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蒜风味化学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大蒜的风味成分及其形成机理、大蒜风味前体研究(风味前体种类、标准样品的合成及测定方法)、蒜酶的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对大蒜风味化学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概述。


低温对水稻剑叶膜脂过氧化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常规杂交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夜间低温对剑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囊体膜脂过氧化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a/b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温度降低而下降,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总量的比值上升。低温处理4 d后,两个品种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同时也比处理2 d时高。超氧阴离子含量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两个品种的SOD活性在处理4 d后都下降。两优培九的CAT活性平缓下降,而汕优63则显著下降。脂肪酸的不饱和度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汕优63上升幅度较大,推测其对低温更为敏感。夜间低温引起剑叶类囊体膜脂过氧化加剧,脂肪酸不饱和度上升,这两方面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且都与杂交稻的冷适应性相关。


抗猪肺炎支原体特异性P36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中国兽医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表达P36基因的重组菌BL21(6P-1-P36)经诱导表达,超声波裂解后高速离心,分别收集上清和沉淀。可溶性表达产物亲和层析纯化后用于单抗筛选;同时,用GST-P36包涵体抗原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400μg/只)。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株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5A7-2。生物学特性鉴定表明,腹水单抗的间接ELISA效价为1∶2.5×106;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G2a。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腹水单抗能与GST-P36融合蛋白反应而不与谷胱苷肽转移酶(GST)反应,并且在猪肺炎支原体(Mycop lasma hyopneumoniae,Mhp)蛋白36000位置也有明显的条带,说明5A7-2所分泌的是针对MhpP36蛋白的单抗。P36蛋白是Mhp种特异性蛋白,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Mhp种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小麦赤霉病与DON积累的抗性及其相关SSR位点差异
《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菌株进行穗部喷雾和单花滴注接种,评价了10个小麦抗源的赤霉病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积累抗性。结果表明,望水白、苏麦3号、延岗坊主、繁60096属于高抗品种,Frontana表现感病,其余品种表现中抗。除Frontata外,所有抗源DON含量在3mg/kg以下。不同接种方法间、不同致病菌株间的病小穗率和DON含量以及同一处理内的病小穗率和DON含量间呈极显著相关。利用与已报道的赤霉病抗性QTL相关SSR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比较扩增产物等位位点的差异,除4B染色体的GWM113标记外,其余标记在品种间具有2~8个等位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0.14~0.85。单倍型分析表明,延岗坊主具有与望水白一致的3B主效QTL的SSR标记位点,扬麦158和新中长分别在2D和4B上具有多个与武汉1号一致的抗性QTL相关SSR位点,翻山小麦在3B和6B上具有多个与苏麦3号或望水白一致的抗性QTL相关SSR位点,繁60096在2D上有多个与武汉1号一致的QTL相关SSR标记,而镇麦7459和温州红和尚与已报道的小麦赤霉病抗性多数SSR位点不一致,可能具有不同的抗性基因。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SSR


低温对灌浆期水稻剑叶光合色素和类囊体膜脂肪酸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新型超级杂交稻两优122在灌浆期间对低温的抗性,以汕优63作对照,在25℃/15℃和25℃/20℃(昼/夜平均温度)两种温度条件下,研究了两个组合的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类囊体膜脂肪酸组分及抗氧化系统部分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使水稻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昼夜温差的加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含量都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下降,同时,两个品种的类囊体膜脂肪酸不饱和指数都有所上升。两优122的所有指标变化幅度都较对照汕优63要小,但在量上都较汕优63高,这可能意味着两优122在灌浆期较汕优63耐低温。
关键词: 低温 光合色素 脂肪酸 抗氧化系统 酶活性 超级杂交稻


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对意大利蜂的联合毒性作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摄入法、触杀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吡虫啉及其组合[V(阿维菌素)∶V(吡虫啉)=1∶17]对意大利蜂(Apism elliferaL.)的毒性。结果表明,摄入法处理的阿维菌素、吡虫啉及其组合24 h对意大利蜂的LC50分别为0.252 0 mg/L、5.066 7 mg/L、1.222 1 mg/L,48 h对意大利蜂的LC50分别为0.047 3 mg/L、1.787 8 mg/L、0.814 9mg/L。触杀法处理的阿维菌素、吡虫啉及其组合24 h对意大利蜂的LD50分别为0.001 7μg/头、0.054 9μg/头、0.025 6μg/头;48 h对意大利蜂的LD50分别为0.001μg/头、0.027 4μg/头、0.020 7μg/头。24h、48h胃毒联合系数K分别为2.010 3、0.720 3,24 h、48 h触杀联合系数K分别为0.782 7、0.536 4。上述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吡虫啉混配后对意大利蜂的毒性属相加作用,无明显协同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