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磷石膏对盐碱地改良效果及对玉米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磷石膏改良盐碱地效果及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以施入磷石膏3 000 kg/hm2处理最高,为10 881.63 kg/hm2,较不施磷石膏处理增产4.96%,但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施入磷石膏后改善土壤质量的效果显著,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0.1~7.4 g/kg、速效氮5~26 mg/kg、有效磷1~2 mg/kg、速效钾含量8~32mg/kg。可显著降低耕层pH 0.04~0.46。脱盐效果明显,施入磷石膏3000~4500 kg/hm2的处理,水溶性盐的含量降低到了1 g/kg以下。通过土壤脱盐,释放出了土壤中被固定的各种养分,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达到改良风沙土盐碱地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地区红富士苹果疏果技术要点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在分析疏果时间和留果量的基础上,总结了空间距离法、产量定果法、叶果比法和枝果比法等陇东地区红富士苹果疏果技术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群体转基因大麦后代快速筛选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以携带有潮霉素标记基因的RNAi转基因大麦和常规大麦为材料,采用叶片涂抹法进行了潮霉素筛选浓度确定及转基因大麦T2代和回交后代的筛选和PCR检测。结果表明,3 000mg/L潮霉素连续涂抹3次,5 d后转基因大麦涂抹区域无受害症状,生长受害率显著低于无涂抹处理。潮霉素涂抹检测结果与其PCR检验结果的符合度为96.2%,目的基因筛选准确率可达61.8%。表明所建立的活体幼苗潮霉素叶片涂抹法筛选转基因大麦快速,直观、准确,具有一定可行性。
关键词: 转基因大麦 潮霉素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叶片涂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剂拌种对春油菜白粉病和茎象甲的防效及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药剂拌种对春油菜出苗率、病虫害防效及产量的影响,本文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针对春油菜白粉病、油菜茎象甲,选择25 g/L咯菌腈FSC、600 g/L吡虫啉SC、30%噻虫嗪SC、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进行了拌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各拌种处理对春油菜的出苗有一定的影响,其中600 g/L吡虫啉SC、30%噻虫嗪SC、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春油菜出苗的影响大于25 g/L咯菌腈FSC拌种;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白粉病和茎象甲的防效均高于单剂拌种;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春油菜白粉病的最高防效可达59.3%,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油菜茎象甲最高防效可达69.2%.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春油菜种植密度呈正相关,拌种防效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综合产量分析,最佳种植密度为28.5万~34.5万株/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密木霉菌株GAS1-1的分离鉴定、拮抗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
《植物保护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对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甘肃省景泰县马铃薯连作田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木霉菌株GAS1-1,经形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明确其分类地位;用生物学方法研究该菌的营养生长和产孢条件;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该菌株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菌株GAS1-1被鉴定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为甘肃省木霉新记录种。该菌株对玉米镰孢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穗腐病菌F. verticillioides、棉花枯萎病菌F. oxysporum、玉米腐霉茎腐病菌Pythium inflatum和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均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尤其对玉米腐霉茎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抑菌率达100.00%。该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膏;其在15~35℃均可生长,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佳产孢温度为25℃;在pH 5~12的培养基上菌丝均可生长,菌丝最适生长和产孢的pH均为5;24 h黑暗条件下菌丝营养生长最快,12 h光暗交替条件有利于产孢;孢子致死温度为69℃,10 min。表明短密木霉菌株GAS1-1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镰孢菌侵染对不同抗性青稞叶片及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为明确抗病青稞品种'NQK-01-03'和感病青稞品种'甘青2号'内部及品种之间受燕麦镰孢菌侵染后引起的植株叶片和根系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苗期人工接种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QK-01-03'病叶Pro含量高于健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低于健叶;病根Pro、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高于健根,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健根.'甘青2号'病叶和病根Pro、MDA含量高于健叶和健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健叶和健根.本试验得出,Pro含量高低与青稞品种抗病性呈负相关,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低与品种抗病性成呈正相关,该结果为明确燕麦镰孢菌侵染对青稞叶片和根系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青稞 燕麦镰孢菌 叶片和根系 生理指标 '甘青2号' 'NQK-01-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6-3”油蟠桃在日光温室的引种表现及促早栽培技术
《林业科技通讯 》 2019
摘要:2014—2016年引入"36-3"油蟠桃(Prunus persica‘compressa’)在嘉峪关市进行日光温室促早栽培试验,经4年观察表明,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早果、成熟期早、品质优良、丰产稳产、不裂果、抗性强,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较好,发展前途广阔,可以在嘉峪关及河西走廊作为日光温室桃促早栽培生产主栽品种发展。
关键词: “36-3”油蟠桃 Prunus persica‘compressa’ 引种 促早栽培 日光温室 嘉峪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枸杞炭疽病菌对4种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的敏感性
《农药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肃省枸杞炭疽病菌对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药剂(DMIs)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甘肃省靖远县3个地区及景泰县3个地区共102株枸杞炭疽病菌对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及氟硅唑的敏感性,分别就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间胶孢炭疽复合种和尖孢炭疽复合种对4种DMIs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46株枸杞胶孢炭疽复合种整体上对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和氟硅唑仍表现为敏感,EC_(50)值分别在0.28~1.20、0.11~2.98、0.32~2.84和0.35~3.85μg/mL之间;而56株尖孢炭疽复合种对4种药剂的敏感性则出现了不同程度分化,部分菌株疑似已出现敏感性下降现象,其中,对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和氟硅唑敏感性最低的菌株EC_(50)值分别为1.63、3.80、6.21和4.74μg/mL。不同年份间采集的枸杞胶孢炭疽复合种和尖孢炭疽复合种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差异,2017年采集的菌株敏感性相对更低,4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复合种的平均EC_(50)值分别为(0.84±0.03)、(1.23±0.13)、(1.19±0.09)和(1.69±0.17)μg/mL,对尖孢炭疽复合种的平均EC_(50)值分别为(1.06±0.03)、(2.25±0.15)、(2.43±0.20)和(2.85±0.19)μg/mL。不同地区枸杞炭疽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表现不同,其中靖远县五合镇的胶孢炭疽复合种对4种杀菌剂敏感性最低,平均EC_(50)值分别为(0.79±0.12)、(1.28±0.87)、(1.39±1.05)和(1.74±1.04)μg/mL,景泰县草窝滩镇的胶孢炭疽复合种对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敏感性最高,平均EC_(50)值为(0.28±0.10)和(0.46±0.10)μg/mL,对戊唑醇和氟硅唑敏感性最高的胶孢炭疽复合种来自景泰县寺滩乡,平均EC_(50)值为(0.42±0.16)和(0.65±0.09)μg/mL;不同地区间采集的尖孢炭疽复合种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则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枸杞炭疽病防治中杀菌剂的合理使用及延缓抗药性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枸杞炭疽病菌 胶孢炭疽复合种 尖孢炭疽复合种 甾醇脱甲基抑制剂 苯醚甲环唑 戊唑醇 丙环唑 氟硅唑 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