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抗性香蕉品种根系分泌差异酚酸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香蕉枯萎病感病品种'巴西蕉'和抗病品种'南天黄'根系分泌物中10种酚酸物质的含量,并选取含量具有明显差异的酚酸物质验证其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ium f.sp.cubense,Foc)4号生理小种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研究发现,接种Foc4诱导后,对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仅在抗病品种'南天黄'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邻苯二甲酸的含量在抗病品种中高于感病品种近2倍.在PDA培养基中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对Foc4菌落生长的抑制率随着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强.研究结果表明香蕉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物质与香蕉品种抗性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关键词: 香蕉 根系分泌物 酚酸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王草青贮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讨乳酸菌、纤维素酶处理对王草青贮品质与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试验设空白对照组(CK)、植物乳杆菌处理组(LP组)、鼠李糖乳杆菌处理组(LR组)、纤维素酶处理组(CE组)、LP+CE和LR+CE混合添加处理组,2种乳酸菌添加量均为5mg/kg,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0mg/kg,青贮30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剂处理组的p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添加剂处理组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混合添加处理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单独添加组;纤维素酶处理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乳酸菌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剂处理组中丁酸、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混合添加处理组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单独添加组;Flieg氏青贮评分表明各处理青贮品质均为"好"或"很好",其中混合添加处理组分数最高(92分);添加剂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饲料相对值(RFV)显著提高;添加剂处理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NDF和ADF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混合添加处理组CP和ADF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单独添加组。结果提示,王草青贮时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处理能改善王草青贮品质并提高瘤胃降解率,其中植物乳杆菌(5 mg/kg)与纤维素酶(20 mg/kg)的混合添加效果最好。
关键词: 王草 乳酸菌 纤维素酶 青贮品质 营养成分 瘤胃降解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GolS和RS家族基因理化特性与表达特征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alactinol synthase, GolS)和棉子糖合成酶(raffinose synthase, RS)是棉子糖系列寡糖(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 RFOs)代谢的重要酶,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逆境胁迫抗性等.本研究基于橡胶树基因组数据库平台,分离鉴定Gol S和RS家族成员,重点分析其表达模式,以了解其在橡胶树叶片发育及割胶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HbGolS1和HbRS1分别是乳管中两家族的关键成员,HbGolS1在叶片和胶乳中高表达,随叶片发育其丰度逐渐升高,在成熟叶片中达到峰值.此外,该基因受割胶显著诱导上调表达,乙烯利明显抑制其表达;与之不同,HbRS1在胶乳中特异表达,不受割胶和乙烯利处理的影响.本研究结果阐明了HbGolS和HbRS随叶片发育及割胶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解析橡胶树中RFOs代谢及其功能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PEPC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在C_4和景天酸代谢(CAM)光合途径吸收CO_2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各种非光合作用过程,包括果实成熟、气孔开放、碳氮相互作用、种子形成和萌发以及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的耐受性。菠萝为典型的景天酸代谢途径(CAM)植物,为了解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在菠萝景天酸代谢途径(CAM)中的作用,本研究鉴定到3个菠萝PEPC基因,按照基因描述命名为AcPEPC1、AcPEPC3和AcPEPC4,进化树分析结果 AcPEPC1和AcPEPC3为植物型PEPC(PTPCs)蛋白,序列同源性较高且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及保守基序均一致。AcPEPC4为细菌型PEPC(BTPCs)蛋白,与AcPEPC1/AcPEPC3间的序列同源性低。组织表达分析表明AcPEPC1菠萝叶片表达量较高,而AcPEPC3和AcPEPC4在菠萝花和果实表达量较高。
关键词: 菠萝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 基因进化 基因表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梨开花物候期及花器官特征观察
《中国南方果树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4个品种油梨为材料,分析其开花物候期的变异规律,了解油梨花器官特性。结果表明,供试油梨品种的开花物候期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为14.63%~73.68%,开花期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花期25~35 d,以富尔特开花最早,哈斯开花次之,桂研5号和桂研10号开花最晚。供试油梨品种花器官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聚伞圆锥花序,顶生或居间,属于完全花,花瓣颜色为绿色、黄绿色,花柱直立,均有花粉和蜜腺;但在花序主轴长、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柄长度、小花数、小花直径及花瓣长度方面存在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SSⅢ基因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构建及验证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块根淀粉葡聚糖链结构是决定淀粉品质的关键因素,可溶性淀粉合成酶Ⅲ(ssⅢ)是调控植物支链淀粉葡聚糖长链合成的关键酶,木薯有两个MeSSⅢ的同源基因MeSSⅢ-1和MeSSⅢ-2.为了研究木薯MeSSⅢ对木薯块根淀粉品质形成的影响,根据MeSSⅢ-1和MeSSⅢ-2的保守区段,本研究构建了MeSSⅢ-1和MeSSⅢ-2的双基因编辑载体.利用在线软件CRISPR-P v2.0同时设计靶标MeSSⅢ-1和MeSSⅢ-2的sgNA,通过酶切连接构建重组pCAMBIAP 1301-Cas9-MeSSⅢ-gRNA质粒.将基因编辑载体转化农杆菌LBA4404后侵染木薯脆性胚性愈伤组织,筛选阳性脆性胚性愈伤组织,并提取其总DNA.通过PCR扩增靶点MeSSⅢ-1和MeSSⅢ-2的区段,并将扩增片段进行Sanger测序,分析其编辑的靶标位点.结果 发现MeSSⅢ-1和MeSSⅢ-2靶标位点被成功编辑,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获得MeSSⅢ基因突变体,以深入解析该基因在木薯淀粉合成通路中的作用.
关键词: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淀粉合成酶 MeSSⅢ CRISP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怒江草果的微波无溶剂萃取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GC-TOF-MS分析
《中国调味品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微波无溶剂萃取法萃取云南怒江草果,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GC-TOF-MS)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及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无溶剂萃取法较传统水蒸气蒸馏法萃取速率更快,时间可由240min缩短至60min以内,在微波功率为600 W,萃取时间为60min,草果粉挥发油提取量可达水蒸气蒸馏法的94.46%;草果粉碎粒度对其挥发油提取量影响较大,粉碎粒度越小,挥发性风味物质总含量越高;经GC-TOF-MS分析,云南怒江州草果中共鉴定出97种风味物质,主要由醛类、醇类以及少量的烯类和芳香族类化合物组成,其相对含量达到98.58%。其中,醛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达到68.67%,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达到26.58%。醛类化合物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是(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以及2-甲基-3苯基丙醛,最高含量分别为25.85%、16.16%、17.94%,醇类化合物中相对较高的是桉树醇,最高含量为18.61%。
关键词: 微波无溶剂萃取 草果 挥发性风味物质 GC-TOF-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在香蕉上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在香蕉上的残留消解行为和膳食摄入风险,于2016年在云南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全蕉、蕉肉和土壤中的消解过程并进行了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1.45*10~7x+4.14*10~4,R~2=0.9962;噻呋酰胺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2.99*10~6x+1.43*10~4,R~2=0.9954。在0.04~1 mg/kg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的平均回收率为75%~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6.2%;噻呋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76%~114%,RSD为3.0%~9.5%。苯醚甲环唑与噻呋酰胺在土壤、全蕉、蕉肉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4 mg/kg,最小检出量(LOD)均为5 pg。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的消解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苯醚甲环唑在全蕉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20 d,噻呋酰胺在全蕉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27 d。风险评估研究表明,香蕉中残留苯醚甲环唑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可以接受,而噻呋酰胺长期膳食摄入则具有一定的风险。
关键词: 香蕉 苯醚甲环唑 噻呋酰胺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残留消解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SPL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在开花诱导中的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like (SPL)转录因子在植物成花转变和花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菠萝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6个AcSPL基因,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菠萝SPL基因家族可分为5个亚组,相对于双子叶植物拟南芥而言,菠萝的进化关系更接近于单子叶植物(水稻).基因结构和基序分析发现菠萝SPL基因家族具有相对保守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结构域.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显示,8个AcSPLs的最高表达量均出现在花芽中,6个AcSPLs在雌蕊中的表达量高于雄,1个AcSPL在萼片中的表达量最高,表明多数AcSPL基因与菠萝花芽分化及花发育密切相关.AcSPL成员在花芽转录组中的表达结果也暗示SPL家族的不同成员参与乙烯诱导菠萝开花的不同阶段.本研究为菠萝SPL家族重要基因的克隆提供了参考,并为深入了解菠萝SPL基因在成花中的功能提供数据依据.
关键词: 菠萝(Ananas comosus(L.) Merr.) SPL 全基因组鉴定 成花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岛西部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变化及其与微气象要素的关系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冠层温度是表征植物生理生态过程及能量平衡状况的重要参数之一.为探讨热带森林冠层温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并且初步分析环境因素与冠层温度的关系,本研究利用红外温度传感器测定了海南岛西部橡胶人工林2017年全年的冠层温度数据以及同步得到的冠层微气象资料,对干季和湿季下海南岛西部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T_c)与大气温度(T_a)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微气象因子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全年各月日变化都为单峰曲线,相比T_a,T_c具有明显的位相前移、变化加剧的特点.白天林冠边界层处于不稳定状态,林冠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SPAC)的热源;夜晚林冠边界层为逆温层结,呈稳定状态,林冠为SPAC的冷源.湿季冠层温度高于干季.若仅考虑T_a,T_c与T_a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T_c=1.033T_a-0.656;若同时考虑大气温度(T_a)、净辐射(R_n)、相对湿度(RH)与风速(V)等微气象因子,其复相关系数表明全年均呈极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表明干季冠层温度变化主要受T_a、R_n和RH的影响,其次受V的影响;湿季主要受T_a与RH的共同作用,R_n与V对其的影响相比可忽略不计.此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橡胶人工林冠层温度的全年变化规律及其与众多微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冠层温度变化及其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