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环链棒束孢IcHsp104与IcHsp78的克隆及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检测
《微生物学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环链棒束孢(Isariacateinannulat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许多环境因子的胁迫作用影响了该菌在田间的生防效果。【目的】热休克蛋白酪蛋白溶解蛋白酶(HeatShockProteinCasein LyticProteinase,Hsp100/Clp)是一类ATP依赖型Hsp100家族蛋白,克隆该菌株Hsp100/ClpB家族的2个关键基因IcHsp104与IcHsp78,探索该对基因在应对不同温度及盐浓度胁迫下的作用。【方法】通过前期获得的转录组数据库,采用本地BLAST方法对环链棒束孢Hsp100家族基因进行分析筛选。通过RT-PCR技术,对环链棒束孢Hsp100基因的编码区(Open Reading Frame,ORF)进行碱基验证。通过分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环链棒束孢Hsp100基因的氨基酸结构、进化树、功能结构域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通过不同温度及盐浓度处理菌株,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对获得的基因进行表达检测。【结果】共筛选出2个环链棒束孢Hsp100/ClpB基因Hsp104与Hsp78,将其命名为IcHsp104与IcHsp78,2个基因分别编码923个和805个氨基酸,分子量分别为103.199 kD和88.805 kD;2个基因均与棒束孢属、白僵菌属和虫草属3个物种的亲缘关系最近,但2个基因之间的同源性较低;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均为经典的AAA+-ATPase家族蛋白,三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另外,经高低温处理菌株后,2个基因的表达均会上调,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上升越显著,而且高温胁迫组显著强于低温组。经不同浓度氯化钠处理后,低浓度组2个基因的表达量均上调,高浓度组2个基因的表达量均受到抑制。【结论】环链棒束孢IcHsp104与IcHsp78基因在抵抗外界温度及盐胁迫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后续环链棒束孢应对环境胁迫的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环链棒束孢 热休克蛋白 生物信息学 温度胁迫 盐胁迫


60Co-γ辐照对多油辣木叶片形态特征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东南园艺 》 2021
摘要:辣木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为进一步筛选具有更高价值的辣木资源,采用辐射育种,培育优良单株,为辣木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以辣木种子为试材,采用15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调查辣木叶片形态特征,分析测定营养品质,包括蛋白质、总黄酮、粗多糖、维生素C、总多酚、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受辐射的辣木植株与对照相比,其叶片形态特征受影响较大,受辐射的辣木叶片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受辐射的辣木叶片不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差异。可见,采用辐射育种可显著改变辣木叶片品质,对高品质选育种具有较好效果。


福建省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福建省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流行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福州、莆田和龙岩3个地区6个种鸡场2 470份血清样品和2 848枚初产蛋分别进行ALV-J抗体和ALV p27抗原检测。结果显示,福建地区的种鸡场均不同程度感染ALV,ALV-J抗体总阳性率为4.62%,且公鸡的阳性率低于母鸡,龙岩地区的ALV-J抗体阳性率最高,ALV p27抗原总阳性率为7.87%;蛋种鸡和肉种鸡均能感染ALV,蛋种鸡的ALV p27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肉种鸡;禽白血病阳性率在不同品系种鸡中存在差异,福建地方品系鸡的ALV-J抗体阳性率和ALV p27抗原阳性率普遍高于大型种鸡场培育的品系。


基于GIS的入侵生物适生区预测-以桔小实蝇为例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 2021
摘要:以入侵昆虫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为例,利用GIS软件结合生态位模型对入侵生物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选取影响入侵生物分布的年均温、日较差、多年平均降水、高程、地形、土地利用类型等9个环境因素,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桔小实蝇的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桔小实蝇的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高、中、低适生区分别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4%、4.0%、14.2%;对潜在分布区影响最多的环境因素是年平均温度、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类型;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桔小实蝇的高适生区和中适生区面积分别扩张了35.7%和45.7%.本研究将为桔小实蝇入侵的监控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增氧方式对鲟鱼养殖水体微生物菌落结构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比较研究鲟鱼养殖过程中应用微纳米曝气增氧机和水车式增氧机两种增氧方式的效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增氧方式对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群结构和潜在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影响,以及溶解氧浓度与潜在病原微生物相对丰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微纳米曝气增氧机和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方式的鲟鱼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群结构基本一致,且两种增氧方式下的鲟鱼养殖水体中均检测出9种潜在病原微生物(属水平)。其中潜在病原微生物Acinetobacter、Aeromonas、Clostridium、Flavobacterium、Mycobacterium、Pseudomonas在微纳米曝气增氧机中的相对丰度要低于水车式增氧机的养殖水体,但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潜在病原微生物Parachlamydia、Rickettsia与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关键词: 微纳米曝气增氧机 水车式增氧机 鲟鱼养殖 微生物群落结构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7个番鸭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番鸭群体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选取24对微卫星引物,对7个番鸭群体的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及毛细管电泳产物信息检测。结果表明,24个微卫星位点在7个番鸭群体上共检测到80个有效等位基因,基因流(Nm)为2.418 1,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56 1,F-统计量(F-statistic)平均为0.093 7。7个番鸭群体中,福建花羽番鸭遗传参数较高,海南嘉积鸭遗传参数较低,温州麻步番鸭和法国巴巴里番鸭遗传距离最近(0.020 9),福建花羽番鸭和法国巴巴里番鸭遗传距离最远(0.164 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番鸭群体被分为3个类群,余姚花羽番鸭、余姚白羽番鸭、温州麻步番鸭和法国巴巴里番鸭为一个类群。综上所述,7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中度水平,其中福建花羽番鸭遗传多样性较高,海南嘉积鸭较低;群体间呈现中度分化,有频繁的基因交流;地理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三元肥料效应模型的整合与优化建模策略
《土壤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当前作物肥效模型建模成功率普遍偏低的问题,探讨了提高建模成功率的优化建模策略.在分析整合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NLS)和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普通最小二乘(OLS)、主成分回归(PCR)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回归(FGLS)四种建模法的适用性基础上,根据水稻和露地蔬菜的1122个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探讨三元肥效模型的综合应用方法.结果表明,三元肥效模型不同函数式及其建模法的适用性有明显差别.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OLS建模法的典型式比例平均仅有19.8%,克服多重共线性危害的PCR建模法和克服异方差危害的FGLS建模法均有利于提高典型式比例,而同时克服了模型设定偏误和多重共线性危害的非结构肥效模型及其NLS建模法的典型式比例则提高至41.4%.根据不同模型及其建模法的适用性,提出三元肥效模型四步建模法,结果使典型式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至57.5%,且在双季稻、单季稻和露地蔬菜中的相关比例差异很小.因此,四步建模法是大幅度提高三元肥效模型建模成功率的有效技术方法.
关键词: 非结构肥效模型;建模;非线性最小二乘(NLS);普通最小二乘(OLS);主成分回归(PCR);可行广义


不同水泥含量的基质土壤对黑麦草根系生长胁迫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麦草(Loliumperennial ryegrass)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水泥含量的基质土壤对其根系生长胁迫的影响,探明黑麦草根系对水泥基质逆境胁迫的耐受适应性。在1%~7%水泥含量的基质土壤上种植黑麦草,分别于分蘖期、孕穗期、开花期采集根系样品,测定不同处理的水泥基质土壤黑麦草根系生长指标、根系活力、根内逆境胁迫的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水泥含量基质土壤黑麦草总根长均显著低于CK,孕穗期和开花期各处理之间根系平均直径无显著差异。不同水泥含量基质土壤黑麦草根系活力均显著低于CK,5%水泥含量基质处理根系活力显著高于7%处理,与3%处理无显著差异。分蘖期时,5%水泥含量基质处理中黑麦草根内SOD、POD、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水泥含量基质处理。因此,进一步说明,水泥含量大于5%的基质土壤对黑麦草根系的生长胁迫影响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