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淮稻区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主要农艺和品质特性的比较分析
《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着粒密度,对江淮稻区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和新近育成的36个粳稻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分成半密穗型(Ⅰ)、偏密穗型(Ⅱ)和密穗型(Ⅲ)3类。随着水稻品种由散穗型向半密穗型、偏密穗型和密穗型的演变,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形态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量、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显著增加,而穗数/m2、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下降趋势;株高增加,上部3张叶片变长、变宽,生物日产量增高;穗部一、二次枝梗数增多,着粒密度变大;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片、茎秆的含氮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粒率降低、胶稠度变硬、蛋白质含量呈上升的趋势。


连云港市白蚁危害及防治策略初探
《城市害虫防治 》 2006
摘要:阐明了连云港市自然条件,分析了容易遭受白蚁危害的各种场所,发生危害的白蚁种类和生物特征,并提出连云港市白蚁防治的策略.


杂交稻Ⅱ优084高产栽培技术
《种子世界 》 2006
摘要:Ⅱ优084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组配而成的突破性杂交中籼稻新品种。表现为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品质优良、栽培适应范围广、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被列为农业部首批推荐种植超级稻品种之一。目前,已在苏、皖、湘、赣、豫、鄂、浙、闽、川、桂、滇、贵等长江流域及华南稻区十几个省区大面积推广和示范种植。该组合1999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34t/hm~2,分别比对照汕优63和汕优559增产15.08%


棉花柱头生活力的研究初探
《江西棉花 》 2006
摘要:柱头生活力对棉花育性起着重要作用。盛花期不同天气条件对柱头生活力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棉花柱头生活力逐步降低至消失,且不利天气条件下生活力降低更快,但在一定时间内柱头仍留有活力,可完成受精过程。


盐城农区棉田烟粉虱的危害特征与治理对策
《江苏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2002~2005年的调查,烟粉虱在盐城农区棉田危害的主要特征有:单株虫量逐年上升;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发生期逐年提前。由于当地寄主植物种类繁多,烟粉虱扩散转移频繁,就棉田而言又大体可分为虫源侵入期、繁殖扩展期、危害高峰期和转移消退期。研究结果还证实,该虫能通过吸汁传病传毒,受害棉株损失严重。在对烟粉虱的控制上,提出坚持“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对策;采用“蔬菜防治保棉花,前期防治压基数,突击防治控危害”的化学防治策略。


白灵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当代生态农业 》 2006
摘要:白灵菇(Pleurotus erymgii var.nebrodensis)又名白阿魏蘑,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lina)、真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为市场潜力最好的食用菌新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