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的氮肥适宜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不同施用量对玉米生育期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不同,施N 144.0、172.5 kg/hm~2时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较不施氮处理和减氮处理提前1~3 d;全生育期也最长,为145 d,较其它施氮处理延长2~3 d.施N 172.5 kg/hm~2和144.0 kg/hm~2时株高、秃顶长、行粒数、千粒重均优于其它处理,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处理间并无差异.施N144.0~172.5 kg/hm~2时玉米籽粒产量为11 578.05~11 818.2 kg/hm~2,较不施氮肥处理(8 764.35 kg/hm~2)增产32.10%~34.84%,不施氮肥处理与施氮处理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氮肥贡献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氮肥贡献率的变幅为15.48%~25.84%,施N 172.5 kg/hm~2的氮肥贡献率最高,为25.84%,从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看,不同施氮量之间存在差异,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都呈递减趋势,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变幅为19.54~46.53 kg/kg,氮肥偏生产力变幅为65.81~300.57 kg/kg,而高施氮量的农学效益和偏生产力低下,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所以在保证玉米籽粒产量的基础上,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为17.70~19.54 kg/kg,偏生产力为68.51~80.40 k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莴笋炭疽病病原鉴定
《微生物学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2018年7-8月,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镇种植的莴笋大面积发生炭疽病,约40%的地块发病,绝收面积达10%.[目的]明确莴笋炭疽病的病原.[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Koch's法则明确分出病菌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形态特征一致的真菌菌株3株.在PDA平板上20°C培养7 d,病菌分生孢子无色,单隔,梭形,(10.44-19.40)μm*(2.61-4.48)μm.代表性菌株Lett-11接种莴笋离体叶片可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BLASTn分析结果显示,菌株Lett-11 (GenBank登录号MK252097)的r DNA-ITS序列与莴苣盘二孢菌Marssonina panattoniana strain CBS 163.25 (GenBank登录号MH854831.1)的序列相似性达99%.[结论]引起莴笋炭疽病的病原菌被鉴定为莴苣盘二孢菌Mar. panattoniana [Synonymy:Microdochium panattonianum],这是莴苣盘二孢菌引起莴笋炭疽病在甘肃的首次报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花菜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以松花菜F1代杂交种为材料,分别观察自然发育和游离培养条件下小孢子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四分体释放小孢子后,单核小孢子经历2次分裂,从双核期到三核期,最后发育为成熟花粉粒,是配子体发育途径;在游离培养条件下,小孢子经过热激(33℃)处理后,发生均等分裂或者不均等分裂,之后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增殖,最终发育成为胚状体,小孢子发育途径是从配子体向胚胎发育转换的途径。同时发现,并不是所有发生了分裂和增殖的细胞都能形成胚状体,只有极少数小孢子最终形成正常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打包料出菇的影响研究
《林业科技通讯 》 2019
摘要:选择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生产中常用的土壤,配制4种覆土材料,在打包料[6]的覆土阶段进行应用,观察分析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生育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打包料应用的覆土材料.结果 表明,采用100%泥炭土作为打包料覆土材料在各项指标中表现最优.
关键词: 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 打包料 覆土材料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COBRA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COBRA基因编码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是次生壁加厚和纤维素含量的调节因子.亚麻纤维为韧皮纤维,纤维产量与次生壁中纤维素含量及次生壁加厚密切相关.通过BLASTP和Pfam分析,鉴定到24个亚麻COBRA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基因结构、蛋白理化性质及系统进化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有22个成员具有跨膜结构域,21个成员具有N-端信号肽,16个成员具有GPI锚定位点,所有蛋白均具有CCVS保守结构域而且都定位在细胞膜.基因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亚麻COBRA基因家族分为2个亚家族:COBRA-I和COBRA-II,2个亚家族的基因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亚麻 纤维 COBRA基因家族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运筹对膜下滴灌玉米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节水灌溉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肥运筹对膜下滴灌玉米养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养分吸收主要集中于叶片,其次是茎秆,成熟期主要是籽粒、苞叶、玉米芯等,在吸收氮素、磷素过程中,氮素起了决定性作用。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合理的氮磷配施能提高玉米对硝态氮的吸收作用,对玉米生长起到较大作用。在灌水相同条件下,氮肥是限制速效磷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围内增加氮肥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磷肥的利用效率主要决定于氮肥的施用量。中后期增施氮磷肥均促进产量增加,各处理的产量高低依次为NP9>NP8>NP3>NP4>NP6>NP5>NP7>NP2>NP1>CK,本试验最佳产量运筹方案的氮磷施用量分别为225 kg/hm~2(纯N)、123.7 kg/hm~2(P_2O_5),产量为14 167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加工条件对藜麦面条质构特性的影响
《包装与食品机械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制作出营养健康且符合大众口味的面条,研究以藜麦面粉为原料,与谷朊粉、食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面条,经不同加工条件处理后,测定其质构特性,选取硬度和弹性两个物性指标进行分析,并对面条进行感官评价。采用正交优化试验对影响面条品质特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藜麦粉用量25%、谷朊粉用量3%、食盐用量2%,在和面温度30℃、熟化时间10 min、存放时间15 min的工艺条件下制作的面条口感爽滑,具有独特的藜麦清香并且营养价值全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