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蛇床子素和Bt复配对小菜蛾防治作用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室内筛选蛇床子素和Bt复配配方,发现配方Osthol∶Bt=1∶25增效作用最明显,对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效。对复配药剂进行毒性测定表明:1%蛇床子素.8 000 IU/μLBt对大鼠急性经口、经皮的LD50♂>5 000 mg/kg,♀>5 000 mg/kg,属微毒类农药。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倍数的蛇床子素1号在施药后3 d7、d对小菜蛾的防效分别为81.63%、83.39%;78.62%、81.77%和72.34%、75.74%,均高于对照药剂16 000 IU/mgBt、1%蛇床子素水乳剂和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关键词: 防治效果 复配(蛇床子素∶Bt) 毒性测定 小菜蛾


南京地区典型农业试验基地土壤肥力、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江苏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位于南京市东郊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简称省农科院)本部试验地和城市边缘带的六合、溧水农业试验基地为研究区,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阐明研究区土壤肥力、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加以评价。结果表明:①省农科院院本部研究区土壤肥力质量属中等水平,其主要限制因子是pH值和有机质,偏施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施用较少是研究区土壤酸化现象严重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主要原因;六合、溧水试验基地土壤肥力质量属差级水平,其限制因子是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这与该研究区偏施氮肥而磷钾肥及有机肥整体投入量不足有关。②院本部试验地零星分布的重金属污染影响该研究区土壤整体评价,但从所测6种重金属的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和综合质量指数来看,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该研究区的土壤污染;六合、溧水试验基地则未发生所测6种重金属的污染。


优质高产抗病两系杂交稻两优108的选育与应用
《中国稻米 》 2006
摘要:两优108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与籼稻恢复系宁恢10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作一季中稻栽培的技术要点。


龙拳在冬油菜地使用对后茬作物的影响研究
《杂草科学 》 2006
摘要:75%龙拳水溶性粒剂56.3~112.5 g a.i./hm2,对大部分后茬作物生长和产量无影响。当其用药量增加到168.8 g(a.i.)/hm2,向日葵、棉花和大豆出苗率不受影响,但株高、单株鲜重和产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225 g a.i./hm2剂量下,会影响第二次后茬菠菜的出苗和产量。


棉花器官特异病原相关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英文)
《棉花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Tail PCR分离了GHNBS基因的5'侧翼序列,PLACE分析表明其含有CAAT-box、TATA-box及乙烯、茉莉酸甲酯、脱落酸应答元件,病原菌诱发子反应元件W boxes、GT-1、MYB、MYBST1和MYB1LEPR等。同时,在这段序列上还存在一些根特异表达元件。包括2个as-1和1个EECCRCAH1在内的3个增强子元件也存在于这段序列的上游区域,它们可能增强GUS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将GHNBS基因的5′调控序列以不同缺失与GUS基因融合转化拟南芥,发现GUS基因主要在根、茎的韧皮部和叶脉中表达。PGN-1559和PGN-1117表现为器官特异性表达。而PGN-476不能特异表达,同时也不能在根部表达。SA,ABA,MeJA,Eth-ylene,枯萎病菌和细菌DC3000处理后GUS活性均有显著上升,说明GHNBS基因的5′调控序列含有相应的应答反应因子,是一个器官特异以及与病原相关的启动子。


滩涂富营养池塘中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及其生态调控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种植芦苇和菖蒲,放养鲢,接种有益微生物对滩涂富营养水体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数量、生物量等。不同处理藻的种类有差异,对照和放养鲢水体无隐藻门和黄藻门,其他两处理都有7门。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接种有益微生物都可以使水体藻类多样化,减少蓝藻生物量比例。放养鲢水体藻类种数减少,提高了蓝藻生物量的比例,优势种群变为铜绿微囊藻、针状蓝纤维藻、线形棒条藻等。对照和放养鲢处理水体原生动物种类较多,其生物量比例较高;接种有益微生物水体浮游动物数量最多、生物量最大,以轮虫类和枝角类为主。接种有益微生物大幅度地降低生态系统中总氮、氨态氮、总磷的浓度,其含量分别是对照的57.1%、42.7%、57.9%;同时可以降低COD值,提高溶氧水平和透明度。总之,种植芦苇、唐菖蒲等水生植物或接种有益微生物可以改善水体微生态机构和生态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