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 2020
摘要: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中,强化乡村农业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无疑是一项需要深入探索的理论与实践命题。文章在学习与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核心内涵基础上,指出以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生命安全为重点,着力构建以生产、产业、经营、人才为重点的科技创业绿色发展体系和以政府为主导、乡村为平台、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体系,推动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并提出了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相关对策。


绵羊肺炎支原体和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福建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实现临床上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 Mo)和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 CP)两种病原混合感染的同时检测,建立Mo和CP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方法】应用基于Mo的P80基因和CP的PLD基因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应用该方法和单一PCR方法对临床收集的70份样品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建立的Mo和CP的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够同时扩增出Mo 700 bp和CP 290 bp左右的片段,而对其他羊病常见病原的DNA扩增均为阴性。Mo和CP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 530 pg·μL-1和3 500 pg·μL-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70份临床样品中Mo阳性率为25.71%,CP阳性率为18.57%,同时感染Mo和CP阳性率为7.14%,与单一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较高、重复性好等特点,为临床上Mo和CP混合感染的快速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实用方法。


赤芝全基因组SSR位点的筛选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世界中医药 》 2020
摘要:目的:基于赤芝全基因组序列开发SSR标记,研究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赤芝种质资源品种鉴定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60对SSR引物,对26份不同来源的赤芝菌株进行扩增以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位点;采用毛细管电泳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60对引物中,筛选出24个有多态性条带的SSR位点。共扩增出269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SSR位点增出11.20个多态性条带;检测出150个等位基因,平均检测出6.23种基因型;各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7~0.91,平均为0.81;遗传一致性和遗传距离变异范围分别为0.28~0.95和0.06~0.73;聚类分析结果分析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各个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在遗传距离系数0.17处可分为4大类,部分来自同一地区的菌株材料分散于各个分支,未体现明显地域性,说明菌株的遗传背景复杂,多态性高。结论:筛选出的24个赤芝SSR位点,可以用于赤芝菌株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赤芝优良品种的引种及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赤芝 基因组 SSR标记 多态性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育种


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茶园土壤可持续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林地(SM,对照)、新垦3年茶园(ZC3)和植茶30年茶园(ZC30)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点混合取样法取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样品,测定不同样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3种样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并对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和冗余分析(RDA).[结果]林地转变为茶园后,新垦3年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铁含量显著降低,土壤体积质量显著增加;植茶30年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效铁含量较新垦3年茶园显著增加,但土壤pH显著下降,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总体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林地>植茶30年茶园>新垦3年茶园,与林地相比,新垦茶园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从所有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细菌29个门、60个纲、79个目、186个科、421个属,主要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共计93.5%~98.9%;主要优势细菌属为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氏菌属(Prevotella)、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Gp2及Gp1.不同样地和土层土壤细菌优势菌群明显不同,在0~20 cm土层,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是林地土壤中的优势菌门,而茶园土壤中的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Gp2和Gp1是林地土壤优势菌属,而新垦3年茶园中这两类细菌属相对丰度较低;植茶30年茶园土壤中粪杆菌属、拟杆菌属、普氏菌属和埃希氏杆菌属相对丰度较高.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体积质量、有机质和碱解氮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土壤体积质量>有机质>碱解氮.[结论]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转变初期土壤细菌多样性明显降低,之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得以恢复.
关键词: 林地开垦 茶园土壤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土壤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基于专利视角的福建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甘肃科技 》 2020
摘要:对2005-2015年福建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专利申请人构成和IPC构成、PCT国际专利申请等方面进行统计,从专利角度分析福建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探讨提高福建省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的对策建议.


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特性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害疣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筛选可有效抑制其萌发的杀菌剂提供依据。【方法】在-80℃、-20℃、0℃、4℃、10℃、15℃、20℃和25℃处理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然后25℃培养,测定温度对破除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休眠的影响;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碳源和氮源对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0℃、4℃处理12 h、24 h和48 h可破除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休眠,促进萌发;适合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pH值为6、7和8,其萌发率分别为8.66%、9.79%和8.40%;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WA)、双孢蘑菇浸出液培养基(MuEA)、双孢蘑菇煎汁培养基(MuDA)、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和V8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分别为0.00%、6.38%、8.43%、1.33%和6.23%,在MuDA培养基上萌发率最好,显著优于其他供试培养基;葡萄糖、蔗糖和山梨糖有利于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其萌发率分别为10.77%、9.96%和9.85%;在MuDA培养基中加入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鸟氨酸后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的萌发率分别为12.32%、13.45%、13.74%和11.64%,显著优于不加氮源的萌发率。【结论】0℃、4℃处理12 h以上可破除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的休眠;适合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pH值为6、7和8;MuDA培养基是适宜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培养基;葡萄糖、蔗糖、D-乳糖、山梨糖和D-棉子糖是适宜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碳源;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鸟氨酸是适宜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氮源。


应用正交设计优选二歧鹿角蕨球状体分化培养基研究
《福建农业科技 》 2020
摘要:为筛选二歧鹿角蕨球状体分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建立鹿角蕨球状体分化培养技术体系.以二歧鹿角蕨孢子萌发的绿色球状体为芽分化培养材料,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基本培养基、IBA、活性炭(AC)和白糖4种因素对鹿角蕨球状体分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鹿角蕨球状体分化培养影响的主次关系为基本培养基>IBA>AC>白糖;筛选出适宜二歧鹿角蕨绿色球状体(GGB)分化的培养基配方为HD2基本培养基+IBA 0.5mg·L-1+AC 0.5mg·L-1+白糖30.0g·L-1,培养56d,芽分化系数达6.7,有效提高了其繁殖效率,为种苗规模化育苗提供了技术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