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皋兰县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摘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升级、转型、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国外和皋兰县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带头作用,带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 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现状 建议 甘肃皋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肥方式对国槐移栽苗生长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2013-2014年在兰州市榆中县试验观察了不同培肥方式对国槐移栽苗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生国槐移栽苗的较优培肥方式有尿素60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1 500 kg/hm2、尿素40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1 000 kg/hm2+氯化钾300 kg/hm2、尿素30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有机肥1 125 kg/hm2、尿素30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225 kg/hm2+土壤调理剂750 kg/hm2.对移栽土壤进行培肥可显著提高国槐的株高、地径和冠幅,其中在尿素和普通过磷酸钙混合使用的基础上,加施氯化钾、有机肥、土壤调理剂能起到更好的土壤培肥作用,使国槐生长的更好.

关键词: 国槐 幼苗 施肥 技术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百合组培小鳞茎诱导技术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对兰州百合鳞片不同部位芽诱导和试管小鳞茎生根膨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百合最佳外植体为鳞片下部,其次为鳞片中部,鳞片上部不适于作外植体材料。组培小鳞茎一次膨大和二次膨大分别处理60、90、120 d的鲜重和横径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二次膨大比一次膨大效果显著。

关键词: 兰州百合 组织培养 诱导 小鳞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灰色理论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摘要:为改良河西地区食用型向日葵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8个食用型向日葵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分别与产量、品质、发病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和茎粗是影响子实粗蛋白含量的主导因子;子实形状是影响子实粗脂肪含量的主导因子,同时子实的宽、长也是影响子实油酸、亚油酸含量的主导因子;子仁率和生育期是影响植株发病率的主导因子;百粒重和盘径是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以上几个指标可以作为河西地区选择食用型向日葵品种的参考指标,为科学合理的选择食用型向日葵品种,保证食用型向日葵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分析 食用型向日葵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膜和密度对‘陇薯7号’产量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覆膜和密度对其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产量、成本、效益,提出高寒阴湿区‘陇薯7号’繁种适宜的种植方式和合理的种植密度,为其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持,以及在南方冬作区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能使‘陇薯7号’成熟期提前15 d,生育期缩短11 d,产量增加57.19%。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株数增加,单株结薯数减少,单薯质量降低,产量显著增加。在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线性正相关,在最高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20 g、20~50 g块茎比率呈直线上升趋势,>100g块茎比率呈直线下降趋势, 50~100 g块茎比率因种植方式不同而变化不同,地膜覆盖种植,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密度13.5×10~4 hm~(-2)时达到最高,露地种植则表现为持续下降的趋势。地膜覆盖主要影响20~50 g和>100 g块茎比率。综合分析产量、成本和效益,以地膜覆盖密度增加到13.5×10~4 hm~(-2)为试验最佳处理,产量48 938.89 kg/hm~2,纯收益1673.53元/hm~2,20~50 g块茎比率27.15%,50~100 g块茎比率36.08%。建议在高寒阴湿区繁育‘陇薯7号’脱毒一级种采用黑色地膜覆盖种植,密度13.5×10~4 hm~(-2),块茎按质量大小进行分级。

关键词: 覆膜 种植密度 生育期 产量 块茎分布比率 陇薯7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白粉病胡麻种质资源田间鉴定与筛选

植物保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粉病目前已成为影响胡麻产量和质量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病害最经济环保的有效措施,然而抗病亲本材料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抗病品种选育的关键因素.为筛选出抗白粉病胡麻材料,本研究在田间自然感病的条件下,采用病情指数法对300份国内外胡麻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抗白粉病鉴定和评价.结果 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均程度不同地感染胡麻白粉病,无免疫材料,仅有5份材料为中抗;其余295份均为感病材料,其中8份材料中感,52份材料感病,235份材料高度感病.本研究可为抗白粉病胡麻品种的培育及相关抗病基因的发掘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胡麻 白粉病 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种叶面处理剂对春油菜产量的影响及对其病害的防效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春油菜病害防控及产量提升,选择阿泰灵、禾奇正等9种不同叶面处理剂,分别在春油菜蕾薹期、初花期、花荚期喷施1次,综合春油菜生理指标、产量、病害防效分析,结果表明,禾奇正、阿泰灵和芸苔素内酯可降低春油菜株高、增加春油菜茎粗、提高春油菜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2.42%、8.48%和6.54%,并对春油菜白粉病和菌核病有显著的防控效果,对白粉病的防效为31.15%~51.04%,对菌核病的防效为27.96%~41.14%。

关键词: 春油菜 叶面处理剂 油菜病害 防控效果 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岷县黑裘皮羊微卫星多态性及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10个微卫星位点在岷县黑裘皮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及与生产性状的关联效应,为该品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2、24和36月龄的岷县黑裘皮羊各48只,测定其体重、体高、体长、胸宽、胸深和胸围性状,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采用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岷县黑裘皮羊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并分析各位点基因型与生产性状的关联效应.10个位点在该群体中共检测到11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1.2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4508,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21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65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289;且10个位点均与不同月龄岷县黑裘皮羊体重、体高、体长、胸宽、胸深及胸围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效应.所选的10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丰富,可用于评估岷县黑裘皮羊的遗传资源.此外,所选位点与生产性状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可用于指导岷县黑裘皮羊的性状改良及育种工作.

关键词: 岷县黑裘皮羊 微卫星 生产性状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兰瓜砂田三膜覆盖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双杆双膜塑料大棚白兰瓜砂膜双覆栽培技术.

关键词: 双杆双膜塑料大棚 白兰瓜 砂膜双覆 高效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陈酿时间苹果白兰地主要香气成分变化分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苹果白兰地橡木桶陈酿过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采用液液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陈酿时间的苹果白兰地中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就风味物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陈酿过程中苹果白兰地共鉴定出90种化合物,其中酯类物质43种,醇类物质32种,酸类物质15种。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苹果白兰地共同酯类及酸类香气物质的种类数量和总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共同醇类香气物质总含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而酸类香气成分的种类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陈酿过程中,苹果白兰地中的香气成分发生着生成、更替、消失的动态变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整个陈酿过程挥发性物质随变化规律聚集为3类,不同大类的苹果白兰地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风味特征。

关键词: 橡木桶陈酿 陈酿时间 苹果白兰地 挥发性香气成分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