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5种水仙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压片方法,对5种国外引进的水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种水仙材料中有二倍体1种,三倍体和四倍体各2种,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28=8m+16sm+4st(‘苏娅’)、2n=3x=30=7m+17sm+5st+1t(‘小燕子’)、2n=3x=21=4m+13sm+4st(‘普韦布洛’)、2n=4x=28=8m+15sm+4st+1t(‘胡德山’)和2n=2x=17=1m+9sm+7st(SAT)(‘温斯特丘吉尔’).5种水仙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结果不仅可以为其分类提供细胞学依据,同时也为利用这些品种资源选育新品种提供指导.


水稻所举办2020年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启动会
《福建稻麦科技 》 2020
摘要:为进一步落实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计划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发挥产业技术体系特色和优势,形成一套体现福建省现代农业优质高效特色的水稻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1月14日,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福州召开2020年度项目启动会。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研究员及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和体系的部分成员参加了会议。上一轮体系首席专家、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郑家团研究员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黄庭旭首席专家主持。黄庭旭研究


贮藏温度对芙蓉李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0
摘要:目的研究室温和低温贮藏对芙蓉李果实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芙蓉李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依据。方法以室温为对照,测定采后贮藏期间各项理化指标变化来评价不同温度对芙蓉李果实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低温贮藏可有效抑制芙蓉李果实采后贮藏期间腐烂率和失重率上升,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和丙二醛含量的积累。结论低温贮藏可提高芙蓉李采后保鲜效果。


喷施外源山梨醇及其类似物对桃叶片和果实离子转运及激素含量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喷施山梨醇及其类似物对桃叶片、果实中钾、钠、钙运输积累和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使用山梨醇及其结构类似的糖醇类渗透调节物(甘露醇、异山梨醇)喷施桃树体,测定桃叶、桃果实中的钠、钾、钙含量以及内源植物激素含量变化.基于测定结果,Q-PCR检测桃叶、桃幼果中相关离子转运子与特定激素合成通路关键限速酶基因的表达.[结果]喷施处理组中,果实钠、钾、钙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异山梨醇处理组中果实钠、钾、钙含量增加的幅度最大);但叶片中钠、钾、钙变化不显著.Q-PCR检测表明:钠离子转运相关的PpNHX7/SOS1在处理组叶片、果实中表达增强.钾离子转运相关的PpKUPs、PpKEAs在处理组叶片中表达趋势增强,在果实中PpKUPs表达增强、PpKEAs表达减弱.此外,喷施处理组中,桃果实内源性玉米素含量升高,玉米素合成通路关键限速酶基因PpIPT和PpCYP735A表达上调.[结论]山梨醇及其类似物喷施可能造成渗透胁迫,促使果实积累钠、钾、钙,并促进玉米素的合成以响应胁迫.


不同季节对番木瓜育苗及种子发芽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自然条件下番木瓜发芽率仅为30%~50%,发芽时间约需1个月,从播种到苗木出圃需2个月以上,且苗木生长参差不齐,导致管理困难,育苗成本高。为提高番木瓜的育苗效率,于2015—2017年,借助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以色列育苗工厂设备设施条件,进行番木瓜一年不同季节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春季(温度18~32℃)和秋季(温度20~33℃)发芽率达90%以上,幼苗生长整齐粗壮、根系发达、须根丰富,从播种到苗木出圃时间为40 d左右;夏季(温度25~38℃)和冬季(温度10~25℃)发芽率为72%~85%,夏季从播种到苗木出圃时间为30~35 d,幼苗生长整齐,但茎细长,主根系发达,但须根较少;冬季从播种到苗木出圃时间为55~57 d,幼苗生长不整齐,但侧根和须根生长正常。说明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四季育苗的发芽率均高于自然条件下春秋两季的发芽率,设施栽培条件下春秋两季的育苗效率与苗木质量较佳。


福建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软件导刊 》 2020
摘要:针对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农业信息难以共享的问题,基于B/S架构与Vue.js+Axios+Element-UI+vueRouter2技术,设计开发了福建省农村科技信息WebAPI共享服务接口、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检索服务系统,阐述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系统功能模块构成、系统安全设计及关键技术实现.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平台、福建农村科技网、慧农信APP、慧农信微信公众号等农业应用系统提供公共数据共享服务,打破了各个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孤岛",实现了福建省农村科技信息资源有序管理和开放共享.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银耳中的8种农药残留
《分析科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银耳中吡虫啉、啶虫脒、异丙威、丁硫克百威、克百威、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和咪鲜胺8种常见农药残留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5 g样品,加入1 g NaCl,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通过C18柱固相萃取净化后,以Phenomenex Luna C8色谱柱(150 mm×2.0 mm×3.0μm)分离,流动相A为含0.1%甲酸-5 mmol/L NH_4Ac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质谱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吡虫啉在1.0~1 000.0μg/L,啶虫脒、异丙威、丁硫克百威、克百威和咪鲜胺在1.0~500.0μg/L,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在1.0~2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检出限为0.01~0.30μg/kg,定量限为0.03~1.00μg/kg。在低、中、高3个水平加标的回收率为70.1%~106.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97%~13.68%。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准确、可靠。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银耳 农药残留分析


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 2020
摘要:该文基于36年长期定位试验预试验结果,介绍了原状土搬迁所需设备及技术参数,总结了原状土搬迁技术流程,以期为今后年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