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杏园脐腹小蠹空间分布型及易受害寄主生长性状研究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nov)发生期,通过调查杏园脐腹小蠹空间分布及寄主生长性状发现:在杏园脐腹小蠹呈聚集分布,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当种群密度<1.68头/株时,环境条件是其聚集的主因;当种群密度>4.92头/株时,脐腹小蠹的聚集习性和环境条件是脐腹小蠹聚集的主因;其为害程度与杏树新生枝条长度、直径、百叶重和叶片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含量无相关关系;不同受害程度杏树树脂分泌量呈正态分布,零星被害和持续被害杏树树脂分泌量显著大于健康和易被害致死杏树;6月平均新生枝条长度<14.85cm、直径<0.31cm、百叶重<52.40g的杏树易受害,新生枝条长度<12.70cm、直径<0.29cm、百叶重<49.36g的杏树易受害致死。

关键词: 脐腹小蠹 空间分布 易受害寄主 生长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药期防治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展不同施药时期防治玉米螟药效的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为新疆玉米螟防治合理选择田间施药时期提供技术指导。【方法】比较分析不同施药时期玉米螟的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情况、用药成本、纯增效益、投入产出比等,筛选出新疆地区防治玉米螟的最佳田间施药时期。【结果】在各施药期玉米螟防治药效试验中,玉米螟孵化盛期施药处理的平均防效、玉米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分别达88.48%、113.31 kg/667 m2、195.76元/667 m2和1∶24.87。其次是产卵盛期施药,平均防效、玉米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和投入产出比也分别为81.71%、85.75 kg/667 m2、146.15元/667 m2和1∶18.82。羽化盛期施药效果不佳,其平均防效、玉米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和投入产出比分别仅为75.31%、35.64 kg/667 m2、55.95元/667 m2和1∶7.82。【结论】综合考虑大田实际防效、挽回产量损失、用药成本以及纯增效益等因素,在玉米螟药剂防治中,于玉米螟卵孵化盛期施药防效最好,但生产中由于该时期玉米植株普遍高大,田间施药不便且难以保证施药质量,建议施药期适度前移,在生产实际中优先推荐于玉米植株较低时的玉米螟产卵盛期进行施药,不建议在羽化盛期或其它时期施药。

关键词: 玉米螟 不同施药时期 药效试验 经济效益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吐鲁番地区秋冬茬设施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品种的筛选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掌握抗黄化曲叶病番茄品种的品种特性及对黄化曲叶病的抗病性,为新疆设施秋冬茬番茄种植品种提供依据和在番茄黄化曲叶病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以国内外12份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番茄品种为材料,对比分析番茄品种的物候期、品种的自然抗病性、测定果实单果重、产量、VC、总糖、总酸等指标。【结果】发病率抗性相对较好的是东风1号、格力-73-516、沃粉360、嘉粉、威霸0号、粉果博雅;产量依次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东风1号、粉果博雅、格力73-516、沃粉360、长丰3号、金鹏8号。【结论】综合抗病性、品种性状和产量、生育期、果实品质等因素,6个品种初步确定表现优良,如东风1号、格力-73-516、沃粉360、粉果博雅、嘉粉、威霸0号,这些番茄品种可作为新疆秋冬茬温室抗TY番茄品种进行栽培。

关键词: 设施番茄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抗性评价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温宿县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污染风险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温宿县林果土壤重金属As、Hg、Cd、Pb和Cr的含量,明确该区域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状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价。【方法】2014年对温宿县5.33×104hm2(80万亩)林果取样调查,根据林果分布、树龄及土壤特征在1 300个样点中选取代表性138个样点,测定重金属As、Hg、Cd、Pb和Cr的总含量。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合新疆土壤背景值、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进行该区的土壤重金属总量分析和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温宿县土壤重金属,As平均含量11.96 mg/kg,Hg平均含量0.032 mg/kg,Cd平均含量0.17 mg/kg,Pb平均含量22.93 mg/kg,Cr平均含量43.38 mg/kg,且5种土壤重金属变异系数均较小。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为基础,各元素的污染指数污染程度排序为:As>Cd>Cr>Pb>Hg。污染评价表明,5种重金属元素(As、Hg、Cd、Pb和Cr)在温宿县土壤的单因子污染指数(Pi)中,均属于安全等级(Pi≤1),为清洁水平;就综合污染指数(Ps)而言,该区域的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也均属于安全等级(Px≤0.7),为清洁水平;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的平均值表明,温宿县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排序为:Hg(77.35)>Cd(42.60)>As(11.03)>Pb(7.96)>Cr(1.01),重金属As、Pb和Cr处于低生态风险程度(Eir<40),重金属Hg和Cd处于中生态风险程度(Eir<80)。5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范围为79.78~236.10,处于低生态风险程度(RI=139.94<150)。【结论】新疆温宿县土壤重金属(As、Hg、Cd、Pb和Cr)含量均低于警戒线,污染程度均处于安全等级,单因子、综合生态风险评价也均属于低生态风险程度,说明温宿县的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生态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4省区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鉴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向日葵列当的致病力因生理小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明确我国向日葵列当的生理小种类型,利用向日葵列当国际通用鉴别寄主:AD-66、Kruglik A-41、B-RO-02A、Record、LC-1002B、LC-1003B、L-1390、LG-SS88,对4省区(新疆、内蒙古、吉林、河北)13个不同地点的向日葵列当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上述地点当前的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类型为A、D、E和F,其中D和E小种存在范围广,主要分布在新疆、吉林和内蒙古地区;致病力较高的F小种出现在内蒙古地区的四子王旗,致病力较低的A小种则出现在河北省张家口市。

关键词: 向日葵列当 鉴别寄主 生理小种组成 致病力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塔里木河上游湿地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关系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塔里木河上游不同湿地类型地表植被、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退化湿地恢复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表植被和种子库的组成、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塔里木河上游各湿地类型地表植被物种数在6~14种,人工湿地单位面积物种数、植被盖度、植株密度均比天然湿地有明显增加;各湿地类型土壤种子库物种数在10~13种,处于较低水平;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普遍较低,人工湿地中多浪水库坝外研究地和入水口研究地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5和0.538,天然湿地中塔河沿岸和牛轭湖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21和0.235。【结论】塔里木河上游不同湿地地表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组成均较匮乏,二者之间相似性系数不高,相似性系数表现为人工湿地高于天然湿地。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地表植被 塔里木河 湿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PI390452霜霉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甜瓜抗霜霉病资源PI390452,分析PI390452抗性遗传规律,并对抗病基因进行QTL定位分析,为甜瓜抗霜霉病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用甜瓜霜霉病病原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对PI390452×卡拉克赛(高感霜霉病)杂交后代F2分离群体及F2∶3家系人工接种鉴定,以F2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ICu GI已构建对应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应用BSA法和1 090对甜瓜SSR引物进行连锁遗传分析,采用QTL Ici Mapping软件定位霜霉病QTL位点。【结果】资源PI390452霜霉病抗性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共检测到3个霜霉病抗性基因的QTL位点qR1-1-1、qR1-3-1、qR2-2-1,分别位于chr-5、chr-10、chr-9上,qR2-2-1表型变异率最大为80.84%。【结论】位于chr-9上的qR2-2-1是控制甜瓜霜霉病主效QTL位点,为甜瓜抗霜霉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抗病基因精细定位、克隆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甜瓜 霜霉病 数量性状基因(QTL) SSR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绿洲区枣园冠层微环境调控效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新疆干旱绿洲区,枣树花期常遇高温干旱天气,易造成坐果率低而导致红枣产量下降,增加灌水和人工弥雾等现有微环境调控技术易出现灌溉水利用效率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将盛花期微喷弥雾技术与微灌技术一体化,在两树行中间增加弥雾,架设高度0.5 m的雾化喷头,设置了弥雾30 min(T1),60 min(T2),90 min(T3)及滴水处理(T4),以常规滴灌处理(CK)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微喷弥雾对枣园冠层微环境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干旱绿洲区红枣园冠层中部在盛花期时的高温天气每日会出现低温高湿和高温低湿两段共计约14 h左右的不适于红枣开花坐果的时段,微环境调控空间很大;处理T1~T4冠层中部温度较周围环境和CK分别低11.0%,10.5%,12.5%,14.0%和2.3%,0.4%,2.6%,3.8%,湿度较周围环境及CK分别高23.7%,20.0%,21.2%,17.2%和5.3%,2.2%,3.2%,-0.1%,产量较对照分别高9.4%,6.8%,6.7%,10.2%,表明微喷弥雾具有一定的改善冠层微环境和增产的作用;干旱绿洲区枣园冠层中部的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呈较好的负线性关系;微喷弥雾对红枣树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尽相同,综合考虑产量和果实品质,微喷弥雾30 min的处理最佳,建议微喷弥雾应在12∶00和16∶00分两个时段进行。

关键词: 红枣树 微环境调控 微喷弥雾 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种种子活力与成熟度关系

玉米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熟杂交玉米品种新玉29号、新玉35号以及晚熟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种子为材料,测定授粉后不同时期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田间出苗率,分析种子活力与成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新疆地区早熟玉米品种在授粉后45~48 d(黑层出现前3~6 d)、含水量29.1%~34.3%时收获可获较得高活力种子;晚熟品种在授粉后54~57 d(黑层出现前3~6 d)、含水量34.7%~38.1%时收获可获得高活力种子。

关键词: 玉米 种子活力 收获期 成熟度 发芽率 出苗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灌水量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发掘冬小麦品种抗旱种质资源,在两种灌水处理条件下,田间筛选小麦抗旱资源,拓宽新疆冬小麦抗旱遗传育种选择范围。【方法】以4份新疆、16份黄淮麦区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在5次灌水和3次灌水处理条件下,对小麦单株成穗数、株高、穗长、穗基部不育、穗顶部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9个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处理下,20份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总体差异较大,5次灌溉处理下大部分性状的均值高于3次灌溉处理;各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各性状抗旱系数变化在0.75~1.13;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两种灌水处理下产量都在前7位之内的有山农15号,烟农23号、新冬20号、新冬22号和新冬18号共5个品种;产量都在后6位之内的有山农12号、泰山22号、石4185号、石新616号和石麦18号共5个品种。【结论】适当增加灌水次数可以增加冬小麦产量。尤其是幼苗分蘖和籽粒灌浆成熟期保持充足的水分,对提高冬小麦产量有促进作用。相对黄淮麦区的冬小麦品种,新疆自育的冬小麦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水量 抗旱系数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