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太岁表层组织DNA提取前处理对细菌结构的影响
《生物技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DNA提取前处理方法对太岁表层组织细菌结构的影响.[方法]设水浸提(SO1)、浸提后热溶解(SO2)、直接热溶解(SO3)与微孔过滤结合的3种处理法,高通量测序.[结果]SO1、SO2、SO3的Shannon指数均接近4. 44,OTU数目均接近1 677个,共有OTU 807个,序列占比95. 65%.所含细菌在各分类水平上数目相近,各涉及约20个门、200多个属,优势类群集中在未分类属(unclassified)、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Povalibacter 4个属,占比之和超过了60%.除未分类属外的三个属,均各有一种超高占比OTU支撑.假单菌属占比最高,各处理均为21%左右.[结论]3种前处理方法测得的细菌菌群结构,均表明太岁表层组织中细菌种类多,分布不平衡,假单胞菌属是占比21%的最优势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玉米灭茬清垄免耕播种机对二点委夜蛾的控害效果评价
《农业灾害研究 》 2019
摘要:为验证可清除播种行麦秸的玉米灭茬清垄免耕播种机在预防二点委夜蛾为害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传统玉米免耕播种机为对照,进行了2种播种机对幼虫为害防控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灭茬清垄播种机,可使播种带15 cm宽度范围内无麦秸覆盖,玉米出苗后不被麦秸围棵,破坏了二点委夜蛾的适生环境,对幼虫为害的防效可达100%;而传统玉米播种机,播种带宽度仅0~7 cm,仍会有麦茬麦秸覆盖其中,对二点委夜蛾危害的预防效果较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N同位素在华北冬小麦夏玉米氮营养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同位素 》 2019
摘要: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是华北平原最主要的种植方式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阐明该种植体系作物氮营养来源定量组成对区域养分资源管理、施肥制度优化、作物营养状况调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5)N作为氮元素的一种稳定同位素,其示踪技术在农田氮肥去向,作物氮营养来源等农业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概述了~(15)N同位素技术在研究当季施入化肥氮、前茬残留化肥氮、播前土壤固有硝态氮对华北冬小麦-夏玉米氮营养贡献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实例及相关研究结果,并对叶面肥氮、还田秸秆氮、大气沉降氮等其他氮营养来源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种植体系养分资源管理以及施肥制度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技术 ~(15)N示踪 小麦-玉米轮作 氮营养来源 华北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阿拉善种植的谷子品种筛选
《现代农村科技 》 2019
摘要: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地处亚洲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40~150 mm,年平均蒸发量3 000~4 500 mm。由于阿拉善高原地处我国北方地区盛行西北风的上端前沿,故广阔的阿拉善植被起着阻挡西北风沙入侵内地,直袭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天然生态保护屏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米蛋白提取及营养评价
《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小米蛋白提取技术和综合评价小米蛋白的营养价值,采用体外消化法对不同方法提取的蛋白质消化性进行检测,并对小米蛋白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酶解法和碱液提取法得到的小米蛋白纯度和蛋白提取率均高于分级提取法;分级提取法和碱液提取法得到的小米蛋白体外消化率均在80%以上,淀粉酶解法提取的混合蛋白体外消化率较低(71.85%);糙小米、碱液提取法和淀粉酶解法提取的混合蛋白PDCAAS分别为42.96、62.33和31.78,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赖氨酸;分级提取法提取的水溶、盐溶、碱溶和醇溶小米蛋白PDCAAS分别为78.17(Thr)、65.72(Thr)、69.66(Ile)和24.18(Lys);小米蛋白中含有人体所需8种必需氨基酸,E/A大于0.5,E/(A-E)大于1.0,均高于WHO参考蛋白模式,表明小米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浆中后期高温对小麦黏度的影响及品种耐热性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筛选耐热种质资源,对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和安徽省的12个冬小麦品种灌浆中后期至收获期于田间每天11:00-16:00以塑料薄膜覆盖方式进行高温胁迫,以不覆膜为对照(CK),研究了灌浆中后期高温对小麦的热感指数、几何平均产量、耐热指数以及小麦黏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中后期高温胁迫下籽粒千粒重、容重、产量及糊化黏度等被测指标均显著下降,矮抗58、衡4399、淮麦33、良星99和周麦22的热感指数均小于1,且耐热指数和几何平均产量相对较高,说明其较耐热;安农0711、济麦22、山农20、石麦19和石麦22的热感指数大于1或大部分大于1,且耐热指数较低,为热敏感型品种;郑麦7698和周麦18热感指数或大于1或小于1,几何平均产量和耐热指数相对较高,为中性品种.品种、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对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等黏度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高温胁迫对耐热性强的矮抗58、淮麦33、周麦22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及稀懈值等指标影响较小,高温胁迫下的上述指标较CK降低幅度平均在18.0%~39.6%;对耐热性差的济麦22、山农20和石麦22的影响较大,高温胁迫下的上述指标较CK降低幅度平均在80.5%~94.1%.加强小麦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种质资源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以及应对高温胁迫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冬小麦 高温 黏度指标 热感指数 耐热指数 几何平均产量 耐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如何留住田野上的追梦人
《中国农技推广 》 2019
摘要:永远忘不了那样一双眼睛,一个小女孩目送父母打工离开家的背影,黑亮纯稚的眼中溢满了离别的哀伤,像一把利剑,刺痛人心.在农村,有2 000多万这样的孩子,他们是拥有父母的"事实孤儿",因为他们的父母需要外出用辛勤的劳动追求"养家糊口,增收致富"的梦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民工总量2.8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0%.因为种田收益低,进城打工已成为大部分农村青壮年的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