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湖北省武穴市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在武穴市的开展情况,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29份.其中蔬菜地方资源丰富,占资源总量的51.93%.地方品种抗性强、品质优、耐旱耐贫瘠,但产量低、多混杂退化、多分布于偏远地区.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地方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长粒型优质籼稻育种策略及新种质创制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结合湖北省优质稻生产特点,提出了从亲本选择、后代材料筛选、常规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等方面选育长粒型优质籼稻的育种策略。利用这一育种策略创制了83份长粒型优质籼稻新种质,其中有9份材料稻米品质达到部优二级,有37份材料稻米品质达到部优三级,长粒型优质籼稻育种还需要加强抗病性、耐热性及食味品质的研究。

关键词: 长粒型优质籼稻 育种策略 种质创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碧梨果实膨大与新梢生长发育动态观测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以6年生的金碧梨(Pyrus pyrifolia Nakai Jinbi)为研究对象,定期测量其新梢的长度和果实纵径、横径,研究其新梢与果实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在武汉地区,金碧梨新梢自3月下旬开始生长,到6月中旬停止生长,新梢长度从3.24 cm增长到68.98 cm,生长期为84 d,生长期间出现2次生长高峰,分别是4月13日和5月18日;金碧梨果实从4月初开始坐果,到8月下旬果实成熟停止生长,生长期153 d。果实纵横径生长呈S形曲线,发育过程中出现2次生长高峰,分别在4月中下旬和6月初。新梢生长与果实生长发育关系密切,4月13日新梢与果实生长养分竞争激烈,随后逐渐减弱,5月25日后新梢逐渐停止生长,果实迅速膨大并在6月8日达生长高峰。

关键词: 金碧梨(Pyrus pyrifolia Nakai Jinbi) 新梢 果实横径 果实纵径 生长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莴苣花青素研究进展

中国蔬菜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花青素为水溶性类黄酮化合物,具有保护植物免受紫外伤害、清除活性氧组分、抵抗逆境以及改变植物色泽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同时具有抗衰老、防肥胖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保健功效。少数莴苣品种表型为紫色,富含花青素。本文论述了莴苣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与调控途径,以及影响莴苣花青素积累的因素,旨在为开发富含花青素的莴苣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莴苣 花青素 生物合成 调控 功能性食品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砂梨新品种‘金昱’

园艺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昱’是从‘安农1号’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早熟砂梨新品种。树势中庸,树姿半直立。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35 g,果皮绿色,成熟时果皮黄绿色,果面平滑,果肉白色,肉质细脆,石细胞少,汁液多,风味甘甜,充分成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以上,品质优良。在武汉市郊7月底—8月初成熟,果实生育期125d。以‘园黄’、‘丰水’、‘金晶’等品种作为授粉树,丰产性好,抗黑斑病和炭疽病。

关键词: 砂梨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富硒产业集群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富硒产业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强力产业支撑,分析了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推动富硒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即注重"三个突出",丰富富硒产业发展内涵;坚持"三个并重",培育富硒产业发展主体;强化"三个作用",创新富硒产业发展路径。最后提出了打造以"中国硒谷"为抓手推进湖北省富硒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湖北省 富硒产业 集群化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优质新品种ZD2040和Qs01的选育背景与生产利用

棉花科学 2019

摘要:结合湖北省棉花产业现状,对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棉花优质新品种ZD2040和Qs01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旨在促进两品种快速大面积推广应用。ZD2040具有早熟、优质、适宜机械收获特征,在生产上可应用于麦(油)后直播栽培连作模式;Qs01具有优质、高产特征,在生产上可应用于麦棉、瓜棉和油棉套作模式。

关键词: 棉花 优质 品种 ZD2040 Qs01 选育背景 生产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环境生物学效应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通过对油菜-棉花、小麦-棉花和马铃薯-棉花3种种植模式下的直播棉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效益的分析,明确了播期早晚对直播棉产量影响较大,随播期推迟,子棉日均减产18.75 kg/hm~2,棉田收益马铃薯-棉花模式最高,小麦-棉花模式最低。与小麦前茬相比,油菜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环境效果好,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高,容重低。土壤真菌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油菜-棉花、小麦-棉花和马铃薯-棉花3种模式OTU数分别为976、803、715个;3种模式共有OTU数为208个。

关键词: 棉花 种植模式 环境生物学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膜、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对APEC的致病性作用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是危害养禽业发展的主要细菌性病原之一,给养禽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为研究APEC的致病性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从毒力基因的分布、生物膜的形成能力、耐药基因的分布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生物膜的形成能力与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在致病性中的作用,为后期研究禽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及耐药机制等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开展禽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防控禽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提供理论数据。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 生物膜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遥感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护中的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范围大、空间分布复杂、工程数量多等特点,利用常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管护较难实现。开展了基于遥感技术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护技术方法的探索,旨在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的信息化水平。主要研究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及管护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并根据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护的应用需求,进行了"智慧农田水利信息化管护综合应用系统"的初步设计。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 管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