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DPPH法的茶叶儿茶素类抗氧化谱效关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清霞 1 ; 王丽丽 1 ; 杨军国 1 ; 宋振硕 1 ; 陈林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儿茶素;抗氧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谱效关系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20 年 002 期

页码: 210-21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茶叶儿茶素HPLC指纹图谱与其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70%甲醇对绿茶、白茶、闽北乌龙、闽南乌龙、红茶5类共25批次样本进行提取;以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研究自由基清除活性;同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获取指纹图谱数据并对所获取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研究HPLC指纹图谱与DPPH清除活性的谱效关系,结合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获取25批次样本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8个儿茶素类化合物,成功构建了偏最小二乘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R2=0.900 9.结果表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与DPPH清除力相关性最强,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没食子酸(GA)与DPPH清除力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HPLC指纹图谱信息可预测抗氧化活性.

  • 相关文献

[1]"福鼎大白"不同工艺茶类茶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黄彪,刘文静,吴建鸿. 2019

[2]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鱼油中维生素A、D和E. 苏德森,陈涵贞,林虬,陈红珊. 2005

[3]芽胞杆菌FJAT-28592抗真菌脂肽的研究. 陈倩倩,刘波,王阶平,车建美,刘国红,龚海艳,关雄. 2016

[4]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份及品质的影响.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2007

[5]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总黄酮含量. 王丽丽,林清霞,宋振硕,陈林. 2021

[6]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检测方法研究. 宋振硕,张磊,王丽丽,林清霞,陈林. 2021

[7]乌龙茶和绿茶品种茶鲜叶儿茶素类和嘌呤碱HPLC指纹图谱特征比较. 陈林,项丽慧,王丽丽,陈键,宋振硕,余文权,尤志明. 2018

[8]茶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 王丽丽,宋振硕,陈键,杨军国,张应根,陈林. 2015

[9]新品系‘60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呈味物质的变化与品质分析. 杨云,刘彬彬,周子维,吴晴阳,林宏政,胡清财,陈彬,占鑫怡,陈常颂,孙云. 2021

[10]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2006

[11]木质纤维素吸附分离法纯化茶多酚研究. 王秀萍,朱海燕,谢苏平. 2015

[12]不同茶树品种"梁野炒绿"理化品质分析. 钟秋生,单睿阳,林文明,李鑫磊,林郑和,张亚真,陈常颂. 2023

[13]茶叶中茶多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丽丽,陈键,宋振硕,杨军国,陈林. 2013

[14]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中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变化规律. 陈林,陈键,张应根,邬龄盛,王振康,杨卫,尤志明. 2011

[15]环境温湿度调控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 张应根,王振康,陈林,邬龄盛,王秀萍,陈泉宾. 2012

[16]辣木叶黄酮苷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周丹蓉,孙凯慧,叶新福,张永红,王小安,韦晓霞. 2018

[17]不同成熟度树葡萄果实醇提取物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林宝妹,郑开斌,张帅,洪佳敏,郑菲艳,林国容,邱珊莲. 2018

[18]马齿苋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林宝妹,张帅,洪佳敏,邱珊莲,张少平,郑开斌. 2020

[19]不同干燥工艺对寒兰花总黄酮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李程勋,徐晓俞,李爱萍,郑开斌. 2019

[20]Fenton法测定茶薪菇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吴俐,沈恒胜,汤葆莎,陈君琛,郑恒光.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