43号和中优335的叶面积系数进行了研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系数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并对产量进行了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在高肥(N:210 kg/hm~2)、高密度(420万粒/hm~2)水平下,陇鉴110和平凉43号产量最高,分别为4 188.093 kg/hm~2和3 789.894 kg/hm~2,与其他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p <0.05)水平;中优335在中肥(N:105 kg/hm~2)、高密度(420万粒/hm~2)水平下产量最高,为3 018.175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p> 0.05)。模拟方程结果表明,陇鉴110产量还有很大的潜力,平凉43号在高肥、高密度水平下产量还有潜力,而中优335不适宜在该地区种植。从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以看出,促进后期的叶面积是增加生物产量的有效手段,增加经济产量的关键是增大分蘖期叶面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唐古特莨菪中生物碱的分离鉴定与杀虫活性研究
《植物保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MCI柱层析、硅胶柱层析等天然产物分离方法,从唐古特莨菪地上部甲醇粗提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莨菪烷类生物碱单体。通过化合物特征反应,质谱、碳谱和氢谱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鉴定了其结构,分别为樟柳碱和山莨菪碱。采用微量点滴法和玻片浸渍法测定了2种生物碱对甘蓝蚜等6种常见蚜虫和朱砂叶螨等4种常见叶螨处理24 h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樟柳碱对豆蚜、棉蚜、麦长管蚜和山莨菪碱对棉蚜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处理24 h的LC_(50)依次为0.495、0.429、0.881和0.404 mg/mL,其活性均高于对照药剂鱼藤酮或与其相当,相对毒力分别为鱼藤酮的1.246、1.017、1.168和1.078倍;樟柳碱对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和山莨菪碱对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处理24 h的LC_(50)依次为0.484、0.446和0.331、0.430 mg/mL,其活性均高于鱼藤酮,相对毒力分别为鱼藤酮的1.136、1.154和1.662、1.198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农田残膜对土壤污染日趋加重的现象,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了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及露地栽培玉米对比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降1、降2、降3三种降解地膜覆盖均能明显提高玉米苗期和拔节期节根层数、节根条数及根干重,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株高、叶面积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穗粒数增加20.25%~20.79%、千粒重提高14.44%~21.69%,产量增加37.88%~47.01%.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间差异不显著.与普通膜相比,降1膜经济产量、地上部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6%、1.68%,降2、降3膜仅降低6.50%~7.08%、6.38%~7.17%.但在玉米灌浆中期至成熟期,降2、降3膜阶段耗水量增幅高达7.21%、12.86%,而阶段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则下降了15.31%、12.61%.说明覆膜后期,降解膜2、3保墒效果急剧下降.研究认为,可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可行的,建议生产企业延长降2、降3膜的稳定期,提高其在玉米生育后期的保墒效果.
关键词: 可降解地膜 生长发育 土壤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九甸峡移民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土壤与作物 》 2019
摘要:针对甘肃省九甸峡移民区新垦耕地土壤板结、 盐碱含量高、 土壤肥力低及种植作物出苗率差等问题,本研究以九甸峡移民区开垦400 hm2土地为研究对象,采用GPS定位,网格采样法,以500 m为间隔,采集了56个耕层(0~30 cm)土样,对其土壤有机质、 全氮、 碱解氮、 全磷、 速效磷、 全钾、 速效钾、 盐分及pH等进行了测定,应用Surfer8.0软件对其克里格插值,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规定的养分分级标准为依据,对其养分丰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九甸峡移民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在3.58~13.7 g·kg-1之间,全氮含量变化在0.29~0.79 g·kg-1之间,碱解氮含量变化在40.6~165 mg·kg-1之间,全磷含量变化在0.01~0.42 g·kg-1之间,速效磷含量变化在0.02~6.0 mg·kg-1之间,全钾含量变化在14.3~23.6 g·kg-1之间,速效钾含量变化在62.0~659 mg·kg-1之间,土壤盐分含量变化在2.0~19.9 g·kg-1之间,pH值变化在7.20~8.74之间.土壤碱解氮和全钾接近正态分布,有机质、 全氮、 全磷、 速效磷、 速效钾及盐分是正偏(不对称,右偏),且具有比正态分布曲线更尖峭的峰态,而pH呈现负偏(左偏).从变异系数来看,除pH的变异系数小于10%,属于弱变异之外,其余各指标均属中等变异(10% 关键词:
九甸峡移民区
土壤养分状况
调查评价
变异系数
养分盈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十三五”以来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重点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分析了近年来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借鉴东部省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甘肃省农业信息应用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了甘肃省"十三五"以来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发展重点是: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标准研究;农业信息综合感知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农村信息化三网融合平台研究;特色农产品精细化管理和质量追溯研究;基于物联技术的农产品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微座孢根腐病病原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Hook.f.)是大麦的一个变种,在马其顿、澳大利亚、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大平原等国家均有分布.国内主要分布在西藏、甘肃、青海、云南、四川等省的高海拔地区,粮饲兼用[1].青稞富含多种氨基酸、膳食纤维、维生素、β-葡聚糖以及钙、镁、磷、锌、锰、硒等矿质元素,在降低血脂、增加胃动力、防治高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饲用甜菜生长动态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对5个不同基因型饲用甜菜品种生长指标及根体产量和锤度进行动态研究,并对根体产量和锤度与8个主要指标进行灰色相关度分析,以期为解决畜草失衡,机械化、规模化发展饲用甜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叶柄厚度和产量是影响锤度的主导因素;株高和幼苗百株重是影响饲用甜菜产量的主导因素;叶片数作为饲用甜菜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影响根体锤度,也影响根体的产量.多倍体品种在改良饲用甜菜苗期抗逆性和提高根体含糖量过程中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饲用3号'综合指标表现较为突出,并且产量在参试品种中位居第一(180518.40 kg/hm~2),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草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在张掖干旱绿洲灌溉区进行了膜草覆盖玉米栽培试验,探讨膜草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玉米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膜覆盖相比,地膜与小麦秸秆覆盖具有较好的保墒效果,生育期耗水量仅增加1.99%,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仅降低4.05%、5.92%。膜草覆盖地膜投入量比全膜覆盖减少40.94~41.55 kg/hm2,地膜残留量减少11.01~11.54 kg/hm2。综上分析,认为地膜与小麦秸秆覆盖栽培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玉米产量,降低环境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