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裸花紫珠主要化学成分的分布及其动态积累研究
《中草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裸花紫珠不同采收部位、不同生育期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为确定裸花紫珠最佳采收部位和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总酚酸、总皂苷含量,HPLC法测定7种单体成分含量,并运用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成分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浸膏得率、总黄酮、总酚酸、总皂苷、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以功能叶含量最高,咖啡酸、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则在嫩叶中含量最高,且均与嫩枝呈显著性差异(P<0.05)。在10个不同生育期内,除木犀草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外,其余成分大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浸膏得率、总黄酮、咖啡酸与异毛蕊花糖苷在坐果前期含量最高,但与盛花期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酚酸、总皂苷、连翘酯苷B和毛蕊花糖苷在盛花期含量最高,但与坐果前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木犀草苷与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则分别在熟果前期和熟果后期含量最高,且与坐果前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化学成分在落果期含量降到最低,且均与坐果前期及盛花期呈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可知,坐果前期综合评分最高(F=3.252),其次为盛花期(F=3.011)。结论不同采收部位、生育期的裸花紫珠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裸花紫珠主要化学成分在功能叶及嫩叶中分布较多,且在盛花期到坐果前期化学成分积累较多。
关键词: 裸花紫珠 化学成分积累 采收部位 生育期 主成分分析 连翘酯苷B 毛蕊花糖苷 异毛蕊花糖苷 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 咖啡酸 木犀草苷 木犀草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IMD信号通路对球孢白僵菌侵染的免疫应答反应
《蚕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IMD(immune deficiency)信号通路是调控昆虫体液免疫反应的重要信号转导途径之一.通过分析家蚕感染球孢白僵菌后IMD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模式,抑制剂阻断IMD信号通路对家蚕幼虫存活率、血淋巴抗真菌活性和抗真菌肽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RNAi沉默IMD信号通路对家蚕抗真菌肽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期明晰IMD信号通路在家蚕抗真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家蚕感染球抱白僵菌后,IMD信号通路相关基因Bmimd、Bmtak 1、Bmdredd、Bmfadd和Bmrelish 1的表达显著上调,说明球孢白僵菌侵染家蚕能够激活IMD信号通路.用特异性抑制剂Parthenolide阻断IMD信号通路会显著降低家蚕幼虫存活率和血淋巴抗真菌活性,说明家蚕IMD信号通路参与抗真菌肽的合成.用抑制剂阻断家蚕幼虫IMD通路后,家蚕脂肪体中抗真菌肽基因Bmenbocin 1、Bmattacin 1和Bmgloverin 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Bmcecropin A和Bmsp 30K-19G1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不显著;RNAi沉默BmN细胞的IMD信号通路得到相同的结果,说明IMD信号通路参与Bmenbocin 1、Bmattacin1和Bmgloverin 2等抗真菌肽基因的表达调控.以上结果说明家蚕IMD信号通路可能通过上调Bmen-bocin 1、Bmattacin 1和Bmgloverini 2等抗真菌肽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家蚕幼虫血淋巴抗真菌活性,在家蚕抗真菌免疫应答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家蚕 IMD信号通路 球孢白僵菌 免疫应答 抗真菌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颜色和透光率遮阳网对金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金菠萝为材料,采用50%和70%透光度黑网、绿网、蓝网遮阳网进行遮光处理,调查遮阳网对金菠萝日灼率的影响,测定金菠萝的产量、单果质量、可食率、外观和内在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遮阳网处理都可以有效降低菠萝日灼的发生,70%透光率蓝网防日灼效果最好,日灼率仅为3.86%;50%透光率遮阳网提高了单果质量和产量,70%透光率遮阳网降低了单果质量和产量;遮阳网处理对果实的纵径、横径和果眼数影响较小,大多数处理能增加果形指数;50%和70%透光率黑网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酸度;70%透光率蓝网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显著高于对照,遮阳网颜色对菠萝果实各项指标相关性的影响小于遮阳网的透光率.70%透光率蓝网比较适宜菠萝防日灼遮阳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橡胶专用颗粒肥碰撞恢复系数测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优质高效的肥料精量化施撒效果,本研究以橡胶专用颗粒肥为对象,采用响应面设计试验与分析方法,研究了橡胶专用颗粒肥在含水率、跌落高度和碰撞接触面3因素交互作用下对肥料跌落后反弹高度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因素交互获取最佳的响应值组合为跌落高度49.36 cm,2 cm厚塑料板,8.93%的肥料湿度,经平行试验验证并获得橡胶专用颗粒肥与塑料板、钢板和肥料平铺面的恢复碰撞系数分别为0.72、0.64和0.41;各因素对肥料反弹高度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碰撞材料A>肥料含水率C>跌落高度B,AC的交互作用和二次项A2水平显著,随着碰撞材料A发生变化,反弹高度呈塑料板(?1)>钢板(1)>肥料平铺面(0)响应趋势.上述结果对于肥料颗粒运动仿真分析、适配的农机具原理分析、主要结构设计和用料选型以及橡胶专用颗粒肥的物化特性持续优化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ABA对4个油棕新品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油棕幼苗ABA合成酶基因NCED3表达特性及不同浓度ABA对其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为提高不同品种油棕幼苗抗寒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以油棕新品种Ni、C×N、B×E、D×N为材料,对其进行低温胁迫处理(15、10、5℃,5 d),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4种油棕幼苗的NCED3基因表达特性;然后,10℃低温胁迫下对4种油棕幼苗外施不同浓度ABA(50~300μmol/L ABA),测定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可触发4种油棕幼苗ABA合成酶基因NCED3的过量表达,外施50~300μmol/L ABA均降低幼苗质膜透性和SOD酶活性,抑制MDA和H2O2含量上升,缓解低温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提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进而提高油棕幼苗抗寒性.4个品种中,B×E材料的耐寒能力较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胆草提取物清除亚硝酸盐的作用
《食品工业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地胆草为研究对象,研究地胆草提取物体外清除亚硝酸盐的抗氧化作用.主要分析不同浸提溶剂、料液比等地胆草提取工艺和提取液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 H等不同反应条件对地胆草清除亚硝酸盐作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地胆草提取物清除亚硝酸盐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蒸馏水作为提取剂提取地胆草时的清除亚硝酸盐效果为53.95%,优于有机提取剂80%甲醇、80%乙醇和80%丙酮,差异性极显著.地胆草清除亚硝酸盐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反应温度60℃、pH 1.2,在此条件下,地胆草水提取液的亚硝酸盐清除率为61.10%.此次试验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地胆草清除亚硝酸盐清除效果,并筛选出最佳反应方案,提升了地胆草清除亚硝酸盐效果,同时说明地胆草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清除亚盐酸盐作用,在人体中存在一定抗癌作用,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掌种质资源重要观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红掌种质资源重要观赏性状遗传多样性,以91份红掌种质作为试验材料,对17个重要观赏性状进行鉴定,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红掌资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6.27%~66.20%,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856~2.0886,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形态多样性,其中右耳心距变异最大,肉穗花序顶端粗变异最小.相关性分析发现,各观赏性状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正向联系,大部分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的3个主要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2.991%,由决定植株大小、佛焰苞大小及肉穗花序粗度的指标组成,其中前两个特征对红掌种质多样性影响较大.依据植株大小、佛焰苞大小及肉穗花序粗度进行聚类分析,可将91份红掌种质分为6个类群,各类群特征明显,其中第Ⅵ类群多个性状表现独特,值得特别注意.本研究通过分析红掌种质资源重要观赏性状变异情况,了解其遗传多样性,为红掌遗传改良、种质创新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镁交互作用对橡胶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我国植胶区砖红壤钾、镁缺乏现象日益突出,研究钾、镁缺乏对橡胶幼苗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可为橡胶平衡施肥和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热研7-33-97'橡胶(Hevea brasiliensis)幼苗为研究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用营养液培养.采用二因素二水平的析因试验设计,设置4个处理:对照(CK)、缺钾(–K)、缺镁(–Mg)和缺钾镁(–K-Mg),培养3个月后,取样测定橡胶幼苗干物质量、根系构型参数、根系活力和养分含量等指标.[结果]1)与CK相比,–K和–K-Mg处理显著降低了单株干物质量和根冠比,干物质量降幅分别为8.4% 和27.5%,根冠比降幅分别为20.4% 和26.9%,而–Mg处理对干物质量和根冠比均无显著影响;K、Mg交互作用对茎干、根和单株干物质量及根冠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2)与CK相比,各缺素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橡胶幼苗吸收根(直径<2 mm)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总根尖数及根系活力等根系构型参数,而不同程度增加了平均根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K、Mg交互作用对吸收根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总根尖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3)各处理下氮和镁、磷和钾以及钙分别在叶片、根系以及茎皮中的平均分配比例高于其他器官.各缺素处理下,地上部的养分占比呈增加趋势.4)与CK相比,–K处理显著增加了橡胶幼苗单株氮、磷和镁的积累,–K-Mg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单株氮积累,各缺素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单株钙的积累;K、Mg交互作用对氮、磷、钙和镁的积累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结论]钾、镁营养显著影响橡胶幼苗对养分的吸收,缺钾、缺镁显著抑制橡胶幼苗特别是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缺钾缺镁加重抑制效果.因此,橡胶生产上不仅要保证培养基质或土壤的矿质营养充足,还要重视钾、镁元素间平衡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橡胶为主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对调控资源利用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工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全球森林资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物质产品供给、生态环境的服务与改善、生态景观构建和应对全球变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贡献.本文分析了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与稳定性,介绍了以橡胶为主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在光热资源、水分资源、养分资源、土地和空间资源调控利用,以及以橡胶为主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对涵养水源、增强系统稳定性、改善微气象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和增强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影响方面的作用及其发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应重点围绕以橡胶为主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形成机理与调控、橡胶农林生态系统维持机制、橡胶农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服务及其调控、橡胶农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开展研究.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资源利用 全球气候变化 生态服务功能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