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镉胁迫下甜、糯玉米开花期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83份甜、糯玉米自交系构成的关联群体为材料,在2种Cd污染水平下对甜、糯玉米开花期(DA,days to anthesis)、吐丝期(DS,days to silking)和开花吐丝间隔(ASI,anthesis silking interval)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揭示重金属Cd胁迫对甜、糯玉米开花期的影响及调控基因。结果表明:不同Cd污染水平对甜、糯玉米DA和DS均产生影响,其中对DS的延长更为明显,从而导致ASI的增大。同时,甜玉米ASI平均值高于糯玉米ASI,由此表明甜玉米ASI对重金属Cd胁迫更为敏感。结合群体基因型和开花期相关性状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别筛选到3个开花期相关的SNP位点和6个吐丝期相关的SNP位点。根据其所对应的物理位置与Maize GDB和NCBI基因数据库进行比对,预测获得8个已知功能基因,其中包括在前人研究中与玉米开花期有关的候选基因。以上研究解析甜、糯玉米在重金属Cd污染水平下开花期及吐丝期的遗传规律,为今后开展甜、糯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Cd安全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3种紫苏属植物鲜叶的挥发性物质的异质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苏属植物的叶具多种生物活性,且有特异性香气。为探究紫苏属不同植物鲜叶挥发性物质异同,以紫苏、白苏和柠檬紫苏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进行富集提取,运用气相质谱对鲜叶挥发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紫苏属植物鲜叶的挥发物存在较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3种紫苏属植物的样本点分别独自聚为一类;(2)3种紫苏属植物高匹配(匹配度≥90%)、高相对含量(相对含量≥2%)的挥发物存在不同。柠檬紫苏为柠檬醛、顺式-柠檬醛和蘑菇醇等,紫苏为α-石竹烯、β-石竹烯和洋芹脑等,白苏则包括β-石竹烯、蘑菇醇和芳樟醇等;(3)3种紫苏属植物存在各自特异性挥发物。柠檬紫苏叶片中检测出特异性挥发物19种,为柠檬醛、β-柠檬醇等。紫苏有8种,如洋芹脑等。白苏有6种特异性挥发物,为芳樟醇等;(4)3种紫苏属植物同时存在4个共有挥发物,分别为β-榄香烯、大根香叶烯、β-石竹烯和蘑菇醇;(5)以所测挥发物为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白苏和紫苏的样本聚为一个类群,而柠檬紫苏的样本单独聚为另一类群。本研究为紫苏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紫苏属 挥发性物质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异质性分析


丘陵山区稻鱼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福建稻麦科技 》 2020
摘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稻谷和水产品价值协同提升,显著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该规程规定了稻鱼综合种养环境条件、品种选择、田间设施建设、稻鱼共生期管理及收获等管理技术,为丘陵山区稻田综合种养提供技术支持。


26%螺虫乙酯·联苯菊酯悬浮剂对柑橘木虱的田间防效
《农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26%螺虫乙酯·联苯菊酯悬浮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方法]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试验。[结果]26%螺虫乙酯·联苯菊酯悬浮剂43.3、52、65 mg a.i./kg在药后7、14 d的田间防效均在90.93%以上,药后21 d,防效保持在93.59%~99.43%,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对柑橘无药害。[结论]建议在柑橘新梢抽发期,柑橘木虱低龄若虫始盛期,使用26%螺虫乙酯·联苯菊酯悬浮剂43.3~52 mg a.i./kg喷雾为宜。


图像识别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福建畜牧兽医 》 2020
摘要:近年来图像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安全支付、工业仓储、交通管理等各个领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新时代的农业发展也要找准与图像识别技术的契合点,用新技术解决畜禽精准化养殖、植物保护等环节存在的不足和难点,有效助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茶叶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了福建省60份典型茶园表层土壤(0~20 cm),测定了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分析了土壤类型、植茶年限和海拔对土壤硒及有效硒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2~2.20 mg·kg~(-1),均值为0.73 mg·kg~(-1),有86.67%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达到富硒土壤标准(>0.4 mg·kg~(-1));茶园土壤有效硒含量为5.21~448.86μg·kg~(-1),均值为62.98μg·kg~(-1);土壤硒活化率为1.10%~31.64%,均值为8.76%,硒有效程度较低。砂砾岩和凝灰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紫色砂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山地草甸土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最高,潮砂土和水稻土硒含量较低;成龄茶园和老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新垦茶园硒含量较低;中高海拔地区茶园土壤全硒及有效硒含量较高,低海拔地区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硒及有效性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pH对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红壤茶园和幼龄茶园有显著影响,有效磷对成龄茶园和中高海拔茶园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该区域茶园富硒土壤为发展天然富硒茶提供了物源保证,但硒有效程度不高,应针对不同类型茶园采取相应栽培措施(增施有机肥、改良剂和钙镁磷肥)来提高土壤有效硒。
关键词: 茶园 土壤 硒 土壤类型 植茶年限 海拔 影响因素


黑白花兔选育研究
《畜牧与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对黑白花兔基础群进行一世代、二世代和三世代3个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三世代群体平均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比零世代提高了3.36%和2.07%;公兔和母兔13周龄体重三世代比零世代分别提高10.84%和11.27%,差异均极显著(P<0.01);公兔13周龄体长、胸围、耳长和耳宽三世代比零世代分别提高1.37%、1.62%、0.71%和2.55%,母兔13周龄体长、胸围、耳长和耳宽三世代比零世代分别提高1.42%、1.82%、1.02%和3.15%;经过3个世代选育,公、母兔13周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从15.91%和14.87%下降到13.37%和13.59%,三世代公、母兔13周龄体长、胸围、耳长和耳宽的变异系数均小于8%,群体趋于整齐一致;各世代公、母兔10周龄、13周龄性别间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


K-Means聚类分析法筛选柠檬香茅茎叶差异蛋白及鉴定
《应用化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柠檬香茅含有大量的香茅精油,运用十分广泛,然而其茎、叶的精油含量却相差悬殊.为探索柠檬香茅精油代谢相关的蛋白途径,本文对柠檬香茅旗叶、成熟叶及茎秆等材料进行精油含量、总蛋白含量测定及双向凝胶电泳(2-DE)表达谱分析,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2-DE电泳中差异蛋白斑点的丰度、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聚类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旗叶和茎秆上调表达的蛋白质斑点的聚类对于相对分子质量变化敏感,成熟叶上调表达蛋白质斑点对于丰度的变化较为敏感.预测了精油代谢功能相关的蛋白质斑点15个,挖取预测蛋白质斑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成功鉴定了9个蛋白质.本研究为柠檬香茅精油的蛋白代谢途径提供新的基础信息及研究思路.
关键词: 柠檬香茅 双向凝胶电泳 K-means聚类分析 质谱鉴定


基于DPPH法的茶叶儿茶素类抗氧化谱效关系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20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茶叶儿茶素HPLC指纹图谱与其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70%甲醇对绿茶、白茶、闽北乌龙、闽南乌龙、红茶5类共25批次样本进行提取;以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研究自由基清除活性;同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获取指纹图谱数据并对所获取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研究HPLC指纹图谱与DPPH清除活性的谱效关系,结合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获取25批次样本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8个儿茶素类化合物,成功构建了偏最小二乘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R2=0.900 9.结果表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与DPPH清除力相关性最强,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没食子酸(GA)与DPPH清除力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HPLC指纹图谱信息可预测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儿茶素 抗氧化 高效液相色谱(HPLC) 谱效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