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极化散射特征分析及稻田分类方法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洪泽试验区2004年获取的多时相、多极化雷达卫星(Envisat)数据分析,从图像上提取后向散射系数,建立了水稻生长模型,分析了不同极化方式的水稻后向散射特征。利用该试验区同年获取的气象卫星(NOAA)数据,提取水稻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了其与水稻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相关性。最后,根据水稻的多极化后向散射特征和获取的多时相雷达数据,利用阈值法提取稻田信息,识别精度达90%以上。结果充分说明利用多时相、多极化雷达卫星数据对水稻长势监测及面积提取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


把握“五个坚持”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农业科技管理 》 2006
摘要:文章结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提出了有效地组织实施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体制改革,必须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抓好发展、把握稳定等关键问题上做到“五个坚持”。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江苏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根椐城乡统筹中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分析了城乡统筹战略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的有利支撑条件,讨论了符合城乡统筹的现代农业的功能与特征以及建设途径。


转基因抗虫棉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 2006
摘要:运用典型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转基因抗虫棉的13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生育性状与产量性状间典型相关极显著,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典型相关达显著水平,生育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典型相关不显著。前5个主成分因子:产量因子、品质因子、子指铃重因子、早熟因子及伸长率因子可代表一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基本特征,它们的累计贡献率达87.23%。各性状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转基因抗虫棉育种中,应注意各性状间的动态平衡,有利于育成优质高产抗虫棉品种。


甘薯的速冻保鲜加工及护色工艺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了甘薯速冻保鲜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较理想的护色硬化液,其配比为柠檬酸0.15%、亚硫酸钠0.5%、氯化钙0.4%,护色时间为1 h,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褐变,保持了色泽和硬度。同时还对其他几个相关因素作了讨论和选择,如原料处理方式、烫漂条件、速冻方式及冷藏状况等,保证了速冻甘薯的产品质量,为速冻保鲜甘薯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控水育秧对机插水稻的影响效应研究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06
摘要:研究机插水稻秧田期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床土培肥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水育秧比湿润育秧发根力强,发根数多,湿润育秧比控水育秧成苗率高,秧苗植株高;控水育秧条件下机插秧秧龄弹性可放宽到4.5叶期,但要控制苗的高度;控水、适量增加施肥有利于提高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