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减压对安哥诺李贮藏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减压对安哥诺李果实贮藏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减压有效保持了李果实的硬度和TSS含量,降低了果实中酸的消耗,抑制了果实呼吸强度和MDA含量的积累,保持了较高的SOD活性和较低的POD活性。从而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


花椰菜杂交一代单球重及成熟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花椰菜亲本主要经济性状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杂交一代单球重和成熟期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花椰菜杂交一代单球重预测回归模型为B6-1=0 5010-0 0098B3-2+0 1772B4-2-0 0481B12-2+0 0760C3-2+0 0503C5-2-0 0316C6-2+0 0377C7-2+0 1943C8-2+0 0086B13-3-0 0287C6-3-0 0256C14-3-0 0318C17-3+0 0391C21-3,母本的全株重(B4-2)和父本的成熟期(B13-3)对模型贡献最大,均达极显著水平;花椰菜杂交一代成熟期预测回归模型为B13-1=-12 3706+0 2367B1-2-0 1005B7-2-0 3056B8-2+0 4529B13-2-1 5787C7-2+1 9000C13-2-4 8968B4-3+0 2146B5-3+10 3628B6-3+0 7588B15-3-2 6718C7-3+11 9065C8-3+1 1356C9-3+1 1995C13-3-1 3294C18-3-0 9262C20-3,母本的成熟期(B13-2)和父本的显球期(B15-3)是影响杂一代成熟期的最主要因子。经田间验证,杂交一代单球重预测准确率达80 3%,杂交一代成熟期预测准确率69 5%,模型预测值与田间实测值相关系数为:单球重r=0 5931,成熟期r=0 7237,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经对回归模型方差分析,F值均达到0 0001水准,证明回归方程对样本观测值拟合度较高,可用做杂一代单球重和成熟期性状预测。


不同生态类型厚皮甜瓜雌雄异花同株系的转育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培育厚皮甜瓜单性花新品系,以雌雄异花同株系和普通两性花系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采用三条途径转育单性花近等基因系,通过调查转育各世代及入选品系与不同生态类型材料配制的杂交组合中花性型的遗传分离情况,检测分析雌雄异花同株性状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Mr分别与Mm,Ym,YF,F Y配制的4个杂交组合中,F2的花性型分离为:单性花∶两性花=3∶1;以Mm,Ym为轮回亲本的不同世代,花性型分离为:单性花∶两性花=1∶1。推测为供试材料间性型的不同仅存在于a位点的基因型差异,由等位基因A控制的单性花性状呈稳定的单显性基因遗传。用不同生态类型的优良育种材料作轮回亲本,采用连续回交、最后自交分离选择,以及杂交后代连续自交分离选择的方式,培育出4个单性花材料。


番茄果实耐贮性的遗传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0份番茄地方品种和自育自交系为材料,对它们的果实硬度和果实软化速度的遗传表现,以及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硬度和软化速度在基因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成熟期的果实硬度和软化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也有一些硬度很低的品种,软化速度反而很慢,耐贮性非常好;软化速度和果重、果型指数、含糖量、果实含水量等无显著的线性相关,说明耐贮性同这些重要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能够对它们进行同步改良。F1果实的软化速度表现为部分显性,耐贮性一般倾向于不耐贮的亲本;只有双亲的果实软化速度都比较慢时,杂种后代的果实才表现出良好的耐贮性。


割球时期及方式对中晚熟花椰菜制种产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中晚熟花椰菜制种采取不同时期及不同方式割球对制种产量和种子成熟期有明显影响,花椰菜在生殖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及合理管理方法的前提下,在花椰菜花球生长中后期(花球直径10cm~12cm(厘米))进行顶部二次割球,有利于抽枝、开花和提高种子产量。一般从显球至种子成熟平均需要114.9d(天),其单株结荚623.47个,单荚结籽数为14.07粒。


天津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业经济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一、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的规模、结构和素质 1、农村劳动力的规模、结构。2002年本市农村从业人员168.71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2.32万人,增长了1.39%。从性别上看,男从业人员为92.20万人,女从业人员为76.51万人,分别占54.7%和45.3%。从行业看,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为80.28万人;从事第二生产的为51.88万人,其中工业为40.09万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为36.55万人,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47.6%、30.8%和21.6%。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生态环境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5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无肥、N、NP、NPK、N+有机肥和N+秸秆6个不同施肥处理的0~20cm土壤微量元素B、Fe、Mn、Cu和Zn的质量分数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效B和有效Zn均为增加,分别是试验基础数值的2.9倍~4.7倍和1.0倍~4.7倍。N+有机肥处理质量分数最高,无肥处理最低。有效Fe、Mn、Cu的质量分数除N+有机肥处理的Fe和Cu增加了0.95mg·kg-1和0.43mg·kg-1以外,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各处理的土壤全量Fe呈减少趋势,全量Mn、Cu和Zn除无肥处理和Cu除单施N肥处理稍有减少以外,都呈现增加的趋势。全量Cu和Zn以N+有机肥处理质量分数最高,N+秸秆和施用P肥处理次之。施用以垃圾、畜禽废弃物为原料的有机肥以及施用P肥等可以增加土壤微量元素,施肥是影响土壤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变化的重要因素。


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工程育种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改进外植体处理方法、添加乙酰丁香酮提高外植体芽分化频率、筛选芽分化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和确定 转化后再生体系的筛选物质及其使用浓度等方法建立和优化了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的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 利用该体系将水稻类甜蛋白基因和水稻几丁质酶基因导入津引薯8号脱毒微型种薯中,并获得转基因株系。通过 PCR和southern杂交分子检测,证明ZGY-298,ZGY-283和ZGY-301 3个株系均整合了这2个基因。采用晚疫 病主要生理混合小种温室活体接种和离体接种进行抗病性分析表明,在晚疫病发病高峰期(接种后5-6 d)。转基因 株系对晚疫病抗性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并可使病情蔓延推迟2-3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