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油菜体内及土壤中咪鲜胺的残留检测与消解动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建立了油菜中咪鲜胺的残留量检测方法,并进行咪鲜胺消解动态研究。提取液经石墨碳和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后测定。咪鲜胺在各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0.1%~91.8%,变异系数为1.8%~9.6%。咪鲜胺在油菜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为4~6d;30g制剂/666.7m2于油菜盛花期施药2次,油菜收获时,油菜籽中咪鲜胺残留量最高为0.20mg/kg,土壤中咪鲜胺残留量最高为0.49m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0%乙烯利EC对棉花的催熟效应
《湖北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40%乙烯利EC对迟熟棉花进行了催熟效应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乙烯利EC1 500.0~2 512.5 mL.hm-2对棉花生长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加速棉铃的成熟开裂,提早吐絮,脱叶率增加,催熟效果明显,增产率达6.54%~21.3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籼杂两优277氮、磷、钾施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二次回归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两优277的施肥技术,建立了产量对氮、磷、钾施肥量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并提出了优化施肥方案,即获得每公顷7681.3kg以上产量的合理施肥量应为氮(N)180.0~207.0kg,磷(P2O5)91.5~105.0kg,钾(K2O)132.0~159.0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23个土壤磷素淋失风险评估 Ⅱ.淋失临界值与土壤理化性质和磷吸附特性的关系
《生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13个省(市)采取23个耕地表层土壤,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定其磷素淋失临界值和pH、有机质、<0.01mm、<0.002mm、交换性钙镁、活性铁铝、磷等温吸附特性等,以建立土壤磷素淋失临界值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磷吸附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6.0时,随土壤pH提高临界值增加,土壤pH与临界值之间呈显著的指数关系;而当土壤pH>6.0时,随土壤pH提高临界值减小,在pH6.5左右土壤磷素淋失临界值最高。土壤磷素淋失临界值与土壤有机质、活性铁(铝)、交换性钙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而与交换性镁、CEC、<0.01mm、<0.002mm、K、Qm的相关性受土壤酸碱度影响。可以通过测定土壤有机质或活性铁的含量,来计算土壤磷素淋失临界值,评价土壤磷素淋失的风险。供试的23个土壤,除了采自湖北潜江的20号水稻土存在比较大的磷素淋失风险,其余土壤发生磷素淋失的风险很小。
关键词: 土壤 磷素淋失临界值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磷吸附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子真空冷冻升华干燥工艺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真空冷冻升华干燥技术对鲜莲子进行保鲜加工,对影响产品质量和设备生产能力的主要参数(装盘量、速冻温度、速冻时间、干燥升华时仓压、干燥解析时仓压和解析时的物料温度)进行了L12(35)正交试验设计,评定了冻干产品的含水量、外观、复水性、营养成分等感官理化特性。冻干技术既保持了新鲜莲子的风味,又提高了其营养价值。冻干的最佳工艺为:装盘量750g/盘,速冻温度-36℃,速冻时间为12h,干燥升华时仓压110 ̄130Pa;干燥解析时仓压为30 ̄50Pa,解析时的物料温度为45 ̄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节参开花结果习性观察
《湖北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两年生、三年生、四年生、多年生竹节参开花结果习性的观察,发现两年生竹节参没有花的分化;三年生以上的竹节参才进行生殖生长,并开花结果。但三年生竹节参小花少,开花迟、种子质量差,不宜留种。四年生以上竹节参除主花序以外,变态型小花序应尽早摘除,以促进主花序的小花发育,增加结果小花数和每果粒数,从而提高种子产量。适时分批采种,是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乙脑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乙脑病毒基因组3′末端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乙脑病毒不同株的RT-PCR诊断技术。该技术可以从乙脑病毒WHe株、SA14-14-2株、P3株、SA14-14-2VS株接种的鼠脑组织中扩增出486bp的核酸片段,检出的灵敏度约为2pg。对20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小鼠脑内接种试验(MIT)的测定结果完全吻合,但RT-PCR诊断技术可在3h内直接对组织进行诊断,具有敏感、快速、稳定的优点。
关键词: 乙脑病毒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